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将阳历和阴历分为两期进行介绍,为了方便大家有直观的比较,我们将之前的阳历和阴历内容合并,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阅读和理解。
阳历
时间日历是祖先通过多年的观测,根据天体轨道的周期来总结和编制的。月圈主要以"阴历"为基础,地球围绕太阳以"阳历"为主要依据。本期我们将与您讨论"阳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要点。
太阳年:也称为回归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由太阳中心沿着生态圈连续两次春季等离子所经历的时间测量。1 回归年约为 365.2422 天,或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
阳历:又称公历、阳历,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标准,起源于古埃及,以太阳年为基础而形成。
1、阳历年:因为太阳年不是整数,对于统一的标准来说,会是365天作为阳历1年,这就是"平年"。因为一个太阳年比平时多5小时48分46秒,所以每累计四年就会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1天,所以每四年增加一天,所以那一年增加366天,称为"闰年"。
直到1582年,大家都遵循"四年闰"的方法,但是经过四年多的闰日之后,实际上又多了44分56秒的飞跃,所以每400年,阳历年就会比太阳年总数长三天,所以400年里应该少跳三次。这个问题在当时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但解决起来很慢。
意大利医生和天文学家Lillius在1576年花了10年时间研究一个新的日历,重新定义了闰年:它们分为普通的闰年和世纪的闰年,计算公式为:年份是4的倍数,而不是100的倍数,是正常的闰年;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四年一跃,百年不飞跃,四百年再飞跃。"这样,每400年,本来应该跃升100倍,但现在却可以减少三倍,一共97闰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历年的平均长度距离太阳年只有26秒,每3,300年,它只比3,300年的闰年少一天。
1582年2月24日,教皇格里高利正式发布了新的历法,即公历,根据意大利的Lillius的说法,这在当今世界各地都很常见。此时,太阳历年和太阳年(地球公历到春季等值的实际时间)已经相隔10天,为了让新日历重新匹配太阳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今年调整了日期,在1582年提前扣除了10天, 也就是说,到10月4日星期四的第二天(应该是10月5日)被10月15日星期五取代,因此格里尔历再次与太阳年保持一致,在此期间,历史被人为地抹去了10天。
2、阳历月份:指现行国际标准的月份标准:1、3、5、7、8、10、12为大月,每月31天;看这里不是很奇怪,怎么有大有小,有奇,有平,这乱七八糟的规则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这样的规定没有天文基础,与月亮也没有半点关系,完全是统治阶级造成的,只是一个计量单位。
公元前45.C,罗马的统治者朱利叶斯·凯撒(凯撒大帝)改革了古埃及人创造的日历,建立了儒略历,每年分为12个月,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和十一月月为月度,月2,4,6,8,10和10月, 每月30天。这样的一年变成了366天,比实际的365天多了1天,这不能,要损失1天,从哪个月开始?当时,按照罗马的规定,该国的死囚都是在2月被处决的,所以罗马人认为2月是谋杀月,希望2月也更短,所以决定从2月削减一天,所以2月变成了29天,二月在一周是29天,闰年是30天,这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公历"最早的原型。在他死后,他的名字朱利叶斯在七月被命名为朱利叶斯。
公元前27.C年,凯撒的正义之家成为罗马元首的首领,并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因为凯撒出生在七月,属于大月亮,而他出生在八月的小月,为了与凯撒平起平坐,他下令将八月改为大月亮,将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十月和十二月改为大月。随着这一变化,一年又多了一天变成了366天,所以他也从2月中旬又失去了一天,使2月成为一年28天,闰年为29天。这就是当前太阳月标准的起源。为了与凯撒保持一致,Roof也将在八月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
3、阳历日: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地球的自转速率并不总是固定的,自转周期每10年增加或减少约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秒。因为地球的自转时间不是整数,为了统一标准,约定每天24小时,所以自转时间比标准的每天24小时少4分钟左右,几乎每4年只多一天,为了保证平衡,所以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
中国从1912年开始采用阳历:辛亥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阳历作为国家历法,一年中的年份,公元的法律与中华民国的法律平行。
1949年9月27日,中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共有的公历和公元作为日历和年份。但它并没有废除农历,今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由阴历统治的。
使用阳历的好处:
1、时间准确,通过计算每3333年就会有一天的误差。
