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一、成长的烦恼

在《水浒传》中,有两位成长型好汉。其一是鲁智深,开局时大字不识一个,替金翠莲出头,拳打了镇关西之后,他逃亡时竟傻呵呵地去围关,缉拿自己的告示。若非金老汉知恩图报,把他强行拉走,恐怕鲁智深连和尚都当不得了。

结果,正是这位不识字的鲁智深,却在圆寂前作出了《水浒传》中,最有禅意,最意境深远,又最有哲理的“绝命诗”。尤其是那最后两句:钱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恐怕再才华横溢的人,也会被折服吧。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对比鲁智深的好兄弟林冲,他在上梁山之前就作过诗。所谓: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很朴素直白,也显得很有志气和霸气,但问题是结果呢?林冲活成了《水浒传》中悲剧代言人的角色。从能文能武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脱变为了无脑般,只知打打杀杀的江湖好汉。

以至于宋江公开喊出招安时,连李逵都蹦,林冲都沉默——须知在梁山108将中,谁都能接受招安,唯林冲不能。他得罪的人是高俅,若再跑回去,不玩死他才怪。所以这等于是林冲越活越出溜……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第二位成长型好汉便是武松。倘若说鲁智深属于“主动成长”的话,那么武松则是“被动成长”了。即,鲁智深从来都是主动出击——不是主动作为,就是主动惹事,反正就是鲁智深一直都欺负别人。武松却属于“被动反应”。

武松被柴进轻慢,忍,直至等到宋江来时,无意间给他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武松打虎也是这样,就是你店小二想赚我银子,我武松才不会上当呢,就上山咋地!哪料当他上了景阳冈才知:坏事,真有老虎!想立马跑回去,又怕栽面,最终只得硬着头皮完成了打虎。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武松总是被外力推着,搞得他一次又一次面临绝境,又一次一次在绝境中,爆发出“天人”般的能量和能力。故而武松的成长之路,完全是一路悲剧,鲁智深都如喜剧一般。

所以武松的成长,远比鲁智深更惊心动魄,从一位“打了人就跑,让哥哥去背锅”的顽劣少年,变成了“水浒第一名片”,人气比鲁智深还要高。你若问《水浒传》是啥?有人真就有可能不知道,但若问武松是谁,对方基本上都知道。

总之吧,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是成长就会有烦恼。鲁智深一贯是为了别人而烦恼(主动作为),武松则总为自己在烦恼(总处于绝境)。但当两人面对宋江招安时,却做出了一致的选择:坚决反对宋江招安。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二、武松主动出击,用道士祭刀

那么在武松的成长过程中,有否关键节点,让人能明确地看出,武松日后必会反对招安吗?毕竟武松反对宋江招安的理由,没有鲁智深给力和充分,仅是“怕寒了众兄弟的心”。

别说,还真有,施耐庵写得很隐晦,这就是蜈蚣岭上。武松血溅鸳鸯楼后,被张青和孙二娘阴差阳错救回,然后得到了双戒刀和一身行者的衣装等。从此武松就变成了“行者”。也就是在这时,武松来到了蜈蚣岭,却“听得前面林子里有人笑声” 。

武松非常奇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闹啥呢?故而寻声过去,却发现“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这一下让武松大怒,“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于是武松拔刀在手,“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随后武松敲门,却是一位小道童出来了,问武松干啥?

武松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过去就是一刀,杀了这位无辜的道童。随后那位道士出来,此人叫王道人,江湖绰号:飞天蜈蚣。

眼见自己的道童被杀,飞天蜈蚣大怒,便跟武松打斗在一起,“斗到十数合”,飞天蜈蚣就被武松一刀也给干掉。那么这件事有啥特殊的?概括说来有两个。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其一:这是武松第一次主动出击。武松之前,虽有醉打蒋门神,却是为了给施恩出头,夺回快活林,所以不能算主动。而蜈蚣岭祭刀,才是武松第一次主动出击,却显得有些没有道理。虽有救人的因素,但更多的却是为了“祭刀”。

其二:真正意义上的滥杀无辜。武松血溅鸳鸯楼时,连丫环等无关人员都杀。但考虑到武松当时所处的凶险环境,不留活口,才能保证他有逃脱的时间,故而虽有滥杀无辜嫌疑,却情有可原。

但在蜈蚣岭上,却根本没有生存危机。武松杀飞天蜈蚣算除害,但那位小道童则明显是无辜的,书中说得很清楚,“这个道童也是别处掳掠来的”。因此,武松这回滥杀无辜算坐实了。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有了这两点特殊性,结论自然也就出来了,武松已经非昨日之武松,他明显改变了。也就是说,蜈蚣岭杀飞天蜈蚣和无辜道童,是武松成长之路的分水岭。

因此,武松在蜈蚣岭上的所作所为,自然也就需要各位关注。否则无法解释,为何武松会那么激烈反对宋江招安。在笔者看来,有两点需要注意并破解。

第一个:为何在这里,武松才开始滥杀无辜。第二个:在飞天蜈蚣身上,是否藏着啥待挖掘的东西。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三、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之前武松一直都存在着希望。也就是说,武松之所以总是被推到绝境,就是因他一直都抱有希望——无希望,就没有绝境,这是辩证关系。

只因存在希望,武松才那么痛苦和脆弱。比如那位张都监,只用一个玉兰,就轻松钓住了武松:给你当媳妇,让你武松过正常人的生活。这都让武松激动的都睡不着觉。结果等待他的却是“飞云浦绝境”。

故而,当武松带上头箍成为行者后,就有了一种象征意义:武松将不再属于世俗凡尘中人。所谓:戴上头箍失去凡尘,不带头箍如何救赎?这种状态,就决定了必须要进行斩断(了断)。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而了断的地点,就是蜈蚣岭。这就解释了,武松为何主动出击的问题了,因为在飞天蜈蚣身上藏有隐喻。

第二个问题,很隐晦。先来看“飞天蜈蚣”这个绰号,虽看着很霸气,但实则却是中草药的名称,是治病用的,这代表着一种治愈。

不过若再加上个“王道人”,则立刻就显出了其深层意思。蜈蚣飞上天,乍看过去是不是像飞龙?王道人,是不是可解释为:秉持王道之人?这两种解释都是指向了谁呢?

武松在蜈蚣岭上,为何连杀2位道士?这就是他反对宋江招安的原因

正是皇上大哥,而皇上大哥从来都是俗世红尘的统治者。如今却被武松,用“戒刀”给一刀斩断了。

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吧:武松是一刀斩断了跟俗世红尘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他对朝廷的绝望,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

因此才说,这就是武松反对宋江招安的起点和原因所在。正是从这一刻起,武松便不再对招安,抱有任何幻想,并随后开启了自我救赎之路,直至最终他放下屠刀,断臂成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