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大千世界,朝代更替不息,世界变换不停,每个朝代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所描述的是一个战火纷飞,精彩绝伦的三国世界,是我们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即使在现在仍然记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诸葛亮,还有肝胆相照,英勇善战的关羽,也有老奸巨猾,爱惜人才的曹操。

不论是草船借箭的谋略,还是空城计得胆大心细,都能看出诸葛亮的智慧。不论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水淹七军,都能看到关羽的英勇善战。也不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败走华容道也都能看出曹操的老奸巨猾。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三国这个世界,给人们提供了太多的精彩的地方,有时人们感叹于刘、关、张三人从桃园三结义到最后的一一死去;有时又惊叹于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爱恨情仇。

在我们看来,有时哭有时笑,都只为里面三国这个精彩绝伦的世界。

三国时期群英荟萃,随着赤壁之战的尾声,天下分了三个板块,曹操所属的魏国,孙权占据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展开。

三国时期各路好汉齐聚一堂,魏、蜀、吴都有各自的大将与谋士。魏国曹操有各路猛将与谋士,吴国有周瑜,蜀国有诸葛亮这种谋士,更有五虎上将这种猛将。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毕竟在三国中,他可是响当当的人物。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许多故事,都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琅琊阳都,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期间的诸葛亮生活十分幸福,那时候的诸葛家族是在琅琊阳都的名门望族,十分显赫,所以,他生活得很滋润。

但是,随着诸葛亮父母的先后离世,诸葛家族渐渐没落了起来。随后,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一起离开了琅琊此地,前往别处。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可是,上天总会嫉妒这些有才华的人。在一次出行中,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突然生病,倒地不起,不久后,也离开了人世,只剩诸葛亮和弟弟相依为命,两人直接在隆中隐居了起来,不问世事。

但是,他毕竟是人中龙凤,他虽然想隐居于山林之中,不问世事,可他的才能这么出众,怎么可能不被他人知晓呢?

很快,诸葛亮的才能便传到了刘备的耳中,于是,就有了世人都比较熟知的“三顾茅庐”了,在刘备听到诸葛亮的才能之后,便很快的前往诸葛亮的茅庐中,想请他出山。

但人们都知道的是,在第三次请他时,刘备才见到诸葛亮,于是,诸葛亮被刘备的精神所打动,在茅庐之中,与其谈论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以及自己对现在形式的看法。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在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后,刘备更加感觉此人的不一般,便下定决心,要将他请到自己单位营下当为军师。

进入蜀国,开始了他的仕途

于是,从此以后,诸葛亮便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太多的传奇。但是,诸葛亮人生之中最后一条计谋,却无人能看破。

在诸葛亮弥留之际,曾对后主刘禅嘱咐道:在他的遗体口中放入一枚铜钱,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取消,不用为他做任何东西,不用为他举办葬礼,只要派遣四位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向着南方走,什么时候绳子断了,就在那个地方下葬,就可以了。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这就是,后人都知晓的“棺材难抬、绳断便葬”的故事。

刘禅虽然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但他对诸葛亮却是十分尊重的,在诸葛亮死后,当即便召集来四位壮汉,一切按诸葛亮的遗嘱来,让这四个人抬着棺材一路向南方走,直到绳子断了才能停下来埋葬。

可是,这四个人比较懒,在走了两天后,就商量着将绳子直接割断,这样方便回去交差。

于是,四人便将绳子割断,随便找了个地儿就将他埋葬了。埋葬后,四人便拿着割断的绳子回去去向刘禅交差了,刘禅是一个只顾着吃喝玩乐的孩子,整日浑浑噩噩,乐不思蜀的。也没有仔细看其中的端倪,直接给了四人赏金。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可一位大臣在仔细查看了绳子之后,看出了端倪,看出了四人是直接将绳子割断的,而不是绳子自己断的,将这件事告诉了刘禅,刘禅知晓后,于是,立马下令逮捕四人,并将四人处死。

至于诸葛亮的尸骨也不知道被埋葬在了什么地方,于是,刘禅又在蜀国给诸葛亮设置了一个衣冠冢,以此来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

为蜀国鞠躬尽瘁

虽然这件事随着四人的死告一段落了,但是后世对这件事的猜测仍然不断,有许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诸葛亮这样做是不想惹人耳目,毕竟,在当时,三个国家正处于争霸时期,而诸葛亮又是蜀国的核心,他一死,吴国和魏国必然会有动作,所以,他不敢将自己的死办的那么隆重,只得这样做才能不引人耳目。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可怜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蜀国操劳,就连自己的死都要为蜀国做出贡献。

还有人认为,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怀念过去隐居的自己,在那时他还是一个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操劳的浪子,可被刘备请到蜀国之后,一直在仕途之中游荡,研究各种策略,这可能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他还是怀念那个无忧无虑的自己。

所以,在他死后,他不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只想让自己安安静静地走去,归于山林之间,就像自己以前一样的自由洒脱。

不管是因为什么,总之,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国操劳,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丞相,而在文学方面,他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文学家。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有“棺材难抬、绳断便葬”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身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