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风电核心零部件专家交流纪要

独角兽智库 产业研究第一智库

对轴承的简要介绍:风机上的轴承主要分为四部分,根据应用场合来分,(1)应用在主轴主轴两端,是主轴轴承;(2)是偏航变桨轴承,即塔筒的顶端装一个偏航轴承,每个叶片的根部装一个变桨轴承,一台风机主要是一个偏航三个变桨;(3)发电机轴承;(4)齿轮箱轴承,齿轮箱由于变速需求,齿轮里面要装有轴承。

主轴轴承:3MW以下的机型基本上5-6年前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如瓦轴、洛轴、京冶曾经都做过主轴轴承,但是在3MW以上,尤其像海上风电、陆上大工位机型,大部分仍依赖于进口品牌,主要是罗特艾德、SKF、FAG等知名品牌在做。

偏航变桨轴承:已经实现全系列的国产化,目前国产的参与厂家也比较多,包括瓦轴、洛轴、天马、新强联、京冶等,涌现了一批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的厂家。

发电机轴承:用量较小,单个产品价值比较低,在小功率机型上我们也已经实现国产化,但是在大功率的机型上基本依赖于进口。

齿轮箱轴承:目前为止,是风机上没有实现国产化的零部件之一,因为加工难度、各种应用场合的严苛程度各多方面原因,基本100%依赖于进口,市场主要被SKF、FAG瓜分。

Q:齿轮箱轴承在单风机上的一个价值量是多少?

A:以3MW为例,大概一个齿轮箱能卖到180万左右,进口轴承的比重占到齿轮箱的15%~20%左右,也就是在35-40万的规模。

Q:大兆瓦和小兆瓦风机,一个价值量的差别会很大吗?

A:齿轮箱价格高,轴承也随之在增加,小兆瓦的齿轮箱便宜一点,大兆瓦的齿轮箱贵一点,但是轴承基本上占到齿轮箱成本的15~20%。

Q:大兆瓦的风机齿轮箱整体的一个价值量是怎么样提升的?双馈和半直驱里面齿轮用的齿轮对数不一样多,那么价值量是如何区别?

A:双馈机型、直驱机型的区别在于,半直驱没有齿轮箱,所以会降低齿轮箱的成本,但是对发电机电机的要求就非常高,所以直驱机型的成本比双馈机型的成本要高5%~10%左右。但是,由于齿轮箱是风机上最容易出事故的零部件之一,所以直驱机型免去了大量的维护维修成本,售后的这些成本都会降低很多。因为直驱这个机型没有齿轮箱,可以把整个机型做的体积较小,从而节约一部分成本。

我们说到的齿轮箱都是双馈机型,目前没有一个标准规定几兆瓦就对应什么样的齿轮箱,每个厂家也不一样,换句话说同一个厂家、不同的机型,其应用的齿轮箱也可能是一样的。

Q:半直驱不是有最低速齿轮吗?这个低速齿轮没有齿轮箱,只有齿轮吗?

A:相对于双馈来说,就是一个传动轴经过两三级的齿轮,一个变速,就可以跟发电机连接。它需要轴承,但是轴承用量非常小,因为只是几个齿轮,经过变速之后就变成了高速轴,从高速轴直接连到电机上。直驱、半直驱对发电机的要求非常高,反而成本会上升,因为没有齿轮箱,就要求电机要有多级变速功能,所以其电机的尺寸比双馈的大很多。电机主要都是用铜线,还有一些稀有金属等物质,尤其近一两年,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直驱、半直驱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

Q:在半直驱机型里面,齿轮箱上的轴承的价值量可以忽略不计吗?

A: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轴承方面就是主轴轴承,偏方变桨轴承,还有发电机轴承这三大块。双馈就多了一个齿轮箱轴承。

Q:发电机里面的轴承是不是价值量也会相较于双馈会高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块的价值量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A:实际上直驱、半直驱发电机的轴承成本并没有增加,因为发电机的体积虽然变大了,但实际上真正使发电机成本增加的是铜,还有一些稀有金属,这一部分成本是非常高的。而轴承,只是尺寸大了一些,实际上增加的成本是相对于双馈是微乎其微的。

Q:国产进入高功率市场的替代进程,速度会加快吗?

