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英法获得通商权,俄国却趁机强占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圆明园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后,清政府不得不与英、法两国分别签定《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这两份和条约是在《天津条约》的基础上续签的,所以又称为“续增条约”。其主要内容为清廷对外增设通商口岸(有点像自贸区)、增加赔款,而英法则对清廷的洋务进行扶持。
搞自由贸易,在现在来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现在的领导,主要任务就是招商引资,而在清朝统治者眼里,开放商埠则是有辱国体的大事。
另外,在何处续约这一问题上,咸丰帝表现出了少有的坚强,坚决不让洋人进京。而洋人则坚持赴京“面圣”。洋人“面圣”不可能给清朝皇帝行跪拜礼,这是咸丰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前,清廷就曾派人与英国代表团谈判过,由于双方没谈拢,咸丰帝以“谋逆”之罪,将英方代表团的39人全部逮捕。
咸丰帝
洋人的头头脑脑们被逮捕归案后,咸丰想着那些虾兵蟹将便不足为惧了,于是又下令僧格林沁好好教训一下洋鬼子。
在通州八里桥,3万9千清朝骑兵出发,冲向2万5千英法联军。这一战的最终结局是:英法联军5死46伤,清方几乎全军覆没。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
咸丰一看,额得个娘耶,麻烦大了,咱跑吧。清晨便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将一副烂摊子丢给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訢来和洋人交涉。
恭亲王奕訢
英法联军进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解救那被咸丰下令拘禁39个人。代表团团长巴夏礼和秘书关在刑部大牢里,其他37人关在圆明园。联军赶到圆明园后,发现只剩下了17人,有20个已经被整死了。而且有些人的尸体被大卸八块,砍掉胳膊的,砍掉腿的,惨不忍睹。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尸体是七至八块。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认为只有毁圆明园才能给满清皇帝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把辉煌的皇家园林看作是满清皇帝的私有财产,成为联军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当时,法国有个将军叫孟托班,他建议烧紫禁城。孟托班说,圆明园不设防,不算交战区,烧这里不好,要让清政府好好记住这个教训,那就烧皇宫,让他们更疼,才能记住。
故宫
但额尔金不同意。额尔金说,烧皇城,相当于烧北京,北京百姓又没惹咱们,为啥跟人家百姓过不去呢?圆明园是个私人园林,还是虐待我们俘虏的地方,就烧这里吧。
这下,圆明园遭殃了。洋鬼子们对圆明园是先抢后烧,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就这样毁于一炬。圆明园看似是毁于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满清皇帝的傲慢与盲目自大,也该是一副助燃剂吧。
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恭亲王奕訢不得不坐下来和洋人重谈续约之事。于是,《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又在国人的屈辱中产生了。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签定
那么,这两份条约到底有哪些条款呢?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当年的屈辱吧:
《中英北京条约》签定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共九款,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奕訢当政。
《中法北京条约》签定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5日,共十款,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3)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4)《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法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訢当政。
被俄国侵占的领土
从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中你看出了什么没?如果你要是感到气愤的话,再看看另一个坐享其成的国家—— 俄国 ,亦于20天后逼迫清政府签定的另一款《北京条约》(即《中俄北京条约》)——
该条约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 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 )为商埠;(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奇葩条约,也是有其原因的。1856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另一方面,俄国伺机介入调停,普提雅廷先于英法美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
被割裂的土地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新任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以“调停有功”为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由此, 俄国人不费一枪一弹,一下子就强占我150多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 )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现场复原图
被烧毁的圆明园确实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每到关键时刻都会被提起。与一个皇家园林相比,那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却很少提及或是轻描淡,这让俄国人不知偷乐了多少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