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至10日,2021"中国海上警察论坛"研讨会在海事警察学院举行。来自中海权局、国防大学、中国民政公安大学、中国海警等相关部门、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根据海警纪律体系的实际建设,从海上警察机构培训、海洋渔业执法管理、海上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加强海上警察机构建设,保障海上执法工作,提升海事管理能力等与海上警察发展相关的重大实务问题。为保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智力支持。
基于现实需求
"海风、海浪、洋流等因素使得海洋环境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大到疏浚、海沙、渔获物、渔网、小钞、手机、刀具等物品都可能倾倒入海并造成证据丢失,给海岸警卫队执法检查和海上犯罪取证带来困难。广西海警执法队调查员郭金文说。
2018年6月,国家禁毒办报告侦破一起大型海上毒品走私犯罪案件,当海警船袭击目标船时,毒贩立即将冰毒溶解在海中,为海上犯罪的调查和取证制造障碍。"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执行,法律的权威在于它的执行。在"海上犯罪调查与协同监管"研讨会上,郭金文认为,立足法律监管体系,结合海事警察的实际任务,推定规则将具体化,降低海事执法难度,解决海事调查取证中遇到的困难。
"邀请海警院校工作人员参加学术论坛,就是要正视海上执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发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执行任务的一线执法人员答疑解惑。海警学院海警研究中心主任李永进表示,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是团结服务广大海警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重要载体,论坛是以海警执法实践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 加强理论牵引力,积极推动科研学术成果的传播和转化。
"特殊证据规则解决了海岸警卫队机构执法和取证困难的实际问题,也明确了适用范围和边境限制,尊重和保障亲属的权利,体现了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以法律的形式对海事行政案件的快速处理作出特别规定, 为了简化冗余流程,提高执法效率,规范执法程序,促进文明执法,提供法律依据支持......"自由发言,讨论新法制定带来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海岸警卫队法治建设充满信心和希望。
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权威赋予海岸警卫局海上渔业执法责任,公众对海岸警卫队海洋渔业监管的认可和期待正在上升。中国海警第一局综合执法科文职人员张文亮说。
淡季捕捞监管是海警机关开展的海洋渔业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机动渔船底部拖网区线为管辖边界,通过组织联合专项执法行动,建立了海警机关与渔业部门执法合作交流的协作平台。目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过渡的时期,面临传统渔业管理存在诸多瓶颈,基于国家法律和部门行政法规,为海警机关和地方渔业执法机构共同提高海上执法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中国倾倒海洋废弃物1.9117亿立方米。海岸警卫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作为法律明确授权的主体,履行海洋倾倒废物污染危害海洋环境的执法职责,有权要求涉事船舶暂停航行作业、停泊在指定地点、禁止离港、维持海洋生产作业正常秩序。
张文亮深刻感受到新法对海警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效力。自2021年4月20日起,中国海警会同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草原局共同开展为期七个月的"蓝海202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明确海事警察机构依照国家法律的具体任务职能,为依法履行职责和全面建设海事警察拉开了帷幕。特别是《保障与协作》专章体现了对海上警察机构及其配套领域的重要性和关注,包括资金实施、设施建设、设备系统、人员、管理需求、信息系统等。武警研究所法制研究所研究员顾凯辉表示,法律在赋予海警职能的同时,以规定的形式固定了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海洋权益保护提供了广阔而深入的耕作空间。
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研讨会旨在从静态立法转向动态法治,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考虑新法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顶层设计。李永进介绍,论坛在加强海警履行职责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同时,重点发挥智囊团作用,为海警纪律专业建设和海警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建议。论坛自2013年创办以来,先后邀请了罗健、于卓等300多位行业学者参与,形成了1000多篇理论研究成果,如思想创新专著,并成为海警学术研究、发展海洋问题学术交流的高质量对话平台。
李永进表示,专家们利用学术优势和专业精神,跟踪国际研究的最新发展,总结海洋执法法,将理论研究引向深度,帮助相关人员明确规定背后的立法逻辑,为执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为法治保障海上安全贡献力量。 "学术论坛已成为学院整合多方科研力量、加强海上警察智库建设的重要举措。
王世珠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