A:我个人认为,发电机轴承国产化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首先,市场驱动力不足,因为发电机轴承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我们花了大代价去研发这个产品,但是市场的回报率相对较低,在市场驱动这一块,不像偏航变桨有那么大的销售额。其次,大功率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稳定性是非常高的,目前基本上被SKF、FAG这些国际知名品牌垄断的,我们国产化替换的这个过程中是非常艰辛的。因为主流市场用进口轴承用了很多年,这些主机厂家很难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使用国产产品,而且基本上整个市场都是跟着大厂走,比如金丰、明阳等,如果这些企业短期内不改变采购策略,那么二、三级的厂家也不敢去尝试,因为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售后的成本,远远高于选择国产化而节省下来的成本。

Q:偏航变桨,大功率的和小功率之间的技术壁垒高吗?

A: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只是在生产上面是需要的,因为产品随着功率的增加,产品的尺寸是在逐步增加的。一个机床加工的直径是受限的,工厂能否做大功率的偏航变桨轴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备能力,但是这种加工设备、加工中心非常昂贵,好一点的设备一般要上千万一台,所以不是说所有的厂家都能自如切换到大功率的生产上。但是,从技术上面看,小功率偏航变桨轴承与大功率的计算模式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核心壁垒主要是资金壁垒。

Q:所谓的几千万是说做一个大功率轴承的一个流水线几千万,还是说核心设备要几千万,还是说每台机器都要几千万?

A:是核心设备,一台进口的核心设备要上千万。生产线如果全部更新的话,一两个亿都不一定够。

近两年,风机的整体价格下降非常厉害,海上风电基本已经降到每千瓦4000块钱左右,陆上风电基本上在2000元上下。所以主机厂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没有这么高,无法消化大幅度的成本下降,只能转嫁给供应商。

Q:设备基本上都还是进口的吗?

A:像核心的设备,国产的也有,国外的也有。因为国外进口设备,虽然性能很好,但确定价格高昂,不是每个厂家都能买得起的。设备也不是说主要靠进口,核心的设备可能还是进口较多,可能2-3台,大部分还是围绕国产设备来采购。

Q:人员这一块,比较重要的是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还是在机床上做工的加工师傅?

A:从现场的操作员工来看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现在设备都是数控机床。最主要的就是技术人员,实际还是同一批人,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培训,偏航变桨领域其实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

Q:大功率的偏变风机这块,主要的一个是竞争格局是怎么样的?各家的市占率如何?

A:偏航变桨方面,进口企业一家是罗特艾德、一家是德枫丹,在青岛。从早期我们风电起步的时候,全部是这两家做的轴承,后来随着风电市场的逐步壮大,国产的像瓦轴、洛轴、天马这些厂家陆续涌现。每个偏航变桨的厂家都有自己的主要客户。

Q:目前,轴承企业跟大部分的主机厂商有谈定22年的一个价格吗?

A:都在谈,包括我们也在谈,今年价格降低非常大。我们给一个主机厂家的报价,去年一个2.5MW扩容的机型我们报价是50万,今年我们签合同是41万,大概有20%的一个降幅,所以说对轴承企业来讲压力是非常大的。

Q:21年因为原材料价格很贵,大部分轴承厂商盈利压力比较大,22年说陆风的量很大,理论上应该是需求很旺盛,为什么降价幅度有这么多?

A:因为从源头上来讲,电力公司招标主机的价格下降了近一半的成本,海上风电现在的价格已经接近4000元每千瓦了,半年以前还在7000块钱左右,可以看到,基本上主机的价格降了有近40%。主机的价格下降之后,但主机厂对价格的调整能力是非常低的,因为所有的部件基本都是靠采购,所以主机厂就把这些降价的压力转移给了零部件的供应商。

Q:20年,我们2.5MW一个偏航三个变桨的大概报价多少?

A:这个产品在21年有略微的上涨,打个比方,一个产品如果是10块钱,21年实际上价格上调了一部分。因为21年咱们这个轴承的主要采购原材料钢材,涨价幅度特别大。我们一般的跟主机厂谈的时候,会谈好比如大宗原材料的涨幅超过20%,那么由主机厂承担多少,由我们企业承担多少,会有这样的一个协议,否则的话供应商是承担不了的。所以21年的时候,涨价比较贵,但是到上个月年底谈明年的时候,价格又大幅调下来了。

Q:不考虑海风的问题,20年陆风应该是需求很旺的一年,因为有抢装,然后21年因为抢装之后需求下降,22年我没有看到这个需求很旺盛。常规推论,20年我们零部件的价格应该是很好的,21年应该是有一个明显的降价,然后到22年需求变好,理论上这个价格应该是要站得比较稳。为什么反倒是20年的价格很高,21年的价格还很高,22年才是个大幅降价?

