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麦家饱含深情地写了《致父信》 ,事隔一年后,发表在《南方周末》副刊
麦家在信中说:“父亲,您怎么能这么忍心?父亲,您怎么能这样打我?”
这时候的麦家已经原谅了父亲,可父亲已经不在了,他再也没有机会和父亲和解了。

我们都知道麦家现在已经成为了当红作家,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解密》《风声》这些家喻户晓的谍战剧都是麦家的作品。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麦家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在村里和学校一直受欺负,12岁那年,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三个人打他一个,老师还拉偏架,打得鼻青脸肿。麦家气得要死,夜里不回家,堵在一户同学家门口,等着他出来,准备跟他决一死战。
这时候父亲来了,麦家本以为父亲是来替他报仇的,委屈的麦家扑进了父亲的怀里,但让人没料到的是,父亲当着同学父母的面,打了自己两耳光!
麦家受不了别人的欺负,更受不了父亲,从此跟父亲决裂,麦家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
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麦家开着车环绕着震后的街道,忽然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一个小女孩嚎啕大哭,麦家顿时醒悟了,哪有父母不被原谅的呢?
麦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和父亲和解。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那是一个午后,麦家推开家门, 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屋檐下,他开口叫了声爹,父亲抬头问:你是谁啊?
麦家说了自己的小名,父亲依然问:那我儿子呢?
原来父亲得了老年痴呆,已经不记得儿子了。
和父亲决裂20年,回头见父亲,父亲已经痴呆,麦家再也没有机会了。
3年后,麦家的父亲去世了,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麦家几乎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
终于,在父亲去世8年后,麦家在小说《人生海海》中写出了他对父亲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董卿为麦家推掉了所有主持
在人生海海还没有举办新书发布会的时候,麦家去过《朗读者》,读起麦家那封《致父信》,一向知性优雅的董卿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朗读者》相逢后的两年后,董卿为了麦家推掉了所有的主持活动,去到了《人生海海》的新书发布会。
而这本书也是麦家也给父亲的:
他不求功利,放慢脚步,怀揣着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虔诚,如打铁那般,锻造出一部成功的转型之作--《人生海海》。
他在书中塑造了两个父亲,一个是他现实中的父亲,另外一个就是上校——一个理想中的父亲。
《人生海海》究竟有多伟大?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
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刻画了有血有肉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看似在讲故事,实际上在写生活的残酷,命运的无奈,人性的险恶,然而,在最终,我在书中却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人性的温暖。
从前看《活着》不明白主角经历了人生那么多的苦难,世间明明已无可留恋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活着?后来在《人生海海》中我找到了答案。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而活着本身就充满了神圣的光辉,值得我们去赞美千万遍。
董卿说: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一本与父亲和解的书,饱含凝重父爱的书籍!同时,这也是一本振奋人心的书,莫言读过后也赞不绝口,他说:读《人生海海》,会让人“着迷”!
不仅可以让你感受到父母的爱,让你和家庭和解,还能让你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苦难,重要的是,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
这样一本书,刚读来觉得传奇,再读时觉得辛酸,就像一壶烈酒,越品越醇,仿佛书中写就的人生就是自己。
麦家曾经说:“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中国家庭式的教育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中,如果你也深陷原生家庭的关系,无法想通,那建议你也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