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编者注:在满洲民间,流传着很多的老罕王的民间传说,有的大同小异,有的是细节出演化出不同版本。这里是付振东在2017年提供给满族文化网,讲其家庭里流传的老罕王的传说。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尊敬的家人你们好,我本人才疏学浅,历史知识缺乏。可是我从小就生活在满族人集中地区。我是满族人我姓富察氏 ~傅~付。

付振东

我热爱自己的民族,家族观念很重。我要把祖上口传下来的历史传说通过满族文化网平台传出去。

如有对祖宗不敬的言辞请祖宗原谅。有与史实不符的请专家学者指正。家人们觉得有价值可以收藏。研究满族文化的我愿意向你们学习。家中能人高手别笑话我。谢谢!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No:1 罕王、满清

我上中学学历史才知道,大清朝开国皇帝姓爱新觉罗叫努尔哈赤。从小只知道罕王:老罕王坐北京心满意足。罕王小的时候是个孤儿(乳名小罕),七八岁时经善人引荐入明朝关外总兵府作茶童,聪明伶俐,深得总兵(军官)喜欢。

大明朝廷军师江湖术士测算出未来夺取大明江山的人出世在东北,特征是脚下有七颗朱砂红痣。密令关外总兵查找剿杀。

这日夜晚小罕打好了洗脚水给纵兵洗脚,主仆闲谈。总兵说我能做大官原因是我脚下有三颗红痣,不信你看看。小罕看了不削一顾说我的脚下有七颗朱砂红痣还得给你洗脚。纵兵说给我看看,小罕脱了鞋抬起了小脚。这一晚纵兵翻来覆去睡不着,

妾夫人问他何事闹心?他本不想说但还是说了:朝廷要找的人就是咱家小罕。夫人问他你想咋办?

唉还能咋办,绑送朝廷或秘密杀掉。你那到底咋办?明天就秘密杀掉。

总兵拿定主意也就睡着了。

妾夫人睡不着了,母爱怜悯之心驱使她偷偷起床,溜到小罕房间叫醒小罕穿好衣服领到屋外,告诉小罕主人要杀你赶快逃走。

小罕吓哭了深根半夜的我往哪跑啊?夫人领小罕到马棚挑了一匹最好的马牵了出去,抱起小罕放在马背上,扬起手在马后酋上狠狠地拍了一掌,小娃娃逃命去吧。这匹马沿着一个方向玩命地奔跑,一直跑到天亮。

这匹马累到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小罕这时才看清是一匹高大英俊的大青马。后来小罕成了罕王做了大清开国皇帝。立国号大清就是纪念这匹大青马,因自己是满人就把满字加到了清的前面,就成了满清。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No:2 妈妈口袋

妾夫人私自放走了小罕,自知总兵是不会饶过她的。越想越怕,煎熬许久仍无良策。与其被折麽死还不如自己了断。结果是妾夫人赤身裸体含泪自缢身亡。天亮了总兵没见到小罕,喊了几声也无人应答。

觉得事情不妙起来寻找,没有找到小罕却找到了赤身裸体上吊身亡的妻子,一切都明白了。急忙派兵到处追杀小罕。

满族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伟大的母亲。就用一张窗户纸,沿一个角开始卷,卷成一个空纸卷,再贴个小福字。供奉起来。寓意是给这位母亲遮羞,因她是赤身裸体死的,后人用妈妈口袋把她包裹起来。

原来是妈妈口袋挨着祖宗匣子供奉,后来觉得不雅,改换位置悬挂在室内某一阴角处供奉,每年腊月三十贴对联时就做一个新的妈妈口袋,把上一年那个旧的替换下来烧掉。也等于每年给她换一套新衣服。这就是妈妈口袋。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No:3 乌鸦、索伦杆子

乌鸦是丧鸟不招人待见,长的难看叫声难听。寄居在村屯与坟地之间的树林里。以动物腐尸为食物,也吃粮食。乌鸦一般不进村屯乱叫,进村屯乱叫要死人的。

总兵派兵四处追杀小罕,在一空旷地带,几棵孤树。小罕实在跑不动了,倒在树下休息。追兵赶来远远看到一群乌鸦在孤树旁盘旋。判断小罕不可能在那里,就到别处搜寻去了,小罕躲过一劫。满族人在庭院前,立起索伦杆子上挂锡斗,内装粮食高粱玉米。冬季大雪封山,乌鸦找不到食物就来此吃食,以免饿死。满族人用这种方式报答救主有功的乌鸦。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No:4 狗

小罕继续逃亡,跑进了一大片荒草地,被追兵发现很快形成了包围圈。而且包围圈逐渐缩小。这时天已黄昏,因怕小罕留出包围圈,决定放火烧荒。在一片火海中小罕失望了,躺在那里等死。不知不觉睡着了。追兵烧完确认小罕必死无疑就撤兵了。

小罕一觉醒来天亮了。发现自己没死,身边一条大狗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再看自己周围的荒草都是湿的。才知道是狗救了自己,狗用自己的皮毛到河里取水,回到身边打滚,把荒草弄湿了一大片。

满族人认为狗救主有功,轻易不杀狗。

但不是绝对的,有几种狗必杀。疯狗、重伤狗、偷口咬人狗,伤害偷吃家中畜禽、咬诳狗必杀。人不说谎狗不咬诳,深更半夜没有情况,家狗嚎叫不停即为咬诳。满族人杀狗,闻着味的听到信息,任何人都可以来家中吃狗肉,直到吃光为止。满族人带狗皮帽子要避讳。进满族人家,在院门外就得把狗皮帽子摘下来藏在腋下或背在身后,进屋落座把帽子放在身后。最忌讳的是把帽子放在人家的箱盖上。那是上供烧香的地方,绝对不允许放狗帽子。狗救主有功,但狗还是狗。

一满洲人家流传的老罕王传说

No:5 锁龙杆子

小罕逃亡到了山里,遇到了一伙挖人参的,被收留入了伙。采挖人参的队伍大约有几十人,称为棒槌营。管人参叫棒槌,七两为参八两以上为宝。据说八两以上的人参自己能走,还能化作人形与人交往。

入伙后领头的派有经验的师傅教小罕怎样去找人参。每人手拿一根木杆,长度大约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用处很多:爬山时当柱棍,对付毒蛇,抵挡山牲口,最主要的是用来寻找人参。

据说人参是百草之王,阳光下周围的草梢都指向人参为它遮阴,用木杆拨开野草才可找到人参。这根木杆有灵性就叫锁龙杆子。

师傅带小罕找到一棵人参,教导小罕不许贪玩一定要细心,人参很难,找有时几天都找不到一棵。小罕不以为然,这就是人参啊?我来的路上一沟一沟的都是这玩意有的是。大家都不信。第二天小罕领着他们去找果然到处都是人参。棒槌营发了大财,大伙都说小罕是有福之人,能成大事。一致要求小罕当首领。

从此棒槌营发展壮大,招兵买马养了军队,成就了后来的大事。满族人家里为图吉利,每家都有锁龙杆子。选用优质木料,截面方寸,长度五尺三寸,四面有刻度,涮桐油挂于炕头墙上。平时挂手巾用,邻里宅基地纠纷了,就说去拿锁龙杆子,丈量一下就解决了。

作者付振东

编者注:全文为付振东祖上流传的传说,与现在整理的老罕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中用词不一定准确。如满清,现在已经禁止使用。总兵写成纵兵,编者修改了一部分,恐怕还是未看到地方,可能还有一些地方有误。

发表只作为付振东整理的一个版本。方便以后进行民俗研究时候对比使用。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