A:去年涨幅主要是受限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增长,20年确实是有陆上抢装,但抢装大部分的订单都是在之前已经签订完的,只是供货压力放在20年。实际上这些主机厂家抢装的战略合作早在19年年底20年年初,订单已经基本上都锁定了其主要的供应商了。当时的厂家,包括我们在内一直没有大订单,所以只要有主机厂找到我们,我们就把订单给接了,没有考虑能不能做完。但是真正到供货的时候,们所有的轴承厂家都是非常糟糕的交货状态,大部分轴承的生产商都没有按照客户的要求供上货。几十亿的资金对于主机厂的压力非常大,但实际上价格并不是因为原材料涨起来的,因为在之前钢材比较便宜的时候,大家已经把订单都已经签的差不多了。为什么21年涨价?因为21年钢材一直在涨,持续不断的在涨,即使我们跟客户签了的合同,我们都要跟客户去谈,把价格上调了一些,所以说相对来讲21年是比20年的价格要涨了一些的,并不是说因为而供需关系而涨价,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而调的价格。

Q:按照您的预测,21年我们的盈利比起22年的盈利是要更好的,也就是22年的盈利是会更差的,是这么理解吗?

A:我自己认为,22年的利润率肯定要下滑的,除非企业自身的消化能力比较强,降低了一些采购成本。但从主机厂这边的驱动来讲,价格肯定是要降低的。

Q:您这个降价幅度15~20%,这是个行业平均吗?还是说只有我们?

A:我只是拿我们做个举例,其他家的价格降低多少,我想肯定是同比的在降低,但是有的些品牌影响力大,或者说品牌确实比较好,降价就少降一点。

Q:我们有供主轴吗?主轴有降价吗?

A:主轴我们也在供,但是主轴轴承只仅限于3MW以下。新强联做到3MW以上,也仅限于给明阳在抢装的时候供了一部分四点几MW的轴承,但也是小批量的在装。

Q:主轴我们今年的报价,有降价幅度吗?

A:国内其实只要是做主轴轴承的这些厂家,基本上不太愿意做主轴轴承这个业务,因为主轴轴承价值在小功率的机型上比较低,我们主轴轴承一个蜂场用的量大概就100多万,但是主轴轴承极易损坏,一旦轴承损坏,更换的费用非常高。后来有些厂家做捆绑销售时,才做了一部分主轴轴承。

Q:最近有说内蒙古的某个运营商,有一台机好像说轴承出了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这个情况?

A:出问题的太多了,进口的、国产的供应商都会出问题,主要是主轴轴承比较容易出问题。

Q:我们现在还在试验激光坠火路线,污染带淬火设备是去年三四月到场的,现在设备调试,请问污染带淬火的做的情况怎么样?

A:市场上热处理技术的分为两条路线,一个是感应热处理,就是除了精冶以外,所有的厂家采用的叫感应热处理,精冶采用的是激光热处理,这两种路线是不同的。两个路线各有优劣,性能上各方面还是比较平稳的。

Q:污染带淬火和渗碳的成本差异是多少?虽然行业里面很多人说淬火能比渗碳降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但是我实际是看了一下发现可能就降个百分之二三十。

A:简单点讲,热处理完之后,感应热处理因为吸收的热量比较大,产品的机体变形量就比较大,那么需要加工的流程就要增多,成本就随之增加。激光热处理其实是在加工工序上面节省了一些成本,因为它用到的加工流程没有那么多,并不是说激光热处理本身比感应热处理本身便宜多少。其实激光热处理单纯从热处理角度来讲,并不节约成本,它节约的成本是为后续的加工做好铺垫,后续加工流程少了,所以说它能节约一部分产品的加工成本。

Q:所以我想了解一下,新强联和洛轴真正懂材料懂设计的人做主轴轴承的有多少?

A:这个市场上实际上主轴轴承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从洛轴出来的,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对材料本身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把这个东西交给环段件的生产商去满足技术要求,我们只是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是否满足这技术参数等,基本上轴承厂家没有这样懂材料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是非常紧缺的。

Q:这些真正做研究、懂设计和材料的人,在洛轴和新强联分别有多少?然后和您核实一下,瓦轴有一个30个人的团队在做这个技术研究是真的吗?

A:这些核心团队,技术方面主要在跟客户交流这个领域比较多,因为原材料研发其实不属于轴承厂的主要范畴,因为原材料实际上是由钢厂来做的,真正懂材料的人都在钢铁厂,我们只是使用钢材的人,钢材厂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核心的东西。

Q:在上游厂家采购的时候,您有感觉到前几家的厂家和其他家的质量能力有比较大的区别吗?

