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国民革命军18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强、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诞生于军阀混战,壮大于缠斗红军,消失于淮海战争。1946年5月,18军被改编为整编11师,胡琏任师长一职。胡琏和整编11师的搭配,简直是如虎添翼、天作之合。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国民党统帅部将胡琏指挥的整编11师,当作一支超强机动部队,哪里情况不对,胡琏就带人往哪冲,就跟“救火队”一样,好像他们到哪,火势就不会再蔓延,很快会消退。对于整编11师,中共中央军委也有所关注,针对其战斗力超乎普通国民党部队的特点,毛主席亲自制定“拖死胡琏”战法:

不与之作面对面的硬碰。

毕竟整编11师就一个师;不好打,那解放军先避开,后面再去好好收拾。毛主席在给将要遇见胡琏的部队下发文件批示:

“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于是,中原战场出现奇特一幕:

胡琏部到处瞎跑,被解放军遛狗一样,牵着走。

苏北到皖北,山东到河南,南阳、洛阳、开封、郑州等等,都留下了胡琏的足迹。南京、徐州、汉口、郑州,四个长官部在驱使他四处

“救火”

,胜仗没打什么,部队的士气和体力下降一大截。胡琏苦不堪言,整编11师跟个封建时期的小媳妇一样,婆婆、夫君、公公、婆家都在叫他干不一样的活,听这个的,就得罪那个,胡琏真是头昏脑胀,真不是知该怎么办好。

胡琏和11师,活跃于中原战场和华东战场,常年跟刘伯承的二野和陈毅的三野各部交锋。解放战争刚刚开始,刘伯承、邓小平就指挥部队,在上党、平汉、定陶,实现三战三捷的成就,10个师的国民党军被消灭;二野呈现出势不可挡的态势,一路寻歼国民党军的主力。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二野鲁西南根据地被国民党盯上,出动新的五大主力其二:整1师新5军,向其发动进攻。9月12日,整11师占领定陶;9月20日,菏泽(鲁西南战略要地)。国民党军不甘于此,紧接着向巨野、

郓城发起猛烈的进攻,直接威胁鲁西南另一重镇济宁。此时的二野不能再退,再退鲁西南解放区全部拱手相让,二野就成了无根浮萍。接下来必须要打!

既然要打,那打谁呢?当时中共中央军委和二野的意见不统一。毛主席认为,二野既能消灭整3师,那消灭新5军和整11师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达到这一目标,中原局势将得到根本转变。毛主席立即发电询问刘伯承、邓小平的意见。刘伯承一向服从命令听指挥,见毛主席有这个意思,次日回电确定可以打。

1946年9月29日,定陶战役过后,经过近一个月休整补充的二野,被司令部一道命令调动起来。此次战役,解放军史称为“巨野战役”,又被称为“龙凤战役”。这一仗,是一次兵对兵、将对将的主力正面大决战。新5军被2纵阻击在龙堌集一带,无法前进。这给了刘伯承集中兵力、一举歼灭整11师的好机会。

我军采取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法。因此,从9月28日开始,整11师的进攻几乎是没有受到过大的阻碍和抵抗的,一路横推。10月2日,国民党军占领张凤集、王庄、董官屯等地。狡猾的胡琏意识到不对劲,解放军没有形成有效抵抗,整11师和新5军间隔太远,第一时间根本无法进行支援。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同时,从放出去的侦察情报看,大义集一带发现大量解放军。胡琏慎重起见,决定不再前进,而是命令部队加强防御工事,提高警惕,准备防御。当时的整11师不是很完整,有一个旅和一个骑兵团滞留在开封。5个团、2万人,胡琏感到兵力单薄;为此,他将直属师部的工兵营集合起来,组成一个战斗团。随后胡琏开始布置战场和部署部队。

新5军军长邱清泉同样意识到不对,将刘伯承部主力移至张凤集一带的消息转告胡琏,命令他相机退守马垓,避免孤军深入的情况出现。可是,这已经晚了。10月3日,刘伯承见胡琏停在张凤集停滞不前,迟迟不进入预设的战场;龙堌集打了5天,2纵官兵疲惫不堪,要拦不住了。

