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剑门关姜维雕塑

在剑门关,老牛寻找红军血战剑门关历史遗址的路上,意外邂逅了姜维祠堂——平襄侯祠,看来是缘分。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登堂入室,穿堂而过,进入一处庭园,四下无人,极为幽僻,又意外邂逅了姜维墓(衣冠冢),我给他作了一个长长的揖,表示崇高敬意。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平襄侯姜维祠堂

诸葛亮与姜维,一前一后,为了一个梦想——兴复汉室,老师傅五出祁山,小徒弟十一次北伐中原,倾举国之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看似不智,也是明智。都说旁观者清,其实当局者应当更清。自古秦蜀之间,由秦伐蜀则功成,以蜀伐秦则兵败,师徒俩应该比谁都清楚。不过,面对强敌,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以卵击石仿佛自不量力,何尝不是丞相和大将军内心深处一个不可告人的守成谋略?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姜维祠堂空无一人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姜维临危受命

再说说剑门关,冷兵器时代,剑门关经受了上百次战斗,从来都没有被正面突破过,堪称军事史上的传奇。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政权几次灭蜀大军倒也的确叩关而入,经由剑门关长驱直入成都平原,兵临城下……为什么?非战也,而是不战而降,皇帝都投降了,你还在剑门关守个毛线啊? 刘禅是这样,孟昶也是这样……难怪花蕊夫人哀怨道:“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剑门关

最后,日暮途穷之际,姜维姜伯约苦守剑门关,力拒司马曹魏15万大军于蜀门之外,使其一筹莫展进退维谷,也不枉费当年老师傅苦心孤诣营造了这座天下雄关。

对于姜伯约的壮烈人生,图四里的这副楹联总结得非常好: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丹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描述:魏将邓艾、钟会攻取四川后,姜维用计离间邓、钟二将,并教钟谋反。在谋杀魏将时,“姜维忽然一阵心疼,昏倒于地,左右扶起,半响方苏”。后“姜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见)其胆大如鸡卵”,故有:捧出丹心,披开大胆。

拜谒姜维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孤臣,剖心沥胆姜伯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