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东线指挥部。

看着桌上作战图的第九兵团军司令宋时轮,耳边正不停地回响着临别时毛主席对他说的话:“东线战局极为重要,如果东线打得不好,打得不及时,江界就会失守,届时东西两线美军就会对我志愿军形成合围之势,整个朝鲜战局将于我志愿军呈不利态势。”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毛主席的话言犹在耳,宋时轮盯着地图看了几秒,立刻起身下令:“命令:志愿军第20军、27军、26军立刻动身入朝前往长津湖,所有部队必须于11月26日前到达指定作战位置!”

命令通过电波立刻传达到了志愿军各军,较早入朝的志愿军20军、27军率先向长津湖进发,而一直在后方等待换装补给的26军才刚刚开始入朝。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志愿军第九兵团是解放战争中的王牌部队,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大型战役,整个兵团最擅长的便是纵深猛插,将敌人就地分割,然后逐个歼灭。

这种战术在国内战场上第九兵团运用得无往不利,炉火纯青。

所以不仅是司令宋时轮,整个志愿军九兵团上下都认为长津湖一战,他们势必能够歼灭美军!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所以宋时轮整体安排上,是以志愿军20军、27军作为主攻部队,26军作为预备队。

20军、27军两个军下辖八个师,共计八万人,而根据掌握的情报长津湖一带的美军只有一万人,8比1的兵力对比,所以宋时轮十分有信心能够全歼长津湖一带的美陆军1师和第七师!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却一下子打乱了原有的全部布置!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长津湖的上游是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湖水最后流入鸭绿江。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盖马高原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被朝鲜人称作是朝鲜的屋脊。苦寒的盖马高原上,冬季气候极为恶劣,平均气温在零下15℃,夜间局部气温甚至低至-35℃。

而这场大雪更是为朝鲜五十年所不遇,只是几天功夫,大雪深度就已经漫过了大腿,大雪所带来的极寒天气甚至让长津湖局部气温下降到了零下40℃。

最关键的是,由于入朝仓促,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只穿着江南地区的过冬单衣,根本无法抵御长津湖的酷寒。再加上战士们多是来自南方,几乎没有御寒经验,所以只是行军第一天,20军就冻伤了几百人。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大雪封路,天寒地冻,极大地延缓了志愿军的行军速度。

而即便如此,志愿军20军59师还是爬了一夜铁轨,冒着漫天风雪,翻过了海拔1500米的亚德岭高山,成功插到了美军后方。

时间很快到了11月26日,就当志愿军各部准备发起总攻时,司令部的一封电报取消了这次行动。

已经在苦寒的长津湖埋伏数日的志愿军很是不解,那么指挥部为什么突然取消了这次行动呢?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原来由于大雪封路,天气太过恶劣,携带炮火辎重的26军尚未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所以司令宋时轮决定将总攻时间推迟一天,定于11月27日晚发起总攻。

11月27日下午,东线指挥部内,包括兵团司令宋时轮在内的所有指战员,全都无比紧张地盯着手表。

这是志愿军第九兵团出国打的第一仗,能不能打赢美军,能不能打出九兵团的气势,全都在此一举!

下午4点半,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刺骨的寒风和漫天的大雪让美军早早地就钻进了营房。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在美军看来,长津湖酷寒的天气绝不可能有人能在这种地方生存,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志愿军已经在这里潜伏了数十天。

伴随着无数的信号弹升空,志愿军20军、27军立刻对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四个美军重镇发起了进攻。

美军怎么也想象不到,冰天雪地里竟然藏着近十万志愿军!美军的炮兵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志愿军一个冲锋就直接突破了美军的火炮阵地,端掉了美军的一整个炮营!