A:在偏航变桨轴承领域,我个人认为产品的好坏,一个是人员的稳定性,第二就是它的设备的加工能力。其实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大家都是一样。产品出来有差异主要就是加工设备造成的,因为加工设备的精度差别是非常大的,这是决定这个产品最终性能的一个核心的因素。

Q:现在除了新强联、天马有夏特的淬火设备或国外的磨床,还有哪几家企业有?

A:目前设备能力比较强的,是新强联和天马,洛轴我也听说了他们采购了一批设备,但是目前还没有。还有一家企业,烟台天成,他们的设备也是非常不错的。其他家差不多,大体上都差不多,关键看企业是否有资金实力。

Q:天马是什么情况,他们在行业里技术口碑还是不错的,您有了解他们以后的规划吗?

A:在偏航变桨领域,天马是第一梯队的,一方面是做的比较好,主要是客户优质,最大的客户应该是GE,跟外资合作,资金流相对来讲会比较好的。另外,外资对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相对来讲比较严格,天马能进入外资企业的供应商体系,说明其产品本身是很不错的。

Q:我们之前偏变的报价是不是偏高?去年报价50万,但好多厂家偏变一套就二三十万,然后主轴可能就20万。

A:这不是一套的价格。这个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您说的“一套”是一个轴承,您提到的20万左右指的是1.5-2MW的,4个轴承,大概共20万,五六万块钱一套,也就是说五六万块钱一个,我们说的“套”就是“1个”,我们说的“台份”就是4个,即1个偏航+3个变桨,叫“1台份”,一套是指一套偏航。像2.5MW或者3MW,大概在40万左右,这个是肯定的。有些厂家2.5兆瓦的轴承比3兆瓦的轴承还贵,因为每个厂家都不一样,轴承属于定制品,大家设计的路线都不同。

Q:所以您说的3MW的偏变一套40万,对应的主轴是多少钱?

A:3MW的主轴,目前国内市场做的不多,基本都是国外在做的,国外大概卖到20万左右,然后国内价格大概相当于进口的7折。

Q:到6MW,是变成主轴60万,偏变50万吗?

A:主轴轴承随着功率的增加,其价格并不是线性的,是呈几何上涨的。像在7-8MW的风机上,主轴轴承要超过100万,甚至有可能达到150万。在大兆瓦的机型上面,主轴轴承占的成本非常大,一旦实现了国产化,会给主机厂带来非常大幅度的成本降低。

Q:舍弗勒的南京工厂去年已经投产,设备也到场了;斯凯孚23年设备开始调试,它们开始在中国产大兆瓦轴承,对新强联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A:可以说,从有风电开始,斯凯孚和FAG就占领着市场,所以说它们目前并没有把新强联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新强联的产品应用如何还需要市场检验。因为主轴轴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我们国产化这么缓慢的原因,因为加工难度非常大、工艺流程也非常复杂。

Q:远景研究主轴轴承的团队和新强联的团队比,您觉得哪一个更好?

A:肯定是新强联要强一些,因为远景它是个主机厂,其真正的优势不在于零部件的生产研发上面。

Q:新强联和各大厂商合作顺利,您觉得它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是什么?

A:目前,因为国内没有,市场又非常巨大,一年中国主轴轴承的市场大概有100亿。所以说如果新强联能拿到这个市场的,哪怕不是特别大的一个份额,那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且这块市场竞争非常小,只有两家进口品牌。一旦它要做出来,可以说前途非常光明。

Q:金峰和新强联的关系好吗?

A:据我所知,最好的是跟明阳。

Q:偏变的降价,主要是主机厂压价还是新强联在拉低价格?

A:两方面都有,一是主机厂确实面临的压力比较低,第二新强联是为了抢占市场。

Q:偏变3MW大概是50万一套,想问一下,大功率7-8MW的偏变价格是怎么样情况?

A: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7兆瓦8兆瓦的,现在因为7-8兆瓦的偏航变桨主要都是在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很少用到这么大的,我只是预估一下,应该在百八十万左右。

Q:2兆瓦因为国产化率很高,小的主轴其实就在3.2万,想问下3.2万是指一个分机只需要3万是吗?

A:一个轴承。主轴轴承因为它设计路线不同,有的用一个轴承,有的是用两个轴承,根据每个厂家设计的产品不一样,这一个轴承大概在3万多块钱;主轴轴承有的要用2个,大概就在7万块钱左右。

Q:主流轴承价格呈几何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国产厂商还没做进来,还是说确实成本高?

