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斯洛说女性得把家庭放在前面才能谈自我实现,那他的书还能看吗?

据说心理学史上很多大师都是直男,有很多歧视女性的观点。

那马斯洛作为其中的一个大叔,他的书还适合女生看嘛?

我的意见是,当然适合,你只需要把他的理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一下。

我们都熟悉马斯洛这张图,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说女性得把家庭放在前面才能谈自我实现,那他的书还能看吗?

可是马斯洛同弗洛伊德一样,认为生理性别即命运,重要的人格特征会因为性别而不同。他在非公开的日记中写道,女性的自我实现并不需要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中二选一,而是必须要把家庭放在首位。

女性的自我实现并不意味着在家庭与职业二者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家务、家庭等等是更基本的、更重要、更占优势的,必须始终是其他方面更高发展的根基。如果把它们抛开·····那么,所谓“更高级”的东西、职业等等我是空洞的、无意义的。······女性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实现······需接受家庭是首位的。

亚伯拉罕·马斯洛 -(Lowry,1979,Vol.2,p.1139)

因为这个,马斯洛被很多女性学者呸。

我觉得,马斯洛应该呸,但是否要呸到马斯洛的书扔掉,再也不看了呢?

大可不必。

我们这代女性其实很幸运,一出生就接受的就是男女平等的教育。这种教育太成功太深入人心,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这个细节:

人类历史上,女性拥有平等的教育权、财产权和投票权的时间才一百多年。

虽然这一百多年在各行各业很多女性已经取得了不逊于男性的成就。但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看,这个时间还太短,积累的总量还太少。

有一本畅销书叫做“人类群星闪耀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上男群星闪耀,女群星闪耀在这些男群星的传记注脚和野史八卦里。

我觉得,这些男人们的闪耀也是建立女性的牺牲和奉献之上。所以我经常一边骂这些男人太直男太坏,一边看他们的书说真香,真有才了。

如果你不像我这么怂,原则性很强,对这些性别歧视的容忍度特别低,有一个方法你可以试试:

那就是把这些男明星的学说全部当成夫妻作品。

比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你可以重新命名为”马斯洛-古德曼“需求理论。马斯洛身体很差、所以没力气找情人、英年早逝所以也没有离婚。我们说他的学说有妻子伯莎·古德曼(Bertha Goodman)一半功劳也没有错。

接下来我们说说,马斯洛的书对女性的价值。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虽然是以理想男人为标杆写的,但也适用于想在家庭之外追求自我实现的女性。

在马斯洛声名鹊起的那个时候,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已经开始了,波伏瓦的《第二性》已经出版了,贝蒂的《女性的奥秘》也面市了,同工同酬成为女性主义的核心诉求之一。

作为坚定相信人具有自我实现潜能的人,马斯洛无法公开的否定这些女性先锋者的诉求。所以这就导致他只敢在非公开的日记里说女性的自我实现需要把家庭放在首位,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他并没有把女性排除在自我实现的大门之外。

只要一个女性把职业身份看的跟家庭身份一样甚至更重要,那马斯洛的理论就是适用的。在自我实现这条路上,不分男女,只分人。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自我实现版本。

女性自我实现的路上,要克服一个心魔:那就是我到底行不行。

男人也一样,也会自我怀疑,没有信心。但人类社会有很多鼓励男性自我实现的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机制,比如男人志在四方,不要沉溺于小情小爱、比如大丈夫何患无妻,等你有了事业,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比如浪子回头金不换,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

人类社会没有鼓励女性在家庭之外自我实现的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机制。当女人想志在四方的时候,主流文化会说远嫁的女孩最苦。当女人想以事业为重晚婚晚育的时候,主流文化会说她们是”老女人“、”剩女“、”灭绝师太“。当女人想去冒险的时候,主流文化会说“女人的青春是很宝贵的,不能走错一步。”

每当你自我怀疑、患得患失的时候,先看看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重点看讲“自我实现”那章的内容,想象一下理想自我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找一个接受过人本疗法的心理咨询师,让TA用人本的方式给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你去获取力量、去完善自我。

(正念也能治自我怀疑和患得患失,但是正念走的相反的路线,讲究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认为”自我“根本不重要,不鼓励通过强化自我的方式来提高自尊或者重写个人叙事减轻痛苦。因为正念认为对快乐的追求和对痛苦的回避才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2. 女性可以用马斯洛的图来治“恋爱脑”

恋爱脑就是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原动力。、学了马斯洛的需求图之后,恋爱脑的女生,可以选择把”自我实现“才是生命最大和最高级别的原动力。爱、归属感这个层次的需求很重要,可是排在第三位。

当然这里面的难点是如何说服恋爱脑接受”自我实现才是人生最高级别的追求“。我的文章、视频都是为了讨论这个事。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可以帮助已婚女性破除“依恋诅咒”。

成人依恋理论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可以成为彼此的安全基地,双方都可以在关系中得到抱持和疗愈,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安全感。

我认为这种强调依恋的说法,对女性在家庭外的自我实现来说是一种诅咒,

无论是先天生物学原因造就的,还是后天的文化建构的 ,男女对依恋关系的表现出来的渴望和需求程度是不同的。

说服女人接受依恋理论很容易,说服男人很难。

当一个东西男人不想要,女人想要的时候,女人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服男人。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一个女性在说服丈夫上花费时间越多,在家庭之外的自我实现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如果我们承认女性的主体性和非依附性,那更符合已婚女性利益的博弈策略是,不依附于男人和婚姻构建安全基地,

如何构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可以帮助。

生理需求,可以理解成为性需求,不管是颜值、体重、或者年龄,女性都可以走出男性的凝视,无条件的爱和尊重自己。

这一条完成之后。努力工作,经济独立,从自我和工作身上获得安全感。

当你不需要爱情和婚姻来满足你的基础生理需求和安全感需求的时候,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博弈就拥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谈判筹码。

这样女性就从“爱的被动方和接收方”变成"爱的主动方和给予方“。

女性不再是寻找安全基地,是在建造安全基地。当女性自己建的安全基地足够大足够坚固的时候,她可以成为爱人、孩子、父母的安全基地。这样女性的自尊、自我价值感也会更强,也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以上是我在僵化的、理想化的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对于每个人来说,低层次需求和高层次需求顺序和重要程度可能不一样。全职妈妈、尤其是权贵家庭的全职妈妈,她们的需求层次和自我实现的理想标准也会不一样。

但没有关系,马斯洛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两件事

1.需求是有层次的,低层次的需求没有满足的时候,高层次的需求即使我们有,但也无力满足。

2. 最高和最值得满足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而不是婚姻和爱情。

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一个自我需求层次图,这个需求层次图可以根据你对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给你的挑战来随时更新和改变。

但无论如何改,你的最高需求都可以不是婚姻和爱情。

读书会的服务项目

1. 女性心理学和女性成长的文章发布。

2.知识星球读书会,365元每年,发布语音和视频付费课程,分享读书笔记和回答读者匿名问题。

3. 情感/心理咨询,400元/每小时 ,短程CBT取向。读书会成员在知识星球内每月免费提问一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