战斗的顺利出乎志愿军的想象,然而当美军反应过来之后,美军强大的火力一下便让志愿军损伤飙升,志愿军的攻势也因此被阻!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尤其是柳潭里,驻守这里的是美军战力最强王牌部队陆战一师,之前志愿军得到的情报这里只有陆战一师的一个团,但志愿军猛攻之下才发现美军的火力完全不是一个团的火力。

美军猛烈的火力让志愿军迟迟无法突破, 漫长的黑夜过后,时间很快来到了天明。

天明之后,美军轰炸机立刻对志愿军阵地展开轰炸,志愿军无奈只能放弃进攻,再次等待夜晚的降临。

虽然志愿军暂时退却了,但美军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此刻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躁不安。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他无法理解志愿军为什么能在零下40度的长津湖秘密潜伏,更加无法理解这群在战报中只携带轻武器的志愿军为何能够突破他的坦克和炮兵阵地!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 史密斯内心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而当他收到美军各队战报的时候,瞳孔更是骤然放大,显现出难以抑制的恐惧。

“上帝啊,志愿军是想全歼我们!”史密斯不禁发出这样的惊呼。

因为志愿军虽然因为空袭暂缓了进攻,但从收到战报来看,史密斯发现从柳潭里到古土里长长的一道线上,志愿军将他们分割成了五段,而能完成这种分割的志愿军人数起码在十万以上!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算出志愿军兵力的史密斯惊了,他不禁望着茫茫的长津湖雪原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中:这些志愿军究竟是什么时候来的?

这个问题显然对于当下已经无关紧要,最关键的是,如果他不能将部队汇合突围,那么等待陆战一师和七师的,将是全军覆没!

于是史密斯一面下令新兴里柳潭里的美军立刻汇拢向下碣隅里撤退,一面赶忙向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紧急求援!

刚刚收到美军西线作战失利的麦克阿瑟,不久又收到了东线美军被围的求救电话,焦头烂额的麦克阿瑟不得不赶忙派出七艘航母五百家飞机前去救援。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而在志愿军这边,负责前线指挥的志愿军副司令陶勇通过审问俘虏才得知,驻守柳潭里的美军是美王牌陆战一师的两个团,远远超出了志愿军的预估。

陶勇赶忙将这封报告送到了司令宋时轮的案桌上,与这封战报一同送达的还有另外一封各军的战报。美军实际人数与情报出现出入,这并没有让宋时轮太过惊讶,但另外一封报告的内容却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惊得一下站了起来!

原来报告的内容并无特殊,只是按例向指挥部报告汇总志愿军各部的人员损伤情况,但就是这样一封再平常不过的报告却让宋时轮也不禁呆住了:报告内容显示,长津湖战役仅仅进行了三天,志愿军各部伤亡人员竟然就已经达到了上万人!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宋时轮在打无比艰难的抗日战争之时都未曾见过三天就出现这样的巨大伤亡,但此时真真实实的数字却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而当他看到志愿军大部分的伤亡不是战斗伤亡,而是因为酷寒的天气被冻伤冻死时,内心更是痛如刀割。

但现在显然不是悲伤的时候,宋时轮快速平复心境,他看着地图反复地计算着敌我兵力对比,当即决定:对柳潭里的美军围而不攻,集中各部优势兵力猛攻新兴里美陆军第七师31团残部,灭掉新兴里美军之敌后再回转兵力进攻柳潭里,最后围攻下碣隅里!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命令很快下达,志愿军战术随即转换,精锐兵力立刻对早已就就地分割的美军陆7师31团展开毁灭性的进攻。

在志愿军前赴后继的冲锋下,弹尽粮绝的美31团终于被志愿军猛烈冲破,美团长代团长先后被志愿军直接打死,他们被视为荣耀的“北极熊”团旗更是被我志愿军一个伙夫所缴获。

美陆七师31团,这支在二战期间战无不胜声名显赫的美军部队,在这一战中被我志愿军尽数全歼!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没想到31团竟然这么快就被志愿军就地全歼,他彻底慌了神,开始发疯似催促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两个团立即突围,向下碣隅里、古土里汇合。

眼看美军撒腿要跑,宋时轮早早就让预备队26军立刻奔赴战场,插到美军后方,一定要将美军全歼在下碣隅里的路上!