A:一个是加工难度非常大;第二,这个轴承就是风机的心脏,因为在大兆瓦风机上,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直驱或者半直驱机型,双馈机型在大兆瓦风机上基本被淘汰了。在直驱机型上面的主轴轴承体积也非常大,加工难度也非常大,即使国产化出来,这个产品的价值仍然是非常高的。

Q:您怎么看独立变桨这个技术,然后今年渗透率大概能到多少?

A:独立变桨是独立驱动,可以使其中的一个叶片转动3度,另外的叶片不动或者是动5度,也就是可以独立操控每个叶片的旋转角度。独立变桨轴承,尤其以新强联为首的,现在是做三排圆柱滚动轴承,可以说做偏航变桨轴承的厂家都在做研发,未来的趋势我相信都是独立变桨。

Q:现在看主机厂,应用比较激进的,比如像远景,还有其他的吗?

A:在未来可以这样讲,所有的主机厂家都要其靠拢,因为这个技术已经经过市场的检验。我相信在未来不久的时间,慢慢都要趋向于独立变桨这个产品。

Q:因为现在年初溢价,独立变桨的价值量提升大概有多少?

A:大概提升报价15~20%。

Q:今年大概预计独立变桨有多少渗透率?

A:我认为今年陆上风电跟前两年相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起落,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

Q:滑动轴承,长盛现在在做,目前有没有在一些样机上面的应用?

A:现在有一部分厂家在研发滑动轴承,目前也只是处于一个试验、装机阶段,未来怎么样也很难讲,因为滚动轴承占领这个领域已经很多年了,大家固有思想的改变是需要强大的驱动力的,不只是成本降低,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因素。以我的观点看,将来会有一部分企业首先试用,但是短期内起量还是比较困难的。

Q:现在技术的问题主要在哪?比如说故障率高,还是说更换这块?

A:首先滑动轴承的承载力跟滚动轴承有差距,因为滑动轴承主要起到定位、以及低速旋转的作用,如果速度太高了,滑动轴承是不行的,或者承载力太大了,滑动轴承也不行。风机转速并不高,但是对承载性能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风机冲击载荷非常大,滑动轴承能否适应这个环境,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来检验。现在,确实也有听说,有一些厂家在做这样的实验。

Q:大功率主轴承,现在验证周期一般是多久?

A:主轴轴承的验证周期至少要一年时间。因为主轴轴承的使用寿命要求是20年,实际上现在做的一些检测测试都是加速实验,简单地模拟它的寿命,跟它实际的效果还有很大的差距。

Q:如果说风机坏了,是业主追风机厂的责任,那会有业主直接追主轴承责任的情况吗?

A:现在只要出问题了,就找供应商,而且还涉及到很多罚款。因为轴承一坏,风机就要停机,发电就减少了。但目前市场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细化轴承损坏的原因到底是哪方面的,是因为主机厂设计有问题,还是说在安装过程中有问题,还是说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定期维护?所以目前这个领域一旦出现问题了,会涉及到大量的售后资金,大家首先要判则,判则的过程非常复杂。

Q:想请教一下责任划定的问题,听您刚才讲的意思就是说现在还比较难去划定是吗?

A: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供应商承担的比较多一些,因为毕竟我们是乙方,后还要跟主机厂去合作,而且主轴轴承本身跟主机厂的合作里面,是占比比较小的,我们跟一个主机厂合作,偏航变桨是大头。

Q:出故障的里面,海外的主轴承跟国内的这个比例大概是多少?

A:我们做过一些统计,海外的轴承比国产的轴承事故率低一些,其实差距并不大。但是进口品牌有品牌效应,更受到市场认可。

Q:锻件厂是不是在做轴承业务上其实是有一些基础积淀的?因为它对材料是比较懂的,如果做环锻的厂商想要做组成的话,它就具备了一些基础。

A:不是这样的,环锻的厂商只是把钢材买进来之后,把它做成环形的一个形状,把它碾压出来制成环锻件,但是它变成轴承的过程还是非常复杂的。

Q:从环锻件转型做轴承的过程中,是有什么特别难的工艺需要环锻厂商特意加强吗?

A:轴承的核心技术,跟环锻件的核心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把材料加工成轴承的话,首先热处理工艺是最核心的,环锻厂对热处理工艺是不了解的,而且很多专业做轴承的厂家都没有把轴承做到特别好,做环锻件的厂商其实很难把这件事做成功。

Q:想问一下,在海外滑动轴承主要是应用在哪些领域,也是风电的领域吗?目前在海外的渗透率如何?

