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清朝有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称博尔济吉特氏(也有资料说孛儿只斤氏)。这个姓氏在清朝初期可是很吃香的,特别是皇太极时期,皇太极后妃排前五的全部姓博尔济吉特氏。但努尔哈赤时期,可能因为业务还没扩展,博尔济吉特氏在当朝并没有获得其他人的关注。努尔哈赤侧妃中唯一的一个博尔济吉特氏在努尔哈赤时代也只是侧妃呢,只不过她命好,活到了康熙时代,成了努尔哈赤最长寿的妃子,地位自然也得到提升,她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寿康太妃。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乃蒙古科尔沁冰图郡王的女儿,出身并不低。万历四十三年,冰图郡王归顺努尔哈赤,并送上自己的女儿给努尔哈赤做侧妃作为投诚的礼物。当年,努尔哈赤已经56岁,这不是大叔,简直就是大爷了,如果是正常年龄婚嫁,那当时寿康太妃最多不过16岁。面对一个比自己大50岁的丈夫,寿康太妃内心大概是抗拒的。但是没办法,女真部落也信奉父母之言,只能委屈这个小女孩了。
寿康太妃是冰图郡王的女儿,也是博尔济吉特哲哲(皇太极皇后)的堂妹。这寿康太妃年龄比哲哲小,可是这一出嫁,却变成了哲哲的婆婆,这种辈分的转换,不知道会不会让她们略感尴尬呢?不过,出嫁从夫,以前是堂姐归以前,这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儿媳,那这俩堂姐妹此后就是婆婆与儿媳的关系了。
寿康太妃既是投诚的礼物,肯定得不到太高的重视,她嫁努尔哈赤11年,却没生下一个孩子。这跟安布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是一样的,两人都是少女时代嫁给老年时代的努尔哈赤,两人都没有孩子。
1626年,也就是寿康太妃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十一个年头,年迈的努尔哈赤去世了,才不过二十几岁的寿康太妃成了遗孀。这年龄要放在现代,那都可以说是黄花大闺女,可是在封建落后的后金清初,也只能活生生继续守寡了。
努尔哈赤去世,寿康太妃最多才20多岁,为什么不改嫁呢?后金不是一向信奉所谓的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吗?原来是从皇太极时期开始,这种传统就变了,首先是皇太极没有娶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当然也没要努尔哈赤其他的妃嫔,像寿康太妃这样没什么威胁又没得到皇太极喜欢的,只能守寡一生,哪儿也去不得了。
皇太极登基,寿康太妃也没得到什么好处,除了家族强大了,她自己也无法逃脱后宫那个牢笼。皇太极去世,寿康太妃还在世,顺治登基封为寿仁宫妃,康熙登基又封为寿康太妃。后于康熙四年去世,她的一生虽然也不长,却活过了4个朝代,可以说是看着清朝从建立到开始繁荣。她这一生,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