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也从不阻拦?

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也从不阻拦?原因很现实

古代人使用白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的银鼻环,公认中国境内最早的银制品。战国时代的墓葬也告诉我们,那时的白银,已被国人用于“武器”“首饰”等各个领域。但“当钱用”的历史,却显然短得多——明朝弘治元年起,征税才开始用银。嘉靖四年起白银大量在市场流通,隆庆元年明朝正式宣布“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白银这才算完成“上位”,成为法定货币。

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也从不阻拦?

而且白银的价值太高,像《儒林外史》里记载牛玉圃在外面吃饭,一碟腊猪头肉只需要一分银子,而一碟芦蒿炒豆腐干是五厘银子,然后一碗汤加一大碗饭一共是二厘,加起来一共不过花了一分七厘。不过古人的收入也不高,《二刻拍案惊奇》里的郭信,当教书先生每个月收入不过一两银子。

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也从不阻拦?

之所以我们会形成古人下馆子吃饭动不动就拿出一锭银子的印象,是古装剧的误导,在古装剧中,往往是一个大侠点了一桌子酒菜,然后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吃完了以后直接放下一大锭银子走人,显得十分地潇洒。

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也从不阻拦?

还有一件事,古代大侠套餐里的牛肉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吃的!古代吃牛肉是犯法的,因为大部分是耕牛,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耕牛的地位十分高,不能随便吃,所以还是不要相信电视剧里演的了,那都是艺术加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