2、阳历固定每年12个月,每个历月的天数是固定的,闰年计算简单,而闰年只在二月加一天(29天),容易记住。
3、我国的"24节"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轨道确定的划分,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太阳年之一。根据太阳从春点开始,太阳此时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向前15度为一个油门,运行一周又回到春点,对于一个返回年份,24个油门只有360度。
4、太阳历年和太阳年的长度相等,四季的变化也是由于太阳自转产生的,所以季节变化时间也基本固定每年。
5、世界同步: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阳历,便于沟通和交流。
阴历/阴历
从古至今,有阳刚之气,烈日发炎;人类社会在日月两旁一直在进步。所谓阳历,就是参照太阳来概括的历法,所谓阴历就是参照月亮而形成的历法,主要是以月亮圈的缺失为主。
阴历:全称是阴历,即月亮绕地球一周(月亮一个周期缺失周期)的时间为一个月,历29天12小时44分2.8秒,12周为一年,历354天8小时48分33.6秒。
伊斯兰历法:属于纯农历,自其创建14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阿拉伯时代和世界穆斯林共同的宗教历法。伊斯兰历法将单月(1月,3日,5日,7月,9月,11月)定义为每月30天的"大建筑",双月(2,4,6,8,10,10,12月)定义为每月29天的"小建筑"。因为整数每年取出八个多小时,为了保持平衡,日历通过设置闰年来解决:30年为一个周期,有2、5、7、10、13、16、18、21、24、26、29年,总共11年是闰年,在12月底每个闰年加一个闰日, 闰年是355天,另外19年是平年,每年354天。
伊斯兰历法在元朝(公元1267年)正式引入我国,被称为回历,供穆斯林使用。明清历法参照历法制定,对中国历法产生了400年的影响。直到今天,我国所有民族的穆斯林都信奉伊斯兰教,仍然以这个日历作为其宗教活动的基础。
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带领穆斯林从麦加迁移到麦地那,将这一年定为伊斯兰历法时代,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旦。因为阴历和国际阳历的天数不一样,所以伊斯兰历和公历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拿文章日期来说:今天是2021年8月27日,伊斯兰历是1443年1月18日。
农历:起源于夏朝,故又称"夏历"。我们已经知道,阳历一年大概是365天,阴历大概是354天,比阳历少了11天左右,所以每三年左右,阴历就比阳历少一个月。为了保持阴阳平衡,人们想出了增加闰月的方法,目的是使阴历的平均天数和阳历的天数一致。因此,农历是以农历为基础,融合阳历的规律而形成的,所以它属于阴阳历,它的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
正月的起源: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版本:夏朝以夏历孟春为正月,商朝以夏历12月为满月,周朝以夏历11月为正月,秦朝和初汉时期一次以夏历10月为正月, 这就是"夏历建璇、尚历简丑、周历建子、秦历建海"之称的"干历"的由来。自从韩武帝重用"夏正"以来,历代至今一直沿用至今。夏铮,"夏历月"的缩写,以孟春(春月)为正月。孟春是春天的第一个月,特别是立春和齐之间的时期。农历年分为十二个月,次序为:孟春、中春、吉春、蒙霞、仲夏、仲夏、孟丘、中丘、积丘、蒙东、仲冬、冬季。
农历的起源:在民国之前,在帝国社会,其实我们都称中国历法为"皇历",这是法定名称;事实上,在国家标准中,"中国传统历法"是农历的正式表达。
农历天数计算: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月份平均时间约为29.5天,因此每月的天数是不确定的,一年中的天数也不相同。现在的中国历法,新日一定是农历的第一天,只要每个月的第一天找到,那么两个头一天的间隔就可以确定月亮是否小。新月的平均周期为29.5天,如果该月从新月开始,到下个月开始,少于30天,则按小月计算29天;阴历也要与阳历保持平衡,所以每隔几年要增加一个闰月,增加闰月不是固定的,需要从季节性等方面考虑,目前使用的东西19年7闰法:在农历19年,规定12平年, 每1年12个月;每月多少天,何时增加闰月,都是根据天文计算的,都是根据日历计算的,所以月份的大小不一定是交叉出现的,闰月也不会是固定的设置。许多学者为了让大家轻松使用阴历,提前计算并发布著名的"万年历"。
使用阴历的国家:除了中国,几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也使用阴历,主要是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蒙古、缅甸等国家,但现在基本上都在使用,官方几乎已经废除了。越南比较常用,越南人喜欢我们,有24年了,也过了春节,很多风俗和我们很相似。
农历的好处:
1、日期与月亮的匹配: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残月,通过观察月亮的满月,大概可以知道阴历的日期。
2、潮汐涨落:潮汐现象受月球引力较大,人类通过观测月球的变化来计算潮汐来来往往的时间,有利于航海、渔业、防洪等工作。
农历的弱点:
1、因为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按照这个规律的历法,每年会比阳历少11天左右,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会不断增加,四季的变化不能固定在农历时间上,农历不能反映季节。
2、农业生产以阳历为基础,我国二十四气是以阳历为基础而制定的,所以农历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3、农历的日期没有固定的关系,所以不容易记住,不利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