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文丨卿心君悦

张爱玲在《留情》的结尾写到: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年少时,读到这句话,总以为读懂了,所以愿意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向人胡乱地发着感慨。

直到成年后,再次读到《留情》,见到这句话,细细品味故事里的人和事,才逐渐理解这句话究竟包含了多少的人情难耐。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生于这世间,谁不希望遇到的一切都可以简简单单地,做人爱恨分明,恣意畅快。然而,只要卷入了这人世间,处于纷乱交错的情感中,又有几人可以独善其身,潇洒自然?

《留情》里有四个主要人物,丧夫十余年的敦凤,有两个太太的米先生(娶了小自己23岁的敦凤),那“浪荡”的杨太太(敦凤的表嫂),知道儿媳“不检点”的杨老太太(敦凤的舅母)。

这四个人物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注定了谁也不可能脱离谁,四人之间扭曲拧巴的情感将四个人缠得越来越紧。

酸。

敦凤是酸的,从选择嫁给大自己23岁的米先生开始,就只能默认心中的酸不断发酵,由新醋到陈醋,最后勾兑成醋精。

敦凤的酸有两个源头。一是米先生的前太太,一是敦凤的表嫂杨太太。

敦凤嫁给米先生的那一天起,就必须要酸着,这两口醋喝也得喝,不喝也还得喝。

先来说第一口醋,米先生的前太太。敦凤虽然嫁给了米先生,但她也清楚米先生与他的前太太断不了联系。

怎么断?米先生和前太太没有离婚,他们又共同孕育了几个儿女,相扶相伴走过了大半辈子,他们之间的联系早已被这些东西紧紧的绑在了一起,扯也扯不开了。如今,米先生和她在一起了,可前太太孤身一人又病重,米先生怎么可能放任前太太不管,她又有何理由去阻挠。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除非她选择离开米先生,否则就只能默认米先生的心需要分出一部分。

她不可能离开米先生,因为她和米先生在一起是幸福的,生活水平要比她孤身一人时强得多,米先生对她又是体贴关怀的。

她在和米先生在一起之前,是否想到了这一点,不好说。但就我们现实生活来说,一些人总是愿意相信有些情感是说断就可以断的。可事实上,情感是一个关系,关系从存在的那一刻起,很难消灭只会越长越根繁叶茂,最后扎根于一个人的生活,蔓延至全部;而且情感又是一段时间的见证,持续的时间越长,在生命里留下的印记就越深,谁又能接受的了自己生命留下了一大块空白,毕竟那是每一个人活过的证据。

可偏偏一份情感能带给人最大的安全与踏实,就在于专注。米先生没法专注于她,她只能含泪喝下这口醋,只是想到喝这口醋所付出的代价,胃也会跟着反酸。

第二口醋,她也逃不掉。

舅母一家,是她与米先生在一起后,唯一还能交往走动的娘家亲戚。其他的亲戚要不是条件差,要不就等着看她的热闹。亲戚这种关系实际上很微妙,大多时候忙是帮不上的,但麻烦却少不了。

在这一点上敦凤看得是挺透彻的——“在他们面前摆阔罢,怕他们借钱;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呢,又不愿对他们诉苦,怕他们见笑。” 听起来,似乎将亲戚的关系说得很卑劣,然而在成年人的世界,好的亲戚实在是太少了。只是有些时候,明知亲戚不好,又断不了交往,说是一种“鸡肋”倒也并不为过,确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就像她和舅母一家,也是如此。心里憋着气,闷得发慌,无处可去,也就只能去舅母这一家。至少有些事不用说,彼此之间也心知肚明,随便聊聊,略胜于无。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她和米先生能在一起,也要感谢舅母一家,尤其是表嫂杨太太。这一点她即便不愿去承认,也无法改变。这就是现实,总是与理想化的东西差之甚远。她与米先生相识于舅母一家,米先生当时与前太太矛盾重重,偏爱在外面的太太中得到一些慰藉。那时米先生正将心思放在杨太太身上,一次米先生因为“吃醋”才将注意力转至她的身上,从此慢慢走到了一起。