刘伯承当机立断不再拖延,趁着整11师刚立足,准备主动出击,将其歼灭。当日下午,刘伯承军各部抵达重新寻找的进攻位置;整11师52团发现有动静,向孙庄以北进行试探性攻击,遭到我军反击。52团迅速往孙庄撤离。胡琏闻讯,对是否立即后撤的决定,站在地图前思索起来,最终决定就在此地跟形成合围的解放军决战。

3日晚8点,二野3纵、6纵、7纵全线出击。刘伯承的计划是一个纵队(大概是2万人左右)进攻敌人一个团,集中优势兵力获取更大的优势。可战斗一打响,结果出乎刘伯承的预料。我军的进攻并不顺利,敌军运用地形进行袭扰掩护,情况不妙就立即撤退,大部队迅速撤进了张凤集,根本不与我军进行正面交锋。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4日天亮,7纵和6纵不仅扑空,还付出不少伤亡;唯有3纵,将敌31团一个连打得伤亡大半,但也就这个,其余各部战果甚微。因为早有预料和安排,胡琏一点都不惊慌,表现得智珠在握,一边从容指挥部队迎战,一边将情况告诉薛岳和王敬久,请薛岳这几天派空军来助阵。

薛岳收到胡琏的报告后,很快就意识到此战很有可能决定中原战局,遂马不停蹄地找到驻徐州空军第1联队,要求他们派出飞机协助整22师作战。当天,第1联队派出一个大队去侦察巨野一带的情况,将侦察来的解放军分布情况和运动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胡琏。

如此高效率的支援行动,让胡琏大受鼓舞。凭借着空中侦察的情报,胡琏判断出刘伯承的企图,并做出相应的部署。巨野战场,整11师打得有声有色,但也顶不住形成包围圈、兵力远超他们的解放军。胡琏向新5军军长邱清泉通电,寻求他的增援帮助。邱清泉冷冷回答道:

“只要我们这边攻击,自然会减轻你们整11师的压力。”

说完,电话直接挂了。见这样子,胡琏知道是自己战前没有服从邱清泉的命令后撤,引起了他的不满。胡琏觉得自己委屈,但也不好说什么,转头打电话给参谋总长陈诚,请他调新5军支援。陈诚这边将胡琏的意见转达给邱清泉;注意,是转达,而不是命令。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矛盾因此更加尖锐了,邱清泉认为胡琏是在告状,因此将陈诚支援的提议置之不理。

解放军这边也不好受,各部进攻全线失利,刘伯承清醒过来:

自己包括毛主席,都低估了整11师。

于是,刘伯承迅速做出新的调整部署。4日夜里,刘伯承重新组织的全线进攻,仍未取得太大的效果,反倒被火力组织严密的国民党军占了便宜。5日清晨,敌11军11旅旅长杨伯涛,亲自率领特务旅出击,击败面前的解放军,抓了100多人,还将100多人围在野地里。

这两日的战况,胡琏相当满意;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守住了主要阵地,还取得不小的伤亡。5日,胡琏再次致电邱清泉请求增援,但始终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薛岳也从飞机侦察队处,得到巨野局势,便立即回电胡琏,告知他所需的弹药物资,即可启运空投。

那么,邱清泉的新5军在干嘛呢?5日的时候,新5军还在龙堌集,向2纵发起猛烈进攻,未取得显著战果。邱清泉收到胡琏第二次请求增援的电报时,对其上次不听令和打小报告一事还耿耿于怀,回电:

不能靠拢驰援。

胡琏收到后,气得当着众将面,大骂邱清泉自私,随后向陈诚和薛岳报告。

陈诚和薛岳两人通电合计,随即统一态度;于5日夜晚,薛岳致电邱清泉,强制命令新5军自龙堌集向南攻击,解整11师之围。邱清泉收到命令后,知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然得上军法处,当即命令部队向南转移。数万大军的行动,想瞒也瞒不住。刘伯承是6日闻讯的,命令2纵尽可能拖住新5军,给二野主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但是,新5军的行动顺利展开,2纵并未起到更多的牵制作用。与此同时,整11师也愈战愈勇,在来回进攻冲锋中给予了我军相当大的打击。整11师官兵是经过残酷的抗日战争洗礼的,士气旺盛、敢打敢杀。与解放军部队撞在一起,那真是天雷勾地火,双方拼死搏杀,相持不下。

