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一举挺进大别山,在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吹响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号角。

趁着部队休整期间,第三纵队副司令郑国仲向上级提出了回湖北老家探亲的请求,鉴于郑国仲同志入伍18年没有回过家,组织上特意批准了他的请求。

经过多番询问,郑国仲终于找到了记忆中的老房子。他鼓足勇气敲响了那扇木质大门。可是等了好久,屋子里都没有传来回应的声音。

就在郑国仲站在门外静心等待之时,背后却意外传来了开门的声音,郑国仲扭身望去,一位老妇人站在大门处。老妇人畏惧地看着军装男子,问道

:“长官,你找谁?”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再也抑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他跪在老妇人跟前,说道:“娘,儿子回来看您了”

老妇人愣了一下,然后颤抖地说道:“你是国仲,你回来了?娘没有做梦吧,这些年来,你都跑哪去了,为什么不给家里面来封信,你知道娘有多担心嘛?”

郑国仲对着母亲说道:“娘,您没有做梦,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孝,当年没跟你们二老商量就不告而别,儿子错了。”

18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郑国仲选择不告而别的方式参军入伍。这么多年以来,郑国仲又为何不跟家里联系,如今母子重逢,这一家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立志参军,不告而别

1913年,郑国仲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他的父母都是底层贫下中农,全家人都靠着给人种地为生。幼年时期,父母就将郑国仲送往了裁缝店当学徒,希望他能学的一门手艺,将来好养家糊口。

可就在郑仲国出师那一年,国家政局混乱,军阀四处割据,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又哪里有钱做衣服呢?

无奈之下,郑国仲只能回到家中,老老实实以种田为生,1927年,黄麻起义在湖北省黄安县和麻城县两地爆发,人民政府也相继在两县成立,年仅14周岁的郑国仲开始了解到“共产主义”和革命思想。

从那个时候起,郑国仲暗下决心,一定要推翻这群封建统治阶级,让人民能够当家做主,让穷苦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向父母提出了加入红军的想法,却被父母一口拒绝,在他们看来,孩子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种田养家,过些安稳日子,至于搞革命,那是要死人的,哪个父母忍心让孩子去干这么危险的事情?

可郑国仲并没有因为父母的拒绝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他默默地等待着机会,等自己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就能参军入伍闹革命了。

两年以后,郑国仲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正在农田中劳作的他,忽然听乡亲们说红军队伍要来附近村庄征兵,当即就扔下手中的锄头,拼命跑向红军的征兵处。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喘着粗气问道:“你好,这里是红军的征兵处嘛?”

红军战士回应道:“是的,老乡,你是来参军入伍的嘛?”

郑国仲说道:“对,我就是来当兵的,我听说你们跟其他部队不一样,是一支帮助老百姓的队伍,所以我就想加入你们。”

红军战士细心地解释道:“你说得没错,我们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帮助老百姓的队伍,是一批为了实现让农民当家做主而奋斗的革命队伍。”

郑国仲笑着说道:“我就是想要加入你们这样的队伍,我要跟着你们走,跟着你们闹革命。”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看着眼前瘦弱的郑国仲,红军战士说道:“同志,闹革命可不是玩,那是要流血,要牺牲的,我希望你慎重考虑一下。”

郑国仲坚定地说道:“我不怕,我这辈子家里穷也就算了,但我不想子孙后代一直穷下去,为了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愿意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起斗争到底。”

听完这句话,红军战士明白了郑国仲的决心,他让郑国仲回家跟家里人交代,然后晚上回军营报到。郑国仲先是答应了下来,之后又害怕父母不同意自己参军,于是就选择了不告而别。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的父母一直到深夜都没等到该回家吃饭的儿子,父母担心孩子出了什么意外,紧忙出来四处寻找,却只在农田中找到了一把被抛弃的锄头。

这时一位好心的同乡人提醒他们:“红军队伍前两天来咱们这儿征兵了,你们家国仲可能去参军入伍了。”郑家夫妻想起郑国仲之前的提议,只能感叹:“孩子大了不由爹娘。”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征战多年,拒绝寄信

加入红军队伍以后,郑国仲才知道革命形势的严峻。红军需要时时刻刻面对反动派的围剿,有时还会遭受地主武装的偷袭,所以只有活下来才能打败敌人,才能拯救中国。

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战场上活下去,郑国仲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拼命训练自己。

凭借着英勇的作战风格和机智的头脑,郑国仲很快被提拔为红四方面军的排长,并且在入伍的第一年里,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围剿战斗中,郑国仲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并且屡立战功。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以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进行长征,郑国仲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著名的嘉陵江战役。在这场战斗中,郑国仲带领部队以弱胜强,歼灭了敌人一个旅的部队,此后他的名字就开始在红四方面军内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郑国仲被调往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担任营长,当时为了配合正面战场上的国军部队击败日军,769团决定夜袭阳明堡地区的日军机场。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仅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歼敌数百,炸毁日军飞机24架,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对我军展开了疯狂的追击。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郑国仲主动提出要率部断后,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时间。之后郑国仲就率领一个营的士兵,在附近高地设立阻击阵地,挡住了日军装甲车队五个小时的进攻,帮助大部队顺利脱险。

