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米“卖表”迷局:频遭投诉,存货积压12亿?

华米“卖表”迷局:频遭投诉,存货积压12亿?

在人们的印象中,华米是“卖表”的,而且主要是为小米生产智能手表的。

随着虎年春节来临,新型年货热销,智能穿戴电子产品也进入了销售旺季。然而,号称智能穿戴产品独角兽的华米科技,其产品并没有出现热销局面。在华米科技Amazfit的天猫官方旗舰店里,销量最好的一款智能手表,销量仅600+。尽管公司刚刚宣布,三季度华米Amazfit智能手表出货量跻身全球前三。

国内起家、借力小米、美国上市、主营海外,这是华米科技最明显的标签,目前其市值仅3亿美金,相比高峰时超10亿美金的市值已经跌去7成。

然而,其宣称的高出货量,与账面上高库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此起彼伏的质量和服务投诉,也让消费者对其产品形象打了个大大的折扣。

“卖表”起家的华米科技,尽管踏准了智能穿戴设备的风口,但以后是“飞起来”还是“摔下来”,还是要看其内功修炼得如何。

12亿存货之谜

正在努力“去小米化”的华米科技,转型之路并不顺畅。

作为小米生态链上的公司,华米科技的主要订单来自小米,也就是“订单有多少,就发多少”,不可能产生库存。如果有库存,意味着所有的库存应该是其自有品牌生产所致。

然而,华米科技最新财报上的库存情况却让人颇为费解。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华米科技的库存价值是12.17亿元,而在2021年三个季度结束后,华米手上的库存不降反增,变成了12.71亿元。除去年度的库存折损比例,这就表明华米去年的库存并没有消化,2021年前三季度依然有了部分增长。

因为库存并不进入收入和成本的名单,而是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使得华米科技纸面的利润显得稍微好看。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看,这12个多亿的库存在三个季度里基本上没有卖出,在财务专家看来,意味着这部分的库存价值已经损失,根据财务规范,会在几年内摊销掉。

如果这笔库存直接算到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成本中,那目前毛利9个多亿的报表就会迅速转成亏损三个多亿。

目前,华米科技尚未披露2021年财报,库存及损失摊销情况还没有准确的数字。

实际上,单看2021年第三季报,华米有些数据已呈现出不太理想的经营状态。

财报显示,2021第三季度数据,华米科技营收为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1%,产品出货量也从去年同期的1590万台下降至990万台,同比下降37.7%;净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8110万元下降至4930万元,同比下降39.2%。

而这还是在华米自有品牌出货量大增89%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数据,当然,华米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曾在电话会中承认,这个季度收入和利润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由华米科技代工的小米手环等可穿戴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45.3%所致。

华米“卖表”迷局:频遭投诉,存货积压12亿?

自有品牌出货大增89%,但公司的同比收入和利润仍有较大降幅,仍抵消不了小米这边的订单减少45.3%,看来,华米科技“去小米化”的进程并不成功。

质量投诉频发

事实上,华米在打造自主品牌上可谓是颇费心血——2015年,华米推出自有品牌Amazfit(跃我),2018年收购智能穿戴品牌Zepp的核心资产,树立为另一自有品牌;随后又相继推出黄山系列自研可穿戴设备芯片以及开放平台Zepp OS,搭载于Amazfit GT3等智能穿戴产品上。

但在产品质量问题上,Amazfit早已被许多用户列入黑名单,Amazfit GTR智能手表便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Amazfit GTR刚出来时,网友对其一片赞扬,因为无论是华米科技对其的描述还是在发布会上,Amazfit GTR都像一个不多见的好产品。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GPS不稳定、不定时断连、宣传时以长时间续航能力为卖点,结果却惨遭打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掉电的情况……而这并非个例。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买到的Amazfit GTR充电不良,寄回去修好后屏幕却碎了一小块,再寄回修屏幕,结果四个耳柱旁表盘开裂。客服还一直说检测没问题。还有一些用户遇到比如做工、心率检测不稳定、表带皮自动掉了等问题。

仅在黑猫投诉平台,对华米产品和服务的投诉累计超过77条。“华米卖我劣质手表”“华米科技异型换修换回残次品”“华米科技售后服务钻法律空子,偷换概念,不予延保,要求付费”等投诉反映出了消费者对华米产品的愤怒。

华米“卖表”迷局:频遭投诉,存货积压12亿?

华米科技想发展自有品牌情有可原,但质量问题无法过关,用户凭什么买账?投诉频发,也暴露出华米科技在品控方面存在漏洞。

高端化困局难解

与雷军一直想把小米的手机往高端化发展一样,华米CEO黄汪也想把华米手表做到高端,向行业标杆Apple Watch对齐。

于是,华米重点打造了Zepp品牌,这是华米迈向高端化的第一步。Zepp是华米于2018年7月收购的核心资产,在2020年8月完成了品牌升级,启用全新Logo和品牌形象,推出了首款时尚智能手表Zepp E,曾在小红书、知乎和微博等平台上都做过广告投放,但市场认知度并不高。

当然,相比于较低的市场认知度,更让华米糟心的是,倾心打造的高端品牌并没有助力华米完成产品高端化升级,也就是说,华米高端产品的销量不高,依然靠代工小米来冲量,这就导致华米的毛利率很低。

2021年第三季度,华米总营业成本为2.61亿元,与上年的3.79亿元相比,同比下降31.13%。其中,研发费用为1.08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7%有所下降;销售和营销费用为9070万元,同比下降21.5%。

也就是说,在研发和营销成本进一步压缩下,华米的产品毛利率仍然处于低位水平,甚至不及毛利率最高时的约25%,这说明华米在盈利空间更大的高端市场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利润来源主要是为小米代工和其自有品牌中的中低端产品。

此外,从产品的单均价上来看,也能看出华米科技的盈利能力比较差。2021年第三季度华米营收16.06亿元,出货量990万台,平均单价约为162元,结合其自有品牌的出货量与营收来看,单品售价超过1000元的自有品牌高端产品出货量,在华米整体的出货量中所占比例就很低了。

作为对比,Apple Watch的整体毛利率几乎是华米科技产品的2到3倍。据美国投资银行派杰的分析师基尼·蒙斯特表明,Apple Watch的整体毛利率在50%至60%之间。其中,铝制外壳的运动版Apple Watch毛利率预计为30%至40%,搭配18k金的豪华版Apple Watch接近60%。

显然,与苹果相比,华米依旧很“低端”,依然靠代工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手环来冲量,虽然华米一直在声称打造自有品牌,冲击高端市场,但无法掩盖低价给小米代工产品为主的事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