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张献忠和李自成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是脂河西200里外的李继迁寨人(今陕西米脂县西无定河川侧),张献忠是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两人家世不好家境贫寒,都做过一段时间的明朝公务员,如捕快、兵卒和驿卒等。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二人皆有逐鹿中原的资本,相比较关外的后金女真某些资本更足。奈何,二人都没走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一步,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跌入深渊,被钉在

“历史耻辱柱”

上。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张献忠和李自成画像

明朝末年的张献忠和李自成,相比较秦朝末年、汉朝末年和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黄巢、张角等,表现得更优异,可以说是呈现全方位的碾压。有网友说,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研读史书看到那些

“证据”

后,我也有点倾向于这个观点。明朝的末代天子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时国家虽有内忧和外患,但并没有达到灭亡的程度;而且他是青年时期正统即位,无论是谁都不能从大义角度攻击他,无论谁都不能像糊弄忽悠胡亥、孺子婴、刘辩等末代小皇帝那样糊弄他。

握有一手不错的牌的崇祯干了什么事呢?总结起来就一个:

杀大臣

。有利国家的事,崇祯干过;但远比他干过的蠢事少。有网友觉得,

崇祯是个好皇帝,起码铲除了阉党,比他的祖辈明智和厉害多了

。对于这样的看法言论,只能说认可这话的人完全不了解明朝历史。明朝皇帝杀阉党的核心——太监很难吗?太监完全威胁不到皇帝好吧,皇帝要杀太监,比杀朝中那些大臣简单得多。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崇祯皇帝剧照

正因为阉党是以太监为核心,所以他们完全不像明朝同时期的东林党、浙党、苏党和晋党等朝中党派,皇帝若要铲除,下道诏书的事,一点波澜都不会掀起,大臣们不但不会人人自危,甚至会弹冠相庆,直夸这位皇帝是千古未有的有道明君。不信你看崇祯杀魏忠贤、灭阉党,从下定决心开始,到目标完成,有任何曲折和反抗吗?一点权谋没用,魏忠贤代表的阉党像是引颈受戮、已经认命的死刑犯。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两个方面;

其一,明朝的太监,自始至终是皇帝家奴;其二,彻底投靠阉党的大臣和文人占极少数,其他文人士大夫天生厌恶这一群体,包括底下的百姓,所以阉党没有群众基础和党派根基。

正因为如此,崇祯皇帝铲除阉党,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他的父兄等长辈不除,单纯是因为权力制衡的需要。

再说回张献忠和李自成的事。张献忠和李自成为什么要造反?因为活不下去啊,不仅仅是他们活不下去,基本上所有的穷苦百姓都活不下去,不反抗就要死在床上。李自成和张献忠过得算好,是有把子力气的成年男子,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饭吃有钱拿(偶尔没有)。整个明末大社会,在崇祯皇帝的领导下,可以说是民不聊生的末日景象。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将军马上定江山

史料记载:

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势豪之家,仆隶多至数百,奸民乘势投献,百姓受其鱼肉。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计海内用兵十年矣,无事不取之民间,而郡县催科苛政,无一事不入考成。卖子鬻妻,逃亡遍野。而户下所欠,终无着落,以累其宗族、 亲戚者又不知凡几矣。今日张一示比崇祯元年钱粮,明日张一示比天启七年钱粮,后日张一示比天启六年钱粮,层累而上。 而民之耳目乱,手足忙,心计亦惶惶靡定。 将完旧乎,则恐征新者之敲比也;将完新乎,则恐征旧者之敲比也。

予尝过恩县,见乙榜令催比钱粮,血流盈阶,可叹!