然而,由于志愿军26军一开始便离的战场较远,同时又携带着大量的炮火辎重,没有交通工具行进极慢,更加让26军绝望的是,美军漫天的五百架轰炸机。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为了完成堵截追击任务,26军决定白天也奋力赶路,但盖马高原上的路全部都是崎岖的小路,美军飞机一来,志愿军根本无处躲藏,所以26军四个师还没有赶到战场,几个团部就已经被轰炸得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但是,志愿军20军的一支攻击部队仍然还是穿插到了古土里的后方。

在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有一道桥,名为水门桥。水门桥之下是万丈悬崖,如果志愿军将水门桥炸掉,那么即便美军全都逃到古土里,那么他们最后也难逃被歼的命运。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志愿军在美军到达之前,果断出击,炸掉了水门桥,然而一夜过后,美军工兵竟然连夜依靠桥墩建起了一座木桥供部队通过。

眼看美军大部就要撤退,志愿军再次出手,派出炸桥敢死队,这一次志愿军用了几十斤的炸药,连水门桥的桥基也一并炸掉。

本以为美军再也无力建桥时,哪成想美空军从日本运来钢制大桥组件,美军工兵又用了一天一夜建起了一座可供坦克离开的钢制大桥。

此时美军撤退大军已经赶到,而负责炸桥的志愿军已用光了炸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离开。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但让宋时轮恼火的是,在直面水门桥的1181高地,志愿军还潜伏了一个连,用以阻击美军,但这个连队却在美军通过之时一枪未发,放着美军安然通过。

而等到志愿军20军师长戴克林气愤地到1127阵地查看之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了。

177团6连125名志愿军战士全部呈战斗队形散开趴在阵地上,他们手握钢枪怒视前方,所有人的身体都呈跃起进攻之势,然而他们的身体,却已经变成了一座冰雕!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后来收尸队在其中一个志愿军上海籍的战士宋阿毛衣服口袋中找到了一张纸,纸上写的是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长津湖一战,美军最终在海陆空立体的掩护下狼狈逃离,这一战我志愿军歼敌美军1.39万人,我志愿军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四万多人,其中冻伤冻死三万多人,战斗减员一万多人!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影响深远。志愿军9兵团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他们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加上在西线的胜利,将战线推进到朝鲜半岛的中间狭窄部,形成了有利的战略局面。

长津湖之战,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整个朝鲜战争的拐点,没有这一战就没有后来抗美援朝的胜利!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时,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着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却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而此时鸭绿江水黯然东流,风无言,水无声,唯有一轮红日,悄悄东升。

1950年,抗美援朝指挥部收到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让人大吃一惊

写在最后:

长津湖战役很早之前就有了解,但对战斗细节不清,这篇文章限于篇幅也只写了一个大概,有疏漏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让我气愤的是,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诋毁这场战斗的文章,其中有个观点最离谱,竟然认为这是一场完全没必要的战斗。说长津湖一带有山脉阻隔,东线的美军完全威胁不到西线的志愿军。对于这种观点,其实美军的行动已经告诉它答案了,如果东线无法威胁西线,那么美军是吃的干饭太多才东出长津湖的吗?它布置这么多军队在东线,难道就只是为了让美军喝西北风来了吗?这种观点,就如同那些认为抗美援朝完全不必要一样,说这些人是汉奸一点都不为过。

还有很多文章认为宋时轮将军指挥有问题,所以才导致志愿军这么多牺牲,说实话,五十年不遇的风雪,零下40度的环境,敌情不明,就算是拉其他部队上去,也恐怕不会有比他做的更好的了,至于后面分析的,那就都属于事后诸葛了。

至于被广泛诟病的我军为何仅穿单衣出战,这个恐怕就众说纷纭了,就我所了解的,一个是后勤困难,这个绝对是主因,另外一个是敌情变化太快,42军未能抵挡住东线美军,美军推进速度太快,造成了第九兵团的紧急入朝。

历史无言,风雪依旧,长津湖一战,先烈们永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但他们的功绩永远传唱在我中华大地上。

作者

陆行远

如果您喜欢本文的话,

请点个关注

,先行谢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