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王侯将相也好,还是布衣匹夫也罢,都难逃一死,这一点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为此中国古代有些帝王为了扭转这一事实,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寻求长生不老的药,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药或是方法,人总归是有一死的。
帝王在生前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死后他的葬礼也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其豪华程度是一般人根本就无法与之相比的,那么皇帝的葬礼究竟有多豪华?

在从前人死后,其家人都为为其修建一个坟墓,皇室也不例外,而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人们会在死者将死或死后才开始修建坟墓,而且这个坟墓也小小一块地,在之上看起来状似一个土堆。而帝王就不一样了,早在帝王还在世的的时候,有的就会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寝了,有些豪华的陵寝是需要耗费几十年,成千上万的劳工才能修建完成的。
现如今我国的一些世界遗产中的明十三陵、清东陵等都是皇室的陵寝,而明清皇家陵寝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帝王的陵墓选择位置也是极为讲究的,选址和规划都讲究着一个风水,体现“天人合一”,以彰显皇帝的帝王身份。
陵墓的豪华程度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在世的时候要住的是皇家宫殿,去世的时候所埋葬的地方也得是一个宫殿,为此便会专门修建一个“地下宫殿”,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草草挖一个坑就了事了,清朝时期,慈禧的墓地就花费了35年的时间去建造。
除了墓地的选择,在封建时代,帝王的丧葬排场也要和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必须要处处表现出他们至高无上的尊严和豪华,极尽骄奢淫侈。平常人家的丧事,只关乎这一家的亲戚,而帝王之死,不仅仅只是关乎皇室宗族,还紧紧牵连这天下的百姓。
在清代,皇帝的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件大事,也不是由皇室亲人来进行操办,而是专门由国家部门来进行操作,需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着三个部门来共同办理,这几个部门上下大小的官员都需要为了这一场丧礼而奔波操劳,而这其中所耗用的钱财更是不计其数了。
皇帝驾崩以后的棺木也并非普通的木材制作的,而是由上好的云南金丝楠木做成承载尸体的棺材,从云南运往制作棺木的地方所花的运费就要以数十万两白银来计算。现如今一根上好的金丝楠木的市值可以高达27亿,而在当时只是用来作为皇帝的棺材。
棺木做成后,还要再刷上四十九道漆。仅仅是陵寝和棺木就会消耗一大笔钱财,还没有算上皇帝去世之后的陪葬品,可见皇帝的葬礼之豪华。皇帝咽气之后,入殓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要是吉时良辰。尸体会抹上防止蚊虫的一些香料,穿上顶级奢华的寿衣,嘴中也会放上珠玉。
每一个皇帝在入殓之后,都需要不断地举行法事和吊唁活动。皇帝的子孙都需要身穿孝服,披麻戴孝,而官员和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都不可以寻欢作乐,四十九天之内也不能屠宰,一个月内禁止任何婚嫁,在服丧期间各类寺庙、道观都必须鸣钟3万次,皇帝之死,不仅事关皇室,更关系天下百姓,一人之死,天下都必须要为之悼念,这就是皇帝之死的排场。
出灵抬棺的人就有72位,皇室官府上下全部都要倾巢而出,还有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皇帝的仪仗队,就有1628人之多,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
整个送葬队伍中有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整个送葬队伍就长达十几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送葬就是光绪皇帝的葬礼,其规制就是这样的,而且整个城内的百姓都必须要出来送葬,两旁数以万计的百姓也都得下跪送葬,可见皇帝死时,葬礼和丧事的豪华以及排场之大。
l 结语
要说葬礼的排场之大,皇帝驾崩后的丧事排场无疑是最大的,毕竟是当时权力最高峰之人的葬礼。帝王葬礼,完全做到了一人死,而天下为之守孝。不得不再次慨叹封建王朝时期,皇家权力的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