1940年,侵华日军为了消灭敌后战场的反抗力量,开始在华北地区大量修筑碉堡,实行“囚笼政策”。

为了破坏日军的政策,中共中央决定由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各部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扫荡”作战,由于参战的兵力高达105个团,所以这场战斗又称为“百团大战”。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当时在769团担任团长的郑国仲也率部参加了这次战斗,为了激励士气,郑国仲不顾战场的危险,亲自跑到战场的第一线,和战士们并肩作战。为了完成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摧毁正太路的任务,郑国仲带领一个营的兵力死守狮脑山,和前来支援的日军苦战了七天七夜。

看着身边的战士一个接着一个牺牲,郑国仲对着其他的士兵们说道:“别给老子哭,打仗难免是要死人的,打得剩一个营了,我就是你们的营长,剩一个连了,我就是你们的连长,剩一个排,我就是排长,就算是死在这里,只要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那也是值得的。”

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攻势,郑国仲带领着战士死死守在狮脑山上,等到第六天的时候,郑国仲带领的部队已经弹尽粮绝,但是他们依旧拿着大刀和敌人殊死搏斗。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七天清晨,日军眼见实在占据不了优势,只能够绕路通过这处地区。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经过这场战斗,郑国仲率部毙敌四百余人,为百团大战立下了首功。对于战场战斗,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且连续四天向全军发放捷报。事后,

彭德怀元帅说道:“守卫狮虎山的部队英勇顽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占胜利果实,悍然对解放区发起了进攻,挑起了国共第二次内战。郑国仲率领着部队在运动中作战,屡次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计划。

1946年,郑国仲凭借优异的战绩,被提升为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

。一年以后,郑国仲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情况下,和其他纵队首长联手发起了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88师和62旅共计五千余人,这一举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士气,并震慑了周围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从军十八年以来,郑国仲从来没有跟家里面联系过,也没有写过一封信件。曾经有一位老战友问道:“国仲,你为啥不给家里写封信,好歹让他们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情况?”

郑国仲苦笑道:“咱们带兵打仗,从来都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说不定啥时候就死了,我不敢给家里写信,我害怕我刚给了他们希望,就要让他们失望了。”

老战友接着说道:“那你爹娘呢,这么多年你不想他们嘛?”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叹了口气,说道:“说不想,那是假的,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咱决定把命交给了国家,就只能委屈他们二老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孝敬他们二老。”

听完郑国仲的话,老战友拍了拍郑国仲的肩膀,他很理解郑国仲的心情,有那个在外的游子不思念父母的,只是现实的情况下,

很多人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游子归家,母子重逢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一举挺进了大别山地区,这里是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距离郑国仲的老家湖北省黄安县十分的近,想了十八年的故乡就在眼前,郑国仲再也忍不住对家人的思念了,他主动向上级请示,想要回到家中探望父母。组织上得知此事后,鉴于郑国仲多年未回家,特地批准了他的请求。

郑国仲少小离家,如今十八年后回到故乡,似乎一切都变了,也好像什么也没有变。凭借着曾经的记忆,郑国仲找到了那栋包含着诸多记忆的老房子。

到了大门外他停下了脚步,细致地整理着自己的军装,打算用这幅新样貌来面对十八年未曾相见的父母。郑国仲轻轻地敲击着大门,可是屋内没有半点回应声传来,郑国仲以为父母都没在家,所以静静地在门口等待着。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图片来源网络

可就在他静静等待的时候,身后的大门却传来一阵开门声,郑国仲扭头望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屹立在门框处。老妇人畏惧地看着军装男子,然后问道:

“长官,你找谁?”

这一刻,那个流血不流泪的解放军副司令郑国仲不存在了,站在原地的是一个想家想了十八年的归家游子。

郑国仲流着泪跪倒在地,哽咽着说道:“娘,儿子回来看您了。”

郑国仲的母亲也呆愣在原地,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念叨了十八年的儿子,怎么突然就回来了,一刹那间喜悦、委屈、难过等多种情绪涌上心头。她颤抖着双手说道:“你是国仲,你回来了?娘没有做梦吧,这些年来,你都跑哪去了,为什么不给家里面来封信呀,你知道娘有多担心嘛?”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对母亲说道:“娘,您没有做梦,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孝,当年不告而别,瞒着您和父亲去参军了,如今儿子回来看您来了。”

母子重逢以后,郑国仲被母亲迎入家门。郑国仲的母亲紧握着儿子的手,生怕孩子会在下一秒就消失,二人诉说着这些年经历的事情。

临近中午的时候,郑国仲的父亲也从田地里回来了,看到突然回来的儿子,他既惊讶又惊喜,不仅张罗着做了顿好吃的,还特地杀了家中下蛋的母鸡,给儿子炖了一碗鸡汤。

16岁少年参军入伍,18年后官至副司令返乡,老母亲:长官你找谁

天色渐晚,郑国仲再次向父母辞行,父母流着泪水给儿子告别,见二老眼中满是不舍,

郑国仲说道:“爹,娘,你们别哭,等儿子把仗打完了就回来,到时候儿子把你们接到城里,让你们享福。”

之后郑国仲回到部队,接连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建国后郑国仲履行了对父母的承诺,把两位老人家接到身边,为他们养老送终。

1992年1月11日,郑国仲将军在北京去世,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着,他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英雄们都会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