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独立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就说一位抗日英雄——杨靖宇和他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鄂豫皖苏区红军创始人之一。在杨靖宇年少时的经历非常悲惨,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成人。不仅如此,杨靖宇的母亲还有着那个年代的女性少有的开明。杨母知道孩子要想长大后出人头地,就必须从小读书,因此她省吃俭用的供儿子读书。杨靖宇也很懂事,他知道母亲独自抚养自己供自己读书很不容易,所以他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总是名列前茅。“苦心人,天不负”,1923年,年仅18岁的杨靖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在学校读书期间,杨靖宇的思想得到启蒙,他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响应了党组织的号召,并成功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这一年也是杨靖宇革命生涯的开端。在1925年到1928年间,杨靖宇先后参加了五四运动、农民运动、土地革命运动并组织农民起义,可以说他的革命生涯是非常优秀的。当然,杨靖宇的辉煌成就远不止于此,因为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那么杨靖宇为抗日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东北地区开展反日工作。在东北期间,为了能够有力地抵制日军的侵略行径,杨靖宇先后组建了抗日游击队、义勇队并巧妙地指挥部队与敌周旋。随着抗日民族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随着部队规模的日益壮大。在党组织的指示下,杨靖宇成立了抗日联军,并担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当时的日军明显感觉到抗日联军的威胁,日军称抗日联军队伍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并企图调集部队消灭抗日联军队伍。1936年,日本关东军在司令官三木少将亲自率领部队对抗日联军展开围剿行动。面对武器装备的劣势,杨靖宇凭借着熟悉地形优势的条件率领部队采取游击战,并作出佯败战法诱敌深入,最后给予敌人痛击。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从东北源源不断地向关内输送兵力和补给,杨靖宇一边揭露日军的侵华野心号召东北人民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一边率领抗日联军队伍不断地对敌人修建的交通运输补给线进行破坏。抗日时期,受到杨靖宇牵制的日军数量多达30万,他为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然而,英雄命短。杨靖宇这样的民族英雄却在叛徒的出卖下屈死沙场。1940年,一次任务中他在吉林省的一个小县驻防,叛徒在敌军的诱惑下投靠日军,并切断了驻防部队的补给线。杨靖宇不得不率领部队退守山林,日军不肯罢休,为此他们组织了部队对山林进行围剿,东北冬天恶劣的自然条件再加之抗联战士们缺乏武器和生活补给,很快就弹尽粮绝了。但是尽管如此,部队依然坚守战斗,他们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杨靖宇和部队的兄弟们在极端条件下只能依靠树皮、草根以及衣服上的棉花来充饥。然而终究因为实力悬殊,杨靖宇被前来围剿的敌军残忍杀害。他牺牲后,前来围剿的日军非常好奇在深山老林里杨靖宇等人是靠什么东西来维持生计的。于是他们残忍地剖开了杨靖宇的胃,最后发现,他的胃里是一些难以消化的棉花、树皮、草根。日军被眼前的这一幕震惊了,他们难以想象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能够顽强到如此境地。虽然是死敌,但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日军无不充满敬佩。
的确,在极端条件下坚守战斗岗位的杨靖宇和抗日联军的战士们英勇就义着实是令人敬佩的。杨靖宇的事迹连毛主席都深受感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率团深入东北地区开展访问,当地政府得知主席到访后用鲜有的食材来招待主席,主席看到后非常愤怒。因为在那一刻他想起了英雄杨靖宇,想起了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英勇作战直至牺牲。一番沉默后,毛主席命令招待人员撤下好酒好菜,并写了一句话用以告诫工作人员——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