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2021年,叶锦添带来了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倾城之恋》,通过多媒体电影影像、流动变换的舞台装置、华丽旖旎的服装造型,把整体美学效果做到了极致,给与观众一次多维度的感官体验。

对于这次创作,他说:“恰恰因为张爱玲封闭内向,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张爱玲角度,所以她反而无所不在。”

新年伊始,导演、艺术家叶锦添新作《无时序的世界》新书首发活动1月14日晚在北京PAGEONE书店举行。在活动中,叶锦添分享了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新东方主义”美学观点,以及关于“创意生发”、“生命本质”的独到思考。

编剧、策划人史航,作家陈冠中,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活动,与叶锦添共同探讨东方美学、艺术创作,引领观众走进了“叶锦添的美学世界”。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活动现场 左起:史航、叶锦添、陈冠中

在美的领域,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

活动上叶锦添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与思考,同时也预告了叶锦添即将在英国V&A美术馆举办的作品展。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导演、艺术家叶锦添

1986年,叶锦添得到徐克青睐,出任《英雄本色》的执行美术,与电影结缘。三十多年来,作为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师,他先后与李安、陈凯歌、李少红、冯小刚、关锦鹏等众多优秀导演合作, 为《卧虎藏龙》《赤壁》《夜宴》《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红楼梦》《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多部影视剧,塑造了独特的视觉印记与审美风格。他参与过的影视剧,每一帧画面都是诗意的流动。

对叶锦添而言,影视只是他艺术世界中的一部分。在舞台领域,他曾与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及著名艺术团体合作,创作足迹遍及中国、奥地利、法国、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及以色列等地。2004 年,叶锦添为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八分钟”交接仪式设计了包括服装和舞美的整体视觉。2021年,东京奥运会,他为中国代表团设计了“符合中国人气韵和身体结构”的领奖服。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编辑、策划人史航

舞台剧《倾城之恋》是叶锦添的另一次尝试。嘉宾史航与陈冠中在同一天观看了这部舞台剧。史航说:“我认为,这部戏中有很多影像成分,不光是锦添老师在舞台手法的探索,甚至让我们看到对于范柳原来说,一个白流苏和一片海滩的礁石、和一个公主、和一个打洋伞的背影,可能是同样具有价值的审美、一个影像而已。”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作家陈冠中

陈冠中表示:“《倾城之恋》前后三次被改编为舞台作品,第一次是1944年,张爱玲自己写的剧本。第二次是1987年,香港话剧团的演出,是我做的改编。这一次是第三次。……叶锦添的做法是用各种手法把张爱玲剧本的节奏,甚至每句话都表现出来。”

本次活动中播放了一段视频,在《倾城之恋》北京站一场演出结束后,叶锦添脚踩电动平衡车出场,绕场一周后向观众致敬。日臻成熟的创作与不时流露的童心未泯同时体现在这位艺术家身上。

不希望被“艺术家”的标签所定义

这是叶锦添首次担任舞台剧的总导演,他表示,这和他过去经历很不一样,以前作为美术指导和服装设计,很多东西要按照导演的要求做,而这次轮到自己来做决定,便需要有强大的“企图心”和表达欲。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他在舞台、电影、服化道各方面的创作积累也为这次突破和创作做了准备。在《无时序的世界》中,他讲到如何把剧组中的每个人都安置在一个恰当的位置组合成一体:“在《卧虎藏龙》时代,我看到李安把各路英雄好汉合而为一的能力与方法,在于要把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融合,在每一个不同的段落产生他们这种独特性的散发。”

从电影到舞台、雕塑,再到如今做导演,叶锦添一直在尝试新领域。“我的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世界充满着的强烈好奇心。”旺盛的好奇欲与求知心,成为他做诸多跨界尝试的动力,也赋予他独特的魅力。

对于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艺术家”的光环,叶锦添表示“称谓只是“标签”而已,我不希望被“艺术家”这样的头衔所定义。我喜欢去了解很多人,了解“人本身”这件事情就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他们的来源和去处、他们真正面对的人生课题是什么......所有事情都远比被标签所定义更有趣。”

诗意真实地反映着人的价值

叶锦添不断跨界于多个领域,探索与介绍“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

他的“新东方美学”,其实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拍完《英雄本色》,年少的叶锦添去欧洲游历,随着对欧洲了解的深入,他发觉自己“缺乏一些本源的力量,必须要拍出自己的语言,不要一直跟着西方的语言走。” 于是便开始研究有关中国的传统美学。

运用体系性的视觉语言,把中国的美表现出来。 在参与电影《卧虎藏龙》时,叶锦添已然在遵循这样的理念。影片的美术设计摒弃艳俗复杂的元素,古城墙、竹林、灰瓦等元素营造出简约古典的氛围,清淡素雅,传递出中国画般的诗意。

关于诗意,叶锦添在《无时序的世界》中说:“诗意有可能是人在文化中真正存在的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它不能以时间、以空间的现实来衡量。它是超越某种世俗的价值,是真正存在过的形而上的美感,它永远都超越事实的意义存在着,更真实地反映着人的价值。”

《胭脂扣》浓丽暗魅中的欲望纠结,《卧虎藏龙》氤氲的古典文人气韵,《大明宫词》浸润的流美绮幻与脆弱伤感,《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式的“罗愁绮恨”……叶锦添总能用独到的美学语言,将作品的内在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新东方主义美学”,影响着全球对东方艺术之美的理解。

“其实,我没有一直做古典,我做了很多未来的东西。我的新东方主义其实是无限地发展各种可能。”

艺术让我们成为喜新又恋旧的人

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处在飞速变化当中,人对于对世界的认知也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同时,我们对人类本身的认知也在不断突破既有的范畴。叶锦添的艺术创作是源于我们过去的记忆、现在的认知及判断,是基于人类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他有着非常丰富且特殊的经历,接受了跨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影响,造就了他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他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阐释。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嘉宾与现场观众合影

《无时序的世界》中有关宇宙、时空维度和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处境思考,这些思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思想的源头,正如他所说:“我的兴趣是重新去感受这个东西的出处在哪里,怎么样可以找到这个源头,并把它确立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精神DNA”是叶锦添近年来在不断阐释的一个概念,也是《无时序的世界》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试图在消费与技术异化的现代社会中,重新找寻时间、记忆、关系以及真正重要的精神。这是他对自我内在的感知与表达,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了解与探索。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叶锦添签售

陈冠中说:“叶锦添在做什么,简单说,他自己一直在产生新意。谈到书,里面很多词都很有意思,比如他对时间的看法,还有他对‘神’这个字的理解,都很有意思。”

史航则感慨道:“艺术有点像人间的帐房,会统计每年我们损失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搬走了什么,艺术会告诉你这个东西有,艺术又诞生一些没有过的,又留下一些有过的,就是这样地让我们都成为喜新又恋旧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