A:滑动轴承其实各行各业都用得到,最主要的有汽车领域,像减震器,中间是有滑动轴承的;还有一些是工程机械领域,像挖斗摇臂的地方会用到滑动轴承,用量也比较大;另外液压领域,上下在动的产品它就会用到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就是最大的有一个优势就是无油润滑,像一些清洁领域、食品等,使用滑动轴承更加洁净、环保。

Q:轴承各个类型以后的趋势如何?哪个类型以后可能用量会更加大?未来滚子用量是怎么样的趋势。

A:谈不上趋势,是根据产品的设计,有些场合只能用双排的,有些场合设计的就是用三排的,没有趋势说是三排好还是双排好主要看应用场合是什么。

Q:请介绍一下单列的、双排的和三排的,分别应用在哪些机型?

A:现在只有独立变桨,用三排圆柱的比较多;像主轴轴承,一般的用的调心滚子轴承比较多;在三排圆柱滚子轴承之前,偏航变桨一般都是用双台球轴承,主要就这几种形式。未来,变桨市场会趋向于用三排圆柱滚子轴承,主轴轴承基本上用调心的比较多。

Q:您这边是从哪些厂商采购滚子?

A:跟国产比较多,我们和江苏力星买的多,还有一个是鞍山的工厂,主要就三家企业我们用的比较多。

Q:使用下来质量还是可以的是吗?能够满足你们在做轴承上面的一些需求,质量是能保证的吗?

A:基本上是没问题的,在滚动体领域是没问题的。好多圆柱滚子,还有调心的的,很多做轴承的厂家,就自己生产这个东西。

Q:以后这样是一个趋势吗?因为我知道做滚动体其实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资本开支是需要投入的。

A:我认为这两种情况应该是并存的。有一些厂家有实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自己做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厂家来讲,还是外购的比较多,包括我们也都是外采的。

Q:现在我们国产轴承厂商能做到的最大兆瓦的一个主轴轴承是多少?

A:主轴轴承现在只有这个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做到3MW以上的,真正大量的全是斯凯孚、FAG、NTN 等比较少的这几家外企在做。

Q:做主轴轴承差距就是在各家厂商的工艺上面是吗?但是我了解到厂商之间可以挖人去弥补工艺上的一些差距,所以是不是相当于到最后也只是一个短暂时间差的问题?

A:完全不是这样的。虽然能挖一部分人,但其实真正能把工艺讲清楚的人极少数,工艺隐藏的意思就是一种经验值,换句话说怎么做才是最优的一种方案。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这是用钱买不来。

Q:新强联在主轴承领域,在明阳的份额,听说有它路上用的主轴承有占到60-70%,有这么高吗?

A:是小兆瓦,小兆瓦上面确实新强联份额是比较高的,供量很大,但是大兆瓦还是进口的。

Q:三兆瓦以上的供了有多少台?

A:供了几十台。

Q:现在像洛轴这些公司,您觉得一两年能赶上新强联吗?

A:不太可能,我们也在做主轴轴承的研发,因为这块市场国内是空白的,大家都在盯着,但是真正能把这个产品实现批量化、实现稳定性生产的,目前没有几家,跟新强联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现在你要想找一家企业适用,你这个产品都是极其困难的。

Q:当前的形势,外部驱动力是什么?

A:最大的驱动力就是成本。

Q:成本以外,外资的的供应能力会是驱动力吗?

A:这也是重点因素之一,因为供应这个周期非常长,在抢装的时候,主轴轴承的供货周期超过8个月,这个是主机厂很难承受的。

Q:我们国产化的公司提供的话,几个月能供上来?

A:两个月,基本上我们就能交货。咱们国内就灵活多了,外资企业做东西保守,好的时候需要5个月,差的时候8个月。

Q:外资产能扩建的速度能跟得上我们需求扩张的速度吗?

A:它们在中国也在建一些厂,包括FAG在泰康原来就有工厂,可能在其他地方又建了新厂,但是外资的扩建是非常保守的。

Q:他们在现在形势下有没有受到一些变化,导致它比之前更慢?

A:现在需求量下来了,现在主轴轴承的供应还是比较平稳的。

Q:现在主轴轴承国内只有新强联、瓦轴、洛轴算做第一梯队是吧?然后他们之间有没有领先、落后的区分,主要区别在哪里?