这样一来,杨太太总认为是她将米先生让给了敦凤。敦凤在杨太太面前又不得不低上一头。两个人的感情一旦参与了第三者,在其中又涉及到了胜败输赢、成全相让,原本爱情的甜蜜自然会变得不是个滋味。

也许有些关系放任去发展也不会结出什么果实,比如杨太太和米先生;所谓的情感之路有时也难免绕几个弯才会踏上正道,比如米先生最后选择了敦凤;可是一旦出现了误会,或是一旦有人将这误会当了真,那么这种误会就再也说不清道不明了。

在这个问题上,还是那句话,她只要不离开米先生,这些问题就无法破解。可若真因为这些问题就离开了米先生,那才真是可笑的。

苦。

米先生娶敦凤时59岁,已度过了大半生,他所经历的岁月,如同不停换着黄莲嚼,从一块换到了另一块。

其实他要的本不多,只想在婚姻里得到些理解与关爱,以及女人的温柔与慈悲。要得多吗,不多。可在现实里,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并不在于自己要得多与少。都说贪心不足蛇吞象,有些时候有些事偏偏就是那么的不公平,有些人要得多,得到的更多;有些人要得少,得到的更少。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命苦的男人。

他和前太太是苦的,当时前太太和他一样是为数不多的女留学生,他以为他的婚姻会从“相遇很美”为美的开始,却不知那“相遇很美”却是美的终止。

“太太脾气一直是神经质的,后来更暴躁……这些年来他很少同她在一起,就连过去要好的时候,日子也过得仓促糊涂,只记得一趟趟的吵架,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的回忆。”

这就是他和前太太的过往,可是人总是有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还很怪,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过去是好是坏,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还是会有触动。年老的米先生发现他其实根本就割舍不下那段感情,至少是无法放任前太太不管的:

“然而还是那些年轻痛苦,仓皇的岁月,真正融到了他的心,使他现在想起来,飞灰式的霏微的雨和冬天都走到他的眼睛里面去,眼睛鼻子里有涕泪的酸楚。”

他接受了过去吃的苦,并也接受了将这个苦一直吃到底,可就因如此,他也必须要接受吃另一个苦——因为他又选择了敦凤。

他为何选择敦凤,就是想减轻些大半生受的苦——“那是他现在的女人,温柔、上等的,早两年也是个美人。这一次他并没有冒冒失失冲到婚姻里去,却是预先打听好、计画好的,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抵补以往的不顺心。”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有些苦是自找的,所以才有一句话叫自找苦吃。当初他没过多考虑就步入了婚礼,惹得自己吃苦大半生来偿还婚姻的冲动,就是自作自受。而这次他看似考虑了很多,实际上也同样是自找苦吃,既然割舍不下前太太,又如何能安住一个比自己小23岁女人的心呢?

我们往往所做的打算,总会存在一个弊病,以自我获取为出发点,就自以为想好了一切,殊不知,所有的获取都要以付出为代价来达成,达成不了别人的需求又如何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好在,敦凤对他还算不错。只是,这不错一旦涉及到了他的前太太就只能味同嚼蜡,还要带着苦。

但是,这样又能如何呢?任何一次选择都要承受选择的代价。这个年纪的他,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为了那可能获取到的一点点慈悲,这个苦他只能默默地吃。

忍。

说起忍,在《留情》中最让人佩服得就是杨老太太,当然还有她那若隐若现的儿子。

杨老太太和杨太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杨太太的风流是有目共睹的。最初家境比较好的时候,来家里做客的人都比较正派,所以杨太太的一些行为与一些话,让人觉得顶多是大胆俏皮,而如今,来家里的人等次越来越低,杨太太有些行为与话,就像敦凤看到得那样——是“下流”的。

从敦凤这一次去舅母家所看到的一幕,杨太太的风流就可见一番:

“她大衣从肩上溜下来了,他便伸出食指在她背上轻轻一划。她似乎不怕痒,觉也不觉得。他过身去吐痰,她却捏着一张牌,在他背上一路划下去,说道:‘哪,划一道线——男女有别,啊!’”