崇祯自己都说

:加派之征,势非得已,近来有司复敲骨吸髓以实其橐。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清军绘画图

数年以来,灾警荐至。 秦晋先被之,民食土矣;河洛继之,民食雁粪矣;齐鲁继之,吴越荆楚又继之,三辅又继之。 老弱填委沟壑,壮者展转就食,东西顾而不知所往。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 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 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逃;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

崇祯十三年,三百文能救一对夫妻;自诩帝国精英阶层的钱谦益、冒辟疆和侯方域等吃喝玩乐,每人在那些名妓身上花的白银都有成千上万两,可以救活万人。他们救了吗?没有。明朝末年没有白银和粮食吗?有,但是就不给穷人用,就不用来赈灾,就不用来抗击外敌,就不用在救国上。

总结起来:百姓多为豪强奴仆,而当奴仆都是幸福的事(起码有饭吃);朝廷的赋税辽饷,让几乎所有百姓破产,被迫流离失所;天灾不断,朝廷的赈济层层剥削,灾民们根本得不到多少;军队士卒们没有饷银拿,时常吃不饱饭,家中父母妻儿需另谋生路过活(出卖身体或卖儿卖女等)。最最关键的是,以迫害数百万户百姓为代价收上来的粮食钱财,根本没能让国家变得更好,更不能让明军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明朝百姓

崇祯在位期间,绝大多数的百姓和军士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饿死、被吃、造反

(所以前面说成功卖身为奴都是件幸福事)。正常人都选造反,张献忠和李自成自然也不例外。明末这样的社会环境,造反是天经地义、再理直气壮不过的事。

张献忠和李自成面对朝廷官军的招安,怎么就是不接受呢?因为农民军招安也活不下去啊,当时陕西等地为何盗贼蜂起?根本原因就是

农民无食、兵丁无饷

。张献忠和李自成带着兄弟们给招安过去,然后呢?继续挨饿等死?

内地流贼起于万历、 天启年间。 援辽兵丁陆续逃回,不敢归伍,因而结聚抢掠,以渐蔓延。 不幸边地亢旱四载,颗粒无收,京、 民二运转输不继,饥军饥民强半从贼,遂难收拾。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明军不讲信用

“洪承畴命守备贺人龙劳降人酒,降人入谢,伏兵斩三百二十人。”

人家真心投降,你们为了省钱粮,屠杀他们;发生这么恶劣的事,朝廷没个交代和解释,谁还敢接受这九死一生、命运被官老爷们拿捏的招安?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有能力的,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统治者,可是在军事上的失败,宣告他们彻底失去机会。农民军中有很多卖国投敌的汉奸,也有很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张献忠和李自成不是汉奸,而是英雄。

为何史书给张献忠和李自成的评价那么差?这些评价多出自清朝统治者命令文人修撰的《明史》中。

然而历史真相并非如此,举两个例子。

其一

,四川人特意建文昌庙,为张献忠塑像,供奉其中。张献忠在凤凰山遇难后,当地百姓很怀念他,曾经悄悄在偏远地方为他塑了像,后被清廷捣毁。若是张献忠真在四川干了天怒人怨的事,四川百姓不会自发捣毁庙宇神像吗?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挖掘出一通张献忠部下的禁令碑,叫

《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

。碑文内容表明张献忠部队的纪律严明。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其二

,清廷在史料和文章中屡次指责张献忠屠蜀,可本就是穷苦出身的义军领袖张献忠,怎么会做出丧尽天良的屠蜀一事?目的何在?而且,张献忠没有屠蜀的能力和时间,他死后清朝都花了13年才占领整个四川,那么短时间内张献忠怎么去屠蜀。而且《明史》上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前后时间完全对不到。另外,指责张献忠屠蜀的许多物证都是清廷虚构伪造的。最最大的证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屠杀了6万万(即六亿人),可经过史学家严密考证,明朝万历年间的人口不过一亿两千万到两亿之间,全国人口加起来都没有六亿。到清朝末年,中国人口也不过四亿左右。

张献忠和李自成造反有理?为何史书对他们的评价那么差?

李自成入京画

由此可见官修《明史》对张献忠的指责荒谬至极,污蔑范围也包含了李自成。清廷一百多年的文字狱和收缴毁灭史料,导致关于张献忠和李自成的真实史料基本不存于世间,我们只能从本就为抹黑而生的《明史》的蛛丝马迹中推断。历代官修史书,《明史》的可信度是最低的;虽说其他官修史书也会篡改部分,但《明史》是作为清廷统治亿万汉人的一种文化工具(表示自己入主中原,拯救了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汉民),把明朝所有君臣黑了个遍,专挑不好的写。

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是完人,缺点肯定有,做过错事,但绝对没有一些文献史料说得那么离谱;他们还是不失为英雄豪杰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