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人19岁,一人21岁,他们用年轻生命堵枪眼,黄继光却不是第一个

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人忘却生死、忘却恐惧、忘却疼痛,扑到哒哒哒射击的机枪口上,毫不退缩?只有信仰!信仰从哪里来?只有从对敌人的恨和对战友的爱中来!

一说到舍身堵枪眼,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黄继光。其实,黄继光并不是我军第一个堵枪眼的英雄。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耳熟能详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两人19岁,一人21岁,他们用年轻生命堵枪眼,黄继光却不是第一个

黄继光

那是1952年的抗美援朝战场,那场著名的战役叫——

上甘岭战役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投入了开战以来最密集的兵力和火力,小小的上甘岭阵地几乎被炮火翻了个底朝天,最终志愿军击退了强大的美军,逼迫美国人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黄继光就是牺牲在这次战役中。

黄继光所在的班组任务是拿下某高地,最大的阻碍是一个暗堡,一挺机枪哒哒作响,冲锋的战士纷纷倒地。

黄继光倒在离暗堡十几米的地方,倒地后,他顶着呼啸的子弹,慢慢地爬向暗堡,到了跟前,挺身一跃,趴在敌人的机枪口上。趁着这个机会,战士们迅速出击,消灭了暗堡里的敌人,拿下高地。

战友们发现,黄继光爬向暗堡的十几米,一路血痕。

当黄继光的遗体运到后方时,英雄已经牺牲两三天了,僵硬的尸身仍然保持着双臂高举的姿态。

这给负责入殓的几个女卫生员,造成难题。女卫生员无法把黄继光的胳膊放下来,悲痛和焦急都化作泪水。

后来,几个人想办法,用小油桶烧水,用毛巾蘸了热水,去敷黄继光的皮肤,好让它软化。

又怕烫坏了他的皮肤,女卫生员们先在自己的皮肤上试一试,再马上敷到黄继光身上,就这样一点点地,敷了三天,才把黄继光的胳膊恢复正常位置。

卫生员脱下了他那个满是弹孔的军衣,给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志愿军军服,这才入殓,送回祖国。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事迹,随之传遍全国。

黄继光牺牲的时候,刚刚21岁。

黄继光和那时的许多战士一样,出身贫农,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备受压迫。黄继光的父亲就是被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受尽欺凌,心中满是仇恨。

是共产党给了他新的生命,打了地主土豪,分了田和牲口。黄继光和那些同样年轻的战士们都知道,扛枪打仗是保家卫国,是为自己打仗,所以才有如此超乎想象的壮举。

而在七年前,战场上已经出现了同样的壮举,英雄的名字叫徐佳标,他牺牲时,比黄继光还小,只有19岁。

两人19岁,一人21岁,他们用年轻生命堵枪眼,黄继光却不是第一个

徐佳标画像

徐佳标有着和黄继光类似的家境,也是贫苦农民出身。他的父亲是被日本人抓去修炮楼,结果惨遭杀害。

徐佳标跟着家人逃荒,在1943年冬天参加了新四军,编入第三师特务团三营七连五班。

心中的恨,使他参军后,训练特别能吃苦,在战斗中敢冲敢打敢拼命,很快成为五班班长。

1945年9月6日,徐佳标随部队来到淮阴城下。

淮阴是连接苏北与淮南,贯通南北运河的咽喉要地,是抗战期间,日伪军长期盘踞的重要城市。

日本投降以后,日军已经全部撤回南京。但是伪军第28师师长

潘干臣

,是个死硬份子,仍然盘踞淮阴,拒不投降。

淮阴城易守难攻,四个城门,都是瓮城门。

城门城墙高八米,上面设有可供隐蔽射击的城垛。城墙一圈儿,每隔数百米就有一个炮楼。城墙外面有40米宽,二三米深的护城河。

这次战斗是由三师参谋长

洪学智

来指挥。特务团负责南门突破进攻,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蒋润观

亲自动员说—

—这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仗,是我团第一次配合淮海去部队打仗,是我团成立后的第一次攻坚战,一定要打好,早日打下淮阴城,解救城内的老百姓!

蒋润观讲完话,还为突击班敬酒壮行。战士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决心打好这一仗,每个人都做好了英勇献身的准备,把自己的家庭详细通讯址地址留下来交给连队,党员也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下午三点,在爆破城门没有成功的情况下,部队发起强攻。

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火力掩护下,突击班飞快通过护城河城门桥,逼近城墙,火速把梯子架在城墙上。

徐佳标是突击班班长,他一手抓云梯,一手握枪,背上斜插着火红的战旗,冲到最前面,迅速向城头攀登。

敌人居高临下,给攻城战士造成很大伤亡。

徐佳标在快到城头时,脚下轰隆一声,云梯被炸断了。

徐佳标反应快,抱住城垛,一个翻身爬上城头,顺势把红旗插在城头上。

不料,一个敌人提着马刀过来,一刀砍在徐佳标握着红旗的双手上,硬是把徐佳标双手齐腕砍断。

徐佳标登时昏倒在城垛边上。

昏迷了片刻,身边一个暗堡里,突然冒出的机枪声,惊醒了徐佳标。

徐佳标缓缓睁开眼睛,耳边响着哒哒哒的机枪声,他转转头,看到身边不远冒着火舌的机枪口。

两臂一撑,一阵剧痛,看到断掉的手腕,伤口鲜血淋漓。想抬腿站起来,才发觉双腿也被打断,不听使唤。

徐佳标咬咬牙,用两个前臂支撑,慢慢爬过去,奋力一扑,用双臂紧紧夹住机枪管,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口。