这里的那个“他”,是一个不三不四的小伙子,穿着黑西服连件背心都没有,然而杨老太太的儿媳就这么正大光明在家里与其他男性“嬉闹打骂”,我们自然可以说,正大光明发生的事都不会出什么大事,可别说凡是大事都皆因小事而起,单就这种小事那也是让一些人觉得隔应的。比如杨老太太的儿子,见不得媳妇在家“胡扯”,眼不见心不烦,下了班也不愿回家。而杨老太太在这其中便只好小不忍则乱大谋,边警惕地替儿子看着防着,边将看到的一些事忍下去。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既然杨太太如此,杨老太太和杨老太太的儿子为什么要选择忍让。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众多现实的因素。比如,他们有一个女儿,婚姻就涉及到了子女的问题;比如,当时的生活现状,任何的动荡都意味着一大笔开销;更比如儿子都能忍耐,身为母亲的杨老太太又能如何呢。

有些关系就是这样,只要没扯破脸,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而维持的代价,就需要至少一方无条件去忍。这种忍,未必是多么在意这些关系,而是承受不起破碎的代价。

在《留情》里就有对这种状态的描述:“杨老太太看见米先生来了,也防着杨太太要和他搭讪,发落了熨衣服的老妈子,连忙就赶进房来。杨太太也觉得了,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让。

除了杨老太太的忍,在复杂的家庭关系,婆媳关系中,也有杨太太的让。

杨太太知道杨老太太在忍着她,她厌恶这婆婆多管闲事,也不愿这老太太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但是没有办法,为了生活,也只能让。只有让了这一步,家里面才能海阔天空。

虽说在她口中,也会向敦凤抱怨:

“现在的事,就靠老太太一天到晚嘀嘀咕咕省两个钱,成吗?别瞧我就知道打牌,这弄堂里很有几个做小生意发大财的人,买什么,带我们一小股子,就值多了……入股也得要钱呀,钱又不归我管。我要是管事,有得跟她闹呢。”

可是她真的想管事吗?不!她心知肚明,如果真的让她管,也许这个家没多久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她只能让。这种让是不情不愿的,也是心甘情愿的。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有几人真的不自知呢,大多数都是明知故犯吧。

就像这个杨太太,她清楚家里因何至此,又因何延续:

“说起来都是我害他在家里待不住。说起来这家里事无大小全亏了老太太。”

但有时,也会因怒气,发一摊埋怨:

“你看这个,这个,什么都霸在她房里!你看连电话、冰箱……我是不计较这些,不然哪……”

她知道她的抱怨,杨老太太能听得到,但是只要她没有当面撕破脸,有些关系还是存在的。

千疮百孔

我们都希望着我们所处于的情感,是清澈的,简单的,和睦的,温馨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都是复杂,关系也是复杂的,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又哪能寄予太高的要求呢。

故事里,呕气的敦凤和失落的米先生,还是相互爱着的。

故事里,那一对各有打算又互相厌恶的婆媳,又凑到一起评论敦凤如今的“小气与抠门”。

张爱玲《留情》:请读懂书中的一句话,它写尽了成年人的情感难耐

人世间的情感或许就是如此吧,可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好,但是绝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坏。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人呐,若无相欠,怎能相见。这不是一句鸡汤,说得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理。

人世间所谓的情感,之所以长存,之所以紧凑,其生机,或许恰恰就是在那千疮百孔中。所有裂痕,都是能见到光的地方,所有的伤处,又可能会萌生新的生机。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说的真好,道尽了成年人所有的情感之痛。但好在,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的。”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