A:他们主要都是做小功率的,在小功率领域,其实大家产品差不多,主要看哪家企业跟客户的关系好一点。

Q:大功率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比如说新强联在大功率上相比洛轴、瓦轴领先多少年?

A:我个人判断,在短期内,市场上除了新强联以外没有第二家能把主轴轴承做出有规模的,我觉得在短期内都很难实现批量化的生产。

Q:齿轮箱轴承相比主轴承的难度,还有价值量有什么样的对比?

A:首先齿轮箱轴承的数量比较多,单个的价值比较小,虽然整体价值不低,一个齿轮箱里面的轴承用量也在三四十万,但平均下来一个轴承价值就不高了,而且齿轮箱跟主轴面临的同样的问题,它的事故率太高,这部分成本太高了。基本上齿轮箱就没有不出问题的,出问题了,跟轴承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大家就不敢碰这一块,基本100%依赖进口。

Q:您刚刚讲的30~40万,这个是多大兆瓦?

A:三兆瓦。三兆瓦的齿轮箱大概能卖到180万,轴承的成本在15%~20%,大概在30-40万。

Q:齿轮箱随着兆瓦功率的提升,价值量如何变化?

A:价值量基本是呈线性提升的。

Q:技术难度相比主轴承如何比较?

A:技术难度也非常大,但是分散化了。要做这么多轴承,单体价值又比较低,而且一个企业真正能把全系列轴承都做的微乎其微,只能做齿轮箱里的某一两个轴承,产品价值就更低了。

Q: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从技术难度排序,主轴轴承第一?

A:对,主轴轴承第一,第二就是齿轮箱轴承,第三就是电机轴承,第四是偏航变桨轴承。

Q:轴承这边这供应商的出口情况,大概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能看到苗头?

A:我认为,这个只能是咱们有一些主机厂做了国外的项目,我不知道算不算出口。如果说咱们的轴承返销到国外的风机上面,在国外建个风机厂,咱们把轴承卖到外面去,这个我感觉三两年之内都别想,不太可能。

Q:主轴承过去一般用调心滚子,未来的话有变化吗?

A:未来,就是调心滚子跟圆锥滚子这两种。这个是由它的使用场合决定的,这是改变不了的,只能在调心滚子轴承或者说圆锥滚子轴承上去优化产品性能。

Q:请问一下五洲新春不知道您了不了解,我看五洲新春好像也给新强联供一些滚子

A:我知道,这家企业不错的,我们好像跟他们也采购过产品。

Q:像新强联这样子,自己有做轴承,未来有没有可能自己生产滚子?

A:有这种可能性,这个得看它市场的发展,当它有一定量的时候,自己做这个产品比外采要有优势时,就会自己来做。新强联的锻件,自己都会生产一些,因为它有一定量的支撑。

Q:新强联原来是做外圈和内圈,如果是做里面的精加工筋膜,这些技术壁垒或者跨越程度对新强联来说难吗?

A:不太难,因为我们公司自己就能做。因为做轴承的企业,肯定对里面的所有零部件是非常了解的,剩下的只是加工的东西,需要对设备、人员进行更新,其实别的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公司自己都在做滚子。

Q:滚动体企业和轴承企业,是不是轴承企业设计好了,把图纸给到了滚动体企业?

A:对。我把尺寸、精度、相关参数给出了,滚动体企业做出来之后,我们进行验收。

Q:主轴轴承里边是不是现在几乎都用滚子,不会用球了对吧?

A:现在基本上都是用调心滚子和圆锥滚子的。

Q:什么情况下用调心,什么时候用圆锥?

A:都是搭配来使用的,调心轴承主要是实现轴承有小幅度摆动,圆锥主要是在轴向上面可以进行一个窜动,所以这两个搭配起来使用。

Q:对偏变的轴承上,现在是不是也是大部分都用滚子了,现在球用的也很少了?

A:现在偏航基本上用球的还是比较多,变桨轴承都用到三列圆柱滚子了。未来的趋势用滚子的量会比较大,但是像老机型上面,原来我们装这些大部分都用球的。

Q: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还是用在钢球是吧?

A:对,市场内所有厂家,当然新强联现在在推独立变桨三排圆柱滚子轴承,它可能特殊一些,其他家大部分还都是在用钢球。偏航、变桨都是用球的。

Q:在偏变轴承这一块的格局上,就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A:这块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但是你要说想把它做好,首先是设备能力,人员,然后生产出来产品的稳定性各方面,能达到一个基本的匹配那就行了。这种情况就是拼规模和资金,主要是规模。

Q:在主轴承上,3MW以下的就是洛轴、瓦轴和新强联大概水平是差不多的,都有不少量是吧?在3MW以上的,新强联强一点,有一些小批量;3MW以下的,大家没有什么差距。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

A:是这样的,完全正确。

Q:3MW以上,感觉一两年之内洛轴、瓦轴不太可能会做得出来,会赶得上是吧?