突击队趁机迅速涌上城头,冲向城内,拿下淮阴。

两人19岁,一人21岁,他们用年轻生命堵枪眼,黄继光却不是第一个

新四军攻城部队

徐佳标堵抢眼的时候,年仅19岁。然后整理遗体的时候,发现烈士的身体中了无数枪,骨头和内脏全部打烂了。

徐佳标虽然做出舍身堵枪眼的壮举,但他并不是一个莽撞人,他生前空手夺敌机关枪的故事,一时传为奇谈。

那是1945年4月26日,和石友三作战的江苏阜宁战斗打响了。徐佳标和七连、八连、九连的战士们,奉命埋伏在公路两侧,准备配合友军阻击歼灭南逃的敌人。

师部决定集中淮海区一部以及八旅、特务团,把敌人歼灭于东坎至阜宁县中间,决不让敌人窜进阜宁县城。

那一天是个阴天,晚上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

敌人在追击下,已经溃不成军,沿着公路向阜宁逃窜。

这些溃兵争先恐后,在公路和两侧,满山遍野的跑,有的丢了背包,有的倒背着枪,有的把枪当作拐棍儿,拄着一拐一拐的走。队伍混乱不堪。

徐佳标和战士们就在路边,敌军以为也是逃兵,根本没有理会。

这时正好有一个敌人扛了一挺机枪,从徐佳标附近走过。徐佳标一个箭步上去,就把敌人那挺机枪夺了过来。

只听见那个敌人说——唉?你怎么……

没等他说完,徐佳标就接过话说——换一下!

敌人以为是自己人和他换着扛枪呢,也就没再说什么,而这时徐佳标也被敌人逃跑的队伍挤出了好几米远。

连长怕自己的同志,被敌人的队伍裹走,立即命令同志们拉起手来,让徐佳标再夺敌人的机枪。

徐佳标就用同样的手法,又夺了两挺机枪。每次都是对方只顾上嗯一声,就被他们的人挤出很远了。

战斗命令下达后,这三挺机枪发挥了很大作用。徐佳标也在此战后入了党。

所以说,对脑筋活络的徐佳标来说,舍身堵枪眼,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临战决绝。

徐佳标牺牲后,新四军第三师党委授予他“淮阴战斗英雄”称号,并且把淮阴城南门命名为“佳标门”,他生前所在的七连五班被命名为“佳标班”。

除此之外,在谈起徐佳标时,都说他是“

马特洛夫式的英雄

”,因为那时候,黄继光的事迹还没有出来,否则就应该是“

黄继光式的英雄

”了。

那这个“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马特洛索夫是苏联人,从小就失去双亲,在社会上惨淡度日,还进过福利院。直到参加苏联红军,才开始明白自己的使命。

马特洛索夫是1942年参加苏联红军1942年11月上前线,在近卫步兵第56师参加对德作战。

两人19岁,一人21岁,他们用年轻生命堵枪眼,黄继光却不是第一个

马特洛索夫画像

1943年2月23日,在夺取切尔努什基村的战斗中,德军两个堡垒,火力凶猛,阻断了红军进攻的路。

马特洛索夫和三名战友,奉命端掉这两个堡垒。

几个人揣着手榴弹,一边观察地形,一边匍匐前进。

靠着土丘和树干的掩护,马特洛索夫和战友慢慢靠近德军堡垒。路上,有一人中弹牺牲。

到达合适距离后,他们甩出一波儿手榴弹,德军的一个堡垒哑了。

爬向另一个堡垒途中,另外两名战友也牺牲了,只剩下马特洛索夫。

马特洛索夫借助地形,接近了德军发射点,使劲儿扔出最后两枚手榴弹,轰隆一声,德军的机枪哑了。

苏联红军发起冲锋,但忽然那个堡垒里又开始哒哒哒地,射出子弹。红军战士纷纷中弹倒地。

刚想后撤的马特洛索夫,看到这样的情形,焦急万分,而手中已经没有了手榴弹。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马特洛索夫咬咬牙,一个猛扑,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射孔,壮烈牺牲。红军这次得以顺利推进。

那时候,马特洛索夫和徐佳标一样,刚刚19岁。

可以说,马特洛索夫是第一个用身体去堵敌人枪眼的战士。马特洛索夫也因此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马特洛索夫服役过的步兵第254团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把马特洛索夫永远列入该团第1连的名册。

中国的革命受苏联革命影响颇深,苏联英雄人物的事迹,也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部队里传颂,所以,徐佳标牺牲后,就被誉为“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但是,由于那时候新中国还未成立,英雄人物的宣传范围和力度,难以和建国后黄继光的宣传相比,所以徐佳标的事迹并不广为人知,也没有像黄继光那样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英雄人物。

但是,不管怎样,像马特洛索夫、徐佳标、黄继光,不管谁是第一个,不管是苏联还是中国,这样一个个为了革命,为了胜利,甘于用血肉之躯去封堵敌人的枪眼,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

两个19岁,一个21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而在革命战争中,又有多少年纪轻轻就舍身赴死的烈士啊!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今日和平来之不易,

向所有为了革命与和平献出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