天天看点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1934年11月20日早上,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作为全军的后卫团,行进至河南方城县独树镇。

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雨,道路非常湿滑泥泞,部队走得非常缓慢,这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宛如一条看不见头尾的长龙。

一营三连作为二二四团的后卫连,就是这条长龙的尾巴。

突然间,三连指战员听到队伍最前面处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他们知道,一定是有敌人前来阻截。

就在这时,一名通信员骑着马飞奔到三连队伍前,大声说道:“前面遇到了敌人,军首长命令后面的所有部队马上到前面去增援!”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敌情如火,刻不容缓!三连指战员马上跑步向前,准备战斗。

敌人来得还不少!他们是国民党第四十二军一一五旅,并配属了一个骑兵团,共了数千人之多。

两个小时前,他们就已经在独树镇上设置好了伏击阵地,就等着打红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伏击也确实给艰难行进中的红二十五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先头部队仓促应战,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而后面的部队又由于道路难行无法及时投入战斗。

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见情况危急,只得派通信员命令后面的部队以最快速度上来增援。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一营三连接到命令之后,顾不得道路泥泞,全都奋力猛冲,不知道有多少人摔倒在泥中,又赶紧爬起来继续跑。

可他们冲到敌人的阵地200多米处时,就遭到敌火力的猛烈阻击。

当时红军的武器非常简陋,一些战士的步枪甚至因为天气太冷,连枪栓都不容易拉开,再加上敌人占据着有利地形,使得三连不少战士中弹倒下。

连长不得不带领全连退至一道土坎下面的水沟里,与敌人周旋。

17岁的旗手秦光深知自己的职责,在撤到沟里之前,他先把红旗插到土坎上,让它继续迎风飘扬,鼓舞战士们的斗志。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为了躲避敌人的子弹,秦光只能趴在水沟边,双脚则泡在泥水中。寒风吹过,冻得他全身瑟瑟发抖。

连长指挥战士们跟敌人对峙了一阵,见本连减员严重,决定撤下去。

他考虑到撤退途中应尽可能多地保存有生力量,只得对秦光说:“你最后一个撤。”

秦光用力点了点头说:“没问题!”

这名小兵明白连长的用意,只要红旗还在,就能起到吸引敌人、掩护全连安全撤退的作用。

秦光决定尽量多给连里争取一些时间,但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由于连日行军作战,他又饥又冷又疲劳,居然趴在水沟边迷迷糊糊睡着了。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不过,敌人看到红军的红旗一直插在土坎上,不知道只有一名旗手在那里,或许是被英勇无畏的红军打怕了,竟然不敢冲上来。

这伙敌人想了想,决定对着红旗后面放一炮。

随着炮声突然响起,秦光也被吓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敌人的炮弹虽然没打中自己,却把红旗的旗杆炸得歪倒在一旁。

秦光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但见到前后左右都没人了,断定部队已经远去,立即拔起红旗去追赶战友了。

秦光穿过两条沟坎,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喊一声:“站住!”

他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幸好来的不是敌人,而是军政委吴焕先,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吴焕先说:“你是哪个连队的?要去哪里?”

秦光立即答道:“报告政委,我是二二四团三连的旗手,我们连刚刚已经撤下去了。”

吴焕先叹了口气说:“那边河水大涨,一时间没法过河,部队如果现在撤,搞不好会被敌人堵死,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那怎么办?”秦光急切地问。

“坚持战斗!你是旗手更不能撤,马上回原阵地,我派人去把部队追回来。”

军令如山,秦光马上扛着红旗回到土坎下。敌人见红旗又回来了,居然仍不敢冲过来。

当有敌人实在忍不住,有些蠢蠢欲动时,秦光就放上两枪、扔了一枚手榴弹,又吓得敌人退了回去。

小兵在战场上睡了一觉,用一杆旗挡住数千敌兵,后成为开国上校

那面红旗则一直飘扬在寒风中,俨然是全军在这场激战中震慑敌人的最后一道屏障。

吴焕先召回部队后,继续与敌人对峙,天黑后才指挥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安全撤退了。

战斗结束后,秦光受到军首长的表扬。战士们也纷纷称赞这名17岁的小兵,竟然靠着一杆红旗阻住了数千敌人,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勇士。

秦光这段奇特的战斗经历由此成为红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更有意思的是,旗手虽然是最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目标的人,但13岁就参加红军的秦光似乎是战场上的幸运儿,虽然多次受伤却总能大难不死。

此后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成为开国上校。他于2019年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