A:我认为要赶上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把时间放长一点,倒有可能。一旦新强联做出来了,就打破了咱们市场的固有思维,相当于为国产带了个头开了个口子,这种情况之下国产的品牌也能加大力度去做这件事。一旦新强联做好了,我相信国内有些厂家肯定会跟风的,因为这块市场份额是相当巨大的,一家也吃不完,别人又看到了空间。

Q:金风和明阳现在都服持国产的偏变,您了解他现在有没有找一些国内的合作?他一贯以前用外资的比较多。

A:金风我没听说,但是中车有,他们都会扶持一些企业做起来之后共享红利。

Q:淬火工艺,在主轴轴承上会不会有一个瓶颈?8~10兆瓦主轴轴承还能采用淬火的工艺吗?

A:可以的,淬火工艺是没有问题。因为它对轴承的大小没有限制。

Q:现在国内企业扩产的进度难点在哪里?比如说像设备可能一套设备要6,000万元以上,这个以外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难点吗?

A:扩产这块,一个是跟那些厂家有一个周期,如果说咱们筹划的比较早,而且比较有序的话,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现在这些厂家周期并不是很紧;其他的完全是资金的实力。从设备的供应能力来讲,是没问题的,现在咱们国内这些厂家包括国外都没问题,但是这个周期要提前,要自己做好规划。

《价值投资的时代来临,业绩为王,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大周期上,股市已进入新阶段,2016-2019年的去杠杆周期是这个大周期的确认期间,后面还有5-10年的延展期,直到颠覆性技术出现。

未来5-10年,房地产、疯牛股市等无脑买入的财富增值模式确定已成历史。经济增速会像下楼梯一样逐级下降,受益于利率下降、供给侧改革和龙头效应,好公司股价会像上楼梯一样逐级上涨,大盘指数会分化,包含更多好公司的指数将走出结构性慢牛。

未来5-10年,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必须要精细化管理。第一,可以精选基金让别人帮忙理财,但是基金筛选对很多人可能比选股还难;第二,投资指数和行业ETF,这需要判断大周期的能力;第三,投资能力圈内的价值成长股。

过去一年感受最多的,是价值成长股的投资策略比前几年溢价率明显高很多,擅长基本面研究的机构大部分都有超过指数的净值收益,这背后的逻辑是股市生态的根本性转变,去杠杆这几年让以庄股为中心的上市公司、机构、大户和散户损失惨重,所以短线大涨大跌的博弈行为大为减少,很多资金转向了长线机构化的投资行为。

独角兽智库现限额开放VIP会员群,加入这个组织,您将会获得:

一、投研支持

获得独角兽智库独家优质成长股股票池

独角兽智库研究团队优质成长股独家研究报告

新财富明星分析师各行业研究方法

新兴领域行业专家对行业的最新观点和机会

二、加入独角兽VIP会员群

群内权益

结识各行业专家、各行业首席分析师、机构大佬、投资高手

参加每周举办的线上行业专家、明星分析师的行业分享沙龙

免费参加投资大佬股票深度分享沙龙

获得各大城市线下沙龙及峰会免费门票

参加独角兽智库组织的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调研

获得独角兽智库推荐的优质项目

获得各大券商电话会议、调研信息通知

第一时间浏览各明星分析师最新观点

独角兽智库VIP会员俱乐部2020-2021年度新增计划

1、核心股研究报告

经过扎实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成长股,1000字之内把最核心的逻辑给到您。与市面上的研报区别是:

1)团队的专业素养已经帮你排除绝大部分内容苍白的研报,可以减少您大量的阅读和筛选时间;

2)券商分析师无法在研报里对风险和机会讲得太直白,这里可以。

多年的经验已经表明,能给你赚钱的都是少数几只股,所以这类精选的价值成长股不会多,入群后大家不要催,好货不怕等。

2、核心观点路演

每周将研究的核心观点在微信群小范围语音路演,第一时间传递研究成果。

3、宏观、行业政策解读

宏观(行业)层面出现影响大周期的政策时,给出对应的投资策略。

独角兽智库目前已覆盖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5G产业链、智能手机产业链、芯片、云计算大数据、传媒、计算机、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消费、环保等。

加入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