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常常会有许多产生争议的做法,这让大臣们感到害怕。他的政治手段没有输给任何君主,但也是最具争议的。特别是他残忍凶猛的性格被后人关注。

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向功臣赠送了一张免死铁券。然而,如果他们触犯了法律,免死金牌的作用能否让他们免于一死?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许多拥有免死金牌的大臣都没有好下场。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一、 稳固统治的手段

免死金牌是由汉高祖刘邦创建的丹书铁券演变而来。当时,丹书铁券并没有免死的功能,而是承诺他们的后代可以世世代代享有荣耀。可以代代相传,这是对功臣的奖励,也是对朝廷的稳定。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古代,铁卷上都要记录下功臣的功绩,一般都会给予一些优待或者减轻处罚,再到后来就渐渐演变为免死金牌了。到了明朝,免死金牌这一象征地位的物件就变得十分有说法了,有讲究了。

那时明朝才建立不久,因为新朝初建,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和奖赏功臣,朱元璋颁发了大量的免死金牌,并且为了防止有人造假,这时候的免死金牌都是分为两半,皇帝和功臣各一半,在要使用的时候看能不能对上。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众多的大臣都封官加爵,那么他们能享受荣华富贵,安稳过完这一生吗?答案肯定不是。实际上,在明朝,免死金牌是没有多大用的,因为最终还是皇帝说了算,统治者制定的规则必然是由统治者决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稳固朝廷统治和稳定大臣。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从无名小卒变成开国皇帝,手下将领的辅助对朱元璋建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刚开始建国,奖赏功臣时,事无巨细,基本上大臣的要求他都能满足。最突出的是,朱元璋发了三十四张免死金牌,数量之多,在历史上仅有。

二、不能免死的金牌

明朝建国没多久,朱元璋就开始了针对开国大臣的行动,能够安稳留下的人所剩无几。杯酒释兵权只是第一步,随后朱元璋赐死了许多拥有“免死金牌”的大臣,所以免死金牌在朱元璋这并没有用。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那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李善长,在当时是被称为比肩萧何的人。明朝创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善长在朝中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善长虽被誉为比肩萧何,但是但却没有萧何一样的幸运,萧何最终得以善终,李善长却落得个凄惨下场。

因为朱元璋对他的猜疑,李善长最终被迫自杀,全家上下也死于朱元璋手下。在朱元璋要赐死他时,李善长曾拿出朱元璋赐予他的丹书铁券,希望能免除一死。但朱元璋却没有放过他,原因就是在免死金牌背面,写着“谋逆不宥”四个字。

一位郎中叫王国,上书说李善长跟随陛下打拼多年,已经是一人之下的地位了,而且已经封公拜爵,做官已经到了封顶的地位了 ,没有进的必要了。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除非说李善长想要谋反,自己做皇帝,这还算是一个理由。但是在胡惟庸一事中,李善长就是被认为要帮助他谋反的,倘若是没有成功,自然难逃一死,李善长自己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已经位极人臣,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

当年胡惟庸是以"擅权植党"被定罪,就算李善长是被胡惟庸一步步提拔上来的,李善长也没有被他牵连。但是在案发十年后,此案再次被翻出来,这次朱元璋给李善长定的罪可谓十分充分,通外敌。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他?李善长不一定有谋逆之心,但是拉帮结派确是实际存在。朝廷中有许多大臣都是淮西籍贯,包括朱元璋本人,而李善长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

这些人拉帮结派,共同抨击其他人。而李善长在朝廷上的许多事情上对淮西人也十分照顾。朝中有这样一个小团伙的存在,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当淮西集团的势力逐渐扩大,开始不受控制,朱元璋也感受到了危机,朱元璋虽然起于淮西,但毕竟当上了皇帝,个人与家族利益必然是第一位的,不可能让权力旁落他人手中,考虑的是子孙后代。

像这样的团体存在朝廷中,对于帝王的权力就是威胁。在胡惟庸当上宰相后,独揽大权,目无王法的行为就给了朱元璋最好的机会除掉他们,几乎把淮西功臣一网打尽,而其中的主要关键人物李善长自然难逃一死。

李善长被抓捕的那一天,他拿给了朱元璋以前给他的免死金牌,希望可以留有性命。但还是没有用,朱元璋让他看金牌后面的字,李善长才发现其中写着,其它可以免死,只有谋反不可。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三、 废丞相稳江山

朱元璋在除去了开国的大部分功臣后,就实施了著名的废丞相政策,不允许朝中有权力过大的人出现。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以后的世界里,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内阁制度,权力再次掌握在首辅中,像张居正等人。朱元璋深层的想法其实是想废除丞相制度。

实际上谋反只不过就是朱元璋的借口罢了,甚至说,谋不谋反都是皇帝说了算,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免死金牌的作用也并非像想象中一样可以免除一死。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朱元璋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皇帝的地位再一次被推向了顶峰。他知道,并不是这些大臣有什么过错,而是过高的权力会让他们无法坚定内心,把持不住。

明朝的免死金牌也在历史上被人时常议论,大臣们牺牲于皇权之下,甚至很多是没有过错的,这再一次向人们展示出了皇权的地位。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总结

古代,天下毕竟还是皇家的,所谓的免死金牌只不过是为了稳固统治的工具罢了,在真正触碰到利益时,皇帝是不会对任何人手软的,杀你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就算有免死金牌也无济于事。

朱元璋心机到底有多重?免死金牌上角落处这四个字,看完豁然大悟

甚至说没有谋逆这一项,该杀你还是要杀,毕竟所有的规则是由皇帝制定的,皇帝才是权力最高的人。免死金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催命金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