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在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可谓十分关键,他就是王园箓。他为敦煌文物的保护奔走呼号,却始终得不到政府的重视。

心灰意冷的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自己保管。他在敦煌藏经阁修建了三层楼,专门负责保护敦煌文物。

但由于自身学识不足,又受了外国学者的诱骗,他将藏经阁的部分文物被迫变卖。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于是,这个被迫贩卖国宝的行为,受到了余秋雨的口诛笔伐。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职责王园箓为历史罪人,并在他的读者群众引起反响。

但后世的专家却认为,王园箓不仅不是历史罪人,而是历史功臣,余秋雨欠他一个道歉。

为护国宝奔走呼号

王园箓是湖北麻城人,由于家里贫穷,他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各地奔波。清光绪时期,王园箓在参军退伍以后,出家为道士,世人也常称其为王道士。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王道士在敦煌莫高窟处修建了太清宫道观,他接受香火,乐善好施,并常常为周边的百姓治病。

由于自己的积蓄有限,王道士便雇了一个文士专门抄写道经,他拿着这些抄好的道经去售卖,以维持自己和道观的基本生活。

有一天,这名文士坐在窑洞里,突然觉得四周有空洞回音,感觉好像有密室一样,于是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王道士。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王道士听说之后,和这名文士一起将窑洞之壁凿破,果然发现里面暗藏玄机。这个密室里堆积满了写卷、印本等重要文物,这就是藏经洞的发现始末。

发现藏经洞之后的王道士,自知这件事的重要性。他虽文化水平不高,又是信奉三清的道士,但他也知道这些文物一定是十分珍贵。

于是,本着对国宝文物的保护之心,他不辞辛劳,走遍了当时的官府衙门,以求官方重视。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他先是拿着两卷经书,徒步行走50里,送往敦煌县县令严泽,希望他能保护。可惜这位的县令之位本就是花钱买来的,不仅没有什么文化水平,更是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看着发黄的经卷,他也只是视为一堆废纸而已。

过了一段时间,敦煌县又来了一位新的知县名叫汪宗翰。这位汪知县倒比前任知县严泽要好一些,他是进士出身,也知道这些文物的重要性。

于是,在听取了王道士的汇报以后,他派人前去藏经洞查看。在藏经洞中,这位知县也确实感到这里的文物十分珍贵,但由于清末社会动荡,他根本不可能拿出精力和人员来守卫此地。

寻找知县无果后,王道士还是不甘心,他孤身一人去到了甘肃首府,找到当时的“教育厅长”学政叶昌炽。这位叶大人倒是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也对经文有着一定研究。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于是,他恳请当时的布政使将敦煌文物全部运抵省部珍藏。但布政使掌管着一省财政大权,他明白这样一来光运费就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因此他借故拒绝了学政的请求。并令知县汪宗翰,让他督促王道士就地封存,不得外泄。

奔走呼号的王道士见多次申请保护无果后,对满清的腐败政府已深深失望。他心灰意冷,在藏经阁修筑三层楼阁,终日与经书相伴。

《文化苦旅》中的千古罪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有一本畅销书叫做《文化苦旅》。这本书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地摆放在各大教师、官员、学者的床头或桌前。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当他走到莫高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道士塔,他的主人正是王园箓。于是,余秋雨便在他的文章里回忆起这段往事,并痛斥王园箓是一名历史罪人。

他写道:“道士塔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园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在文中,他认为王园箓是历史罪人的主要原因是,这位王道士将国宝贱卖给了外国冒险家和宗教学者。

他写道:“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于是,他悲愤地写道:“我好恨!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堂堂佛教圣地,会让一个道士来管!”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余秋雨的悲愤文风,使得他的那些追随他的,或是不知道事情原委的读者们,顺理成章地以为王园箓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历史罪人。

这实在是冤枉他了。

谁是谁非

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开疑惑了。余秋雨的愤怒主要原因是王道士贱卖了国宝,使得文物流入了他国,而现在又要从他国买回。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从字面上看,好像余秋雨的愤怒和指责不无道理,但如果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来看,就有失偏颇了。

不过首先要肯定的是,王道士确实卖了国宝,这点不能回避。但他贩卖国宝的背后的原因就值得一说了。

一般认为,王道士将国宝卖给斯坦因及其他人的原因有三点。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一是在多次寻求官府保护文物无果的情况下,王道士已经心灰意冷,对官府失去信心。他在屡次奔波的过程中,彻底认清楚了满清政府不会也不想保护这批文物。

于是,他只得自己保管,但他能力有限,根本无法完全顾及到所有的文物。再加上,他本人信奉道教,又学识不多,对文物的价值也没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二是他有一个在藏经洞中修建三层楼阁的梦想,而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就要把藏经洞内的经书清空,来方便他修建三层楼阁。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本性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在外国冒险家斯坦因来求要经书的时候,王道士起先是不愿意给他的。

但斯坦因说他不远万里从欧洲而来,就是因为他信奉佛教,信奉唐玄奘。他为了求得经书,从印度翻山越岭,受尽苦难而来到这里,为了完成他毕生的信仰。

本身就有信仰的王道士听了他的这番话,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再加上他本性善良,并没有过多的揣测斯坦因的真实性。

保护国宝的千古功臣,却被余秋雨污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最终,出于对斯坦因执着信仰的同情和感动,王园箓将所求经卷卖给了斯坦因。于是,后续的外国人便都以此为借口来求得经书。

总而言之,对王道士的行为,我们并不能从字面上去看待,而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王园箓为保护敦煌国宝是有功的!

至于余秋雨的指责,现代专家也明确了观点:王园箓是历史的功臣,而不是罪人,余秋雨欠他一个道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