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古代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的关系,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共享福。非常典型的就是明朝朱元璋与他的兄弟们。

朱元璋这位皇帝大家都很熟悉。他从小生长在穷苦之家,放过牛,当过和尚,云游四方,甚至还当过乞丐。后来在同乡的举荐下,进入军营开启了从军的生涯。

从穷小子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位置,着实不易。这其中有努力,有运气,也有一群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他们竭尽全力抗元,忠心耿耿辅佐,最终开创大明王朝。这其中有位比肩萧何,排在功劳簿前列的开国功臣,最终却落了个惨遭灭门的结局,他就是李善长。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一、位极人臣李善长

如果没有遇到朱元璋,李善长还是一名教书先生。他的命运转折点发生在1351年。那一年李善长39岁,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从此开启了他们十多年形影不离的战争岁月。每一步攻城掠地的前进,都有李善长的出谋划策。朱元璋赞誉他为“在世萧何”,饱含情谊与敬重。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说:“李善长跟随我多年,虽然没有在战场时厮杀,但出谋划策,治理后方,应当晋封大国。”李善长任左丞相,后来又被封为“韩国公”,成为位立六位公爵之首的唯一文官,位极人臣!朱元璋还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二、性格弱点惹杀身之祸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当皇帝时已经四十岁,他为人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为了大明江山长治久安和子孙后代着想,大开杀戒,牵连而丧命的儒士、官宦和百姓竟达十几万人。

储君本来已经确定为朱标,谁曾想他英年早逝。于是又按照“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原则,新的储君变成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年龄很小,而且性格善良敦厚,皇位是否坐稳成为朱元璋的心头大事。他比之前更加多疑了。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伴君如伴虎,追随朱元璋多年的李善长却放松了警惕。善长足智多谋,处事周密,但也有弱点。《明史·李善长传》记载他“外宽和,内多忮刻”,意思就是李善长的外表看上去宽容亲和,实际内心非常喜欢嫉妒,待人刻薄。特别是明朝建立以后,更是居功自傲,恃宠而骄。

作为淮西人,为了维护自身和同乡人的利益,在朝廷中渐渐形成了“淮西派”势力。他一手将胡惟庸提拔上来,“淮西派”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势力越来越大。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也察觉不对劲了,一方面李善长势力越来越大,他心想:“如此下去,丞相声望岂不超过了我这个皇帝?”另一方面,同僚劲敌不断给李善长“穿小鞋”,于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情谊慢慢变淡,后来李善长因病回家,朱元璋借此炒了他的鱿鱼,从此李善长告老还乡。

按道理,李善长已卸甲归田,处江湖之远,理应销声匿迹,但江湖上仍不断有他的传说。他毕竟曾经是淮西派的大哥大,被他一手提拔的老乡胡惟庸也位至左丞相,所以身在家里,心还在朝中。这种影响力让朱元璋始终觉得是对朱家皇权的威胁,是心头一大块心病。这就为李善长日后的惨剧埋下了伏笔。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多年后,胡惟庸结党营私愈演愈烈,作威作福,朱元璋二话不说,以谋反罪把他砍了,前后受牵连诛杀三万多人,成为明初四大案之一。砍掉他以后,再也没人约束朱元璋了,朱元璋干脆把宰相这个职业也砍掉了,彻底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胡惟庸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宰相,专制皇权大大加强。

当时胡惟庸与李善长关系密切,还是姻亲,朱元璋没有深究。胡惟庸案五年后,李善长家族又受到牵连,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父子俩是胡惟庸的党羽,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来说,是件不可饶恕的事情。但是朱元璋看在老交情的面子上,下诏免死。但是,李善长对此一点感激的意思都没有,这让朱元璋心中的不满越积越多。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后来,压倒骆驼的稻草一根接着一根,终于惹来了杀身之祸。“一根稻草”是李善长想修建宅院,为了摆架子,竟然向曾经的部下汤和借兵三百,这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心中很不爽,一个解官养老多年的人还想“调兵”?!这让朱元璋起了杀心。

紧接着“另外一根稻草”出现了。说巧不巧,当时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仗势欺人,因人命官司抓入大牢,这时候李善长不仅没有低调处事,反而顶风作案,不断向向官府施压,要求放人。此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再也无法容忍。与此同时,墙倒众人推,朝中文武百官纷纷上书,一时间李善长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五月的一天,朱元璋突然下令,将李善长的全家满门抄斩!古稀之年的李善长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三、临刑前的泪目

陆家70余口准备临刑,其中一个叫做陆仲亨,愤愤不平,大声骂朱元璋忘恩负义、残忍至极。李善长立刻让陆仲亨住口,对他喊道:“陛下是天子,这是命中注定,你没有资格骂陛下,陛下让我们死我们不能有怨言。”

朱元璋听到这两句话时,百感交集,想起以前的峥嵘岁月,忍不住眼含热泪。曾经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好兄弟,曾经一对互相赞赏的好君臣,想不到如此收场。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因为什么?

总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为了皇权的巩固统一,即使李善长立下赫赫功勋,即使风烛残年,也逃不过专制皇权的凛冽大风。即便如此,如果李善长不那么骄纵,不那么高调,放下朝中纷扰,他是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可恰恰相反,在高处迷失了自我,骄傲自满势必会自取灭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