战至7日早晨,整11师面对兵力占绝对优势、发起连绵不绝冲锋的解放军,感到有些恐惧,有一部分人开始动摇。如敌32团1营营长,带着两个连突围逃跑,致使敌张凤集防线出现空缺。我军看准机会,3纵、7纵发起猛烈攻势。当日下午,敌军凭借着村内高墙祠堂和强大的火力优势,硬是顶住了我军的猛攻,守住了张凤集最后的阵地。

此时,新5军也距离整11师越来越近。刘伯承闻讯,认为再打下去,二野将被国民党军两大主力夹击,凶多吉少。刘伯承便下令撤离战场,同时安排6纵一部佯攻冯家沙窝敌人吸引火力。这一招果然奏效,解放军撤退途中,没受到任何干扰,胡琏疲于调兵增援冯家沙窝,根本没进行追击。巨野战役,到这就差不多结束。

巨野作战的“胜利消息”传至徐州,薛岳非常高兴,以为彻底消灭解放军二野的机会来了,便开始调兵遣将,向北紧逼。

11日清晨,国民党

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

王敬久,抵达冯家沙窝整11师师部。胡琏一见王敬久,便向其发牢骚告状。王敬久哪想管这门子事,便岔开话题。王敬久还隐瞒了先到新5军见邱清泉,再到整11师见胡琏的事实。王敬久真真假假的东西说了一大堆,把胡琏忽悠住,感动得他眼泪直流。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见情况差不多,王敬久开始为邱清泉辩解起来。说着说着,邱清泉进门。邱清泉见到王敬久敬礼后,便主动与胡琏握手说:“伯于兄,你们辛苦了。”伸手不打笑脸的,胡琏也不好发作,只得笑着挖苦道:“不辛苦,是命苦。清泉兄,你是怎么搞的?我越打电话给你,请你赶快来,你离我越远。”

邱清泉心里恼火,我是你上级军长,你这样跟我说话,便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在那儿我也在打啊,非要来你这干嘛?”胡琏一听火冒三丈,脸一下拉了下来,松开握手:“你瞎说,你在打空气。”邱清泉嘿嘿笑了声:“我那里打得紧,不过不如你那边急。”

胡琏气极了,大声吼道:“我完了你也跑不了。”大家以为邱清泉会生气,两人吵起来,没想到邱清泉就是不生气,继续笑着:“真可笑,我哪能那样,以后你看我战绩。”胡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接着嚷嚷,质问邱清泉为什么空着一个师不用。邱清泉被说着说着也火了,吼起来,大骂胡琏贪生怕死,不配黄埔学生。

胡琏气得都想动手打人了。一旁的王敬久眼见着要打起来,赶忙拉住,开始劝架。饭桌上,王敬久主动夸起了胡琏,邱清泉也在一旁夸赞,唯有胡琏苦笑着说自己是侥幸罢了,刘伯承真有两手,来无影,去无踪,真神出鬼没。

1946年,激战5天打出平局结果,胡琏大骂同僚:你在打空气

这场大战,激战5天时间,双方伤亡都很大,国民党伤亡5300余人,解放军伤亡5000余人。战后,刘伯承进行检讨,痛心疾首地说:

“此次我与敌陷于牛抵角僵持的笨拙状态。甚为不智。”

在刘伯承眼里,解放军战士的命远比国民党士兵的命重要得多,一换一太吃亏,起码得一换几十才行。

此战过后,王敬久将邱清泉和胡琏不可调节的矛盾情况报告薛岳,薛岳便开始考虑是否要让这两人分开行动,互不隶属。邱清泉和胡琏的事,确实是笔烂账,谁也说不清楚对错。在解放战争时期,这种情况在国民党内部司空见惯。如此打仗,焉能不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