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官位等级制度,在任的官员们各司其职,共同协助皇帝将国家治理好。而这些官员的选拔关乎到社稷命脉,所以高层们对新鲜血液的融入非常重视。要想成为一名朝廷官员,要么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要么是正儿八经的通过考试进入。不过除了这些之外,在古代还有一种令人咂舌的进入仕途办法,那就是通过买官卖官。

特别是在清王朝中后期,“卖官鬻爵”现象已经达到了一个疯狂的状态,就连最高统治者都明码标价的贩卖官职。这种尴尬的行为成为了国家的常态,实在是让人很失望。不过,对此也有一些人很好奇,把国家的权力拿出来卖,那么清政府能够给出的最大官职是什么官呢?一般百姓又能买到的官职有多大?
不过清政府虽然卖官,但如果什么官都能买的话,那朝廷岂不是乱了套,所以在卖官的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第一点就是不能卖吏部的官,吏部作为六部之首,权责重大,如果连吏部的官职都能随意买卖的话,那整个朝廷都将陷入混乱,所以不能越过吏部这个底线。
清朝最早的卖官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年。当时国家初定,需要大量钱财,因此康熙下令,只要向朝廷捐献粮食500石,或者白银500两,年轻的可以直接上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其他不愿读书的可以给个九品芝麻官的顶戴花翎,但是,当时这个官那是荣誉性质的。
清朝能买到的最高官位是正四品,这个级别的官员的价钱是将近1.7万两白银。当时清朝级别最高的官员年俸禄才105两白银,买到之后肯定会去大力敛财。久而久之,朝廷没钱了,自然会从民间来征调,这样农民压力就大了。清朝在这样贪污腐败之下,从皇太极时期到后来康乾盛世,再到后来走向落寞,没用上300年。晚清时期由于清朝官员腐败无能,导致清政府被打的无力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