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洁清,坐担架嫁给彭真,住10平方米小屋,历经磨难活103岁

出身迥异的幸福婚姻

张洁清,1912年出生于河北霸县,1934年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学院英语系,1936年入党,1939年和彭真结婚。彭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而张洁清则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两个出身迥然不同的人却相亲相爱,走过几十年。

张洁清,坐担架嫁给彭真,住10平方米小屋,历经磨难活103岁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张秀岩让张洁清担任交通员。而刚刚从北平女子师范学院毕业的张洁清,只知道自己要送一份秘密文件给身为高层领导干部的“魏先生”。

那时30多岁的彭真,已经是一个有着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每次送信时,张洁清与彭真很少说话,但她对这个长得瘦瘦高高、穿着一件大褂的“魏先生”印象很好,觉得他人很智慧。不久,彭真离开大义社,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而张洁清继续留在白区从事秘密工作。

1939年2月,党组织送张洁清到晋察冀党校学习。在这里,张洁清竟遇到了几年未见的“魏先生”。此时的“魏先生”已经改名为彭真,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和晋察冀分局书记,同时兼任晋察冀党校校长,再一次的相逢让彭真感到十分惊喜。彭真多次到党校讲课,很快便被张洁清特有的魅力深深吸引,并坦率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的心思。

彭真的爱情表达,令年轻的张洁清有些犹豫,觉得自己与彭真年龄毕竟相差10岁。最终还是彭真一句普通却分量极重的“爱情宣言”让她下定了决心。

那一年的冬季,张洁清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彭真到党校看望张洁清,看到她被疾病折磨,心疼地说:“搬到我这儿来,咱们结婚吧,让我来照顾你。”

张洁清,坐担架嫁给彭真,住10平方米小屋,历经磨难活103岁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充满了深深爱意。正是这句质朴而实在的话,打动了姑娘的芳心。于是病中的张洁清做了新娘,躺在担架上被抬进了洞房。1939年11月24日,张洁清与彭真结婚了。此后,张洁清以“担架”当“花轿”的故事,成为当时晋察冀根据地人们的一段美谈。

历经磨难情不变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在北京爆发了,刚刚走上正轨的新中国法制事业被毁于一旦,而亲手创建了新中国法制基础的彭真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受到批判被停止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同时被撤销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职务,于1966年12月3日被正式监禁。

半年后,一直作为彭真秘书的张洁清也被关进了秦城监狱,一关就是7年。从此,夫妻之间就中断了音信。他们正在北大上学的女儿被送到河南农场;大儿子被软禁在农场;二儿子被送到离边境仅200公里的地方插队劳动;小儿子被抓进北京市少年管教所。

“四人帮”一伙想从张洁清身上打开突破口,将彭真定为“反革命”,他们让她揭发彭真的“反革命罪行”。直至最后,“四人帮”一伙也没有从她这里捞到任何“口供”。

1975年5月,彭真、张洁清夫妇出狱后被流放到陕西商洛山中,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两条长凳支着一张木板床,就是他们的家。儿子傅洋、女儿傅彦被允许去照顾他们。直到1978年12月28日离开商洛。这是张洁清与彭真第一次过上虽苦犹甜的普通家庭生活,也是彭真74年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脱离工作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

在张洁清心中,与丈夫在商洛久别重逢时那种幸福的感觉令人刻骨铭心。那一刻,彭真凝视着张洁清头上的白发,说了一句:“你受苦了!”张洁清顿时热泪盈眶。

张洁清,坐担架嫁给彭真,住10平方米小屋,历经磨难活103岁

1978年12月28日,张洁清与彭真被通知举家返京。由于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他们把破烂家具连破面缸都打包带了回来。飞机到北京一停稳,只见机下拥上来300多人,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一声问候:“彭市长,我们盼了您多少年,您终于回来了!”引发了在场的人哭声一片。

不久,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推倒一切强加在彭真头上的不实之词,彭真又重返政坛。

永别

1992年9月,彭真的病情突然加重,曾几次出现病危。一天晚上,彭真突然感觉不行了,要跟大家告别。他先跟张洁清告别:“咱们两人,我跟你很幸福。”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彭真想留给妻子最后的“爱的宣言”。所幸后来经过精心治疗,彭真的身体又有所恢复。在床上躺了近一年半后,他又重新站起来走路了。

张洁清,坐担架嫁给彭真,住10平方米小屋,历经磨难活103岁

5年后,彭真再次病重。当死神威胁生命时,他以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坦荡胸怀对亲属和工作人员说:“我这一生没有遗憾,我们要愉快地告别。希望你们继续奋斗!”1997年4月26日,这是张洁清生命当中最为灰暗的一天,与她相伴几十年的人生伴侣彭真离开了人世间。

如今,103岁的张洁清也驾鹤西去,作为战友,作为妻子,她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与丈夫团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