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很多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许多战斗,或因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或因战场情况紧急来不及完整调查、记录等各种历史原因,遭到了许多所谓“历史学家”有意无意的抹黑或遗忘,就像国民党蒋介石那样,他就说八路军是“游而不击”。

韩略村伏击战,就是这些有意无意抹黑甚至质疑的其中一个。

事实上,游击战正是英勇无畏却又充满无限智慧的八路军官兵们,在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华北抗日战争中,创造出来的一个让侵华日军最无奈、最心惊胆战的战法,以至于直到今天,日本军队的那些人还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八路军的游击战法。

游击战中,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们不断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与敌人战斗,“来无踪,去无影”,冷不丁出现,打完就走,让日寇措手不及又防不胜防,不得不被牵着鼻子走,惶惶不可终日,直到被拖死累死。相反,八路军正是通过游击作战不断壮大自己,消耗、疲惫敌人,让日本法西斯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海洋中,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战,正是这种游击战法中的一次最经典战斗。

为此,1943年12月2日,时任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将军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太岳区全区军民英勇战斗,粉碎了日酋冈村宁次对根据地近56天的疯狂大扫荡,给敌人以惨重损失,而反扫荡战斗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就是韩略村伏击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聆听先烈们的脚步声。

1、冈村宁次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

1941年7月7日,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四周年的日子里,侵华日寇头目冈村宁次晋升为大将,接任原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的职务,来到华北。这个冈村宁次,为向日本天皇表示自己的厉害,刚一到华北就立即调集数万日寇,开始对中国军队持续不断地进行残酷"大扫荡",给敌占区八路军根据地造成了极大损失,

为所谓"大日本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疯狂的冈村宁次在对八路军及根据地老百姓实行极其残酷的扫荡中,仍旧不能满足他的野兽心理,因此,再次搞了一套新的战法—“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

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就是依仗自己的优势武器,组织三线兵力,第一线分路合击,寻找八路军主力,全方位地自北向南,再回过头来自南向北扫荡两轮,

称“大滚”

;然后第二线兵力进入根据地,只要发现村庄,就抢掠物资,杀光全村老百姓,走时烧毁村庄,

称作“抉剔”扫荡

;重点目标消灭后,再由第三线兵力分散“清剿”,每天前进40里,后退10里,捕捉八路军和百姓零散人员以及小股部队,

这叫“小滚”

看看吧,毫无人性的冈村宁次何其毒辣?其实,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可以想象得出,坚持在敌占区抗日的八路军将士和敌占区人民在这种新战法的扫荡下,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1943年10月1日,冈村宁次将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太岳区作为他的新战法实验区,亲自策划,从日军第69、第62、第37师团中抽调了16个大队,再加上伪军,共计两万余人,分三线摆在100公里的正面上。冈村宁次亲任总指挥,日军第1军军长吉本于抵达临汾前线指挥,军参谋长花谷森临阵督战,开始正式实施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壁合围、铁滚扫荡、梳篦清扫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同时,冈村宁次还在外线密布重兵,构成数条封锁线,防止八路军主力转移。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太岳区在同蒲、白晋两大铁路线敌人的夹击下,形势极为严峻。八路军总部迅速命令各部队,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要硬拼,不要作无畏的牺牲,要避其锋芒,迅速转移。即便如此,冀南军区一分区机关,还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1943年5月26日,一分区机关500多人,在20团二营的保护下,正在转移过程中,就迎面撞上了日军的大批部队,20团团长徐绍恩同志,政委李汉英同志,参谋长何明同志,在顽强地与日军激战三天三夜后,全部壮烈牺牲。

2、王近山奉命驰援陕甘宁。

与此同时,国民党蒋介石竟然与日酋冈村宁次遥相呼应,在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的时候,竟悍然发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新四军。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迫使德军全面转向守势,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已经倒台,日本被拖在中国战场上,无力分兵,致使整个亚太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与中国军队的战略相持阶段也面临结束,即将转到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阶段。

面对这一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国民党当局获得喘息的机会,身上的压力陡然减轻,然而,此时此刻,他却不是想着如何尽快地打败日本侵略者,更不是想着如何让国民党军队休养生息,而是想如何削弱甚至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1943年6月18日,胡宗南接到蒋介石密令后,在陕西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将防范日军的河防主力撤出6个师,向西调动,再加上原封锁陕甘宁边区的数十万军队,沿宜川、洛川、淳化、固原线,准备以重兵分9路闪击延安。

7月4日,毛主席急电董必武,蒋介石调集20余师兵力包围陕甘宁边区,战事有数日内爆发的可能,一面要求立即将上述情况向国内外传播,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团结,帮助日本征服中国的无耻行径,一面用大量的事实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果,确凿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主力。

同时,毛主席又致电彭德怀,在进行政治宣传的同时,积极准备军事手段,针锋相对地坚决地毫不留情地回击国民党军队的试探性进攻。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电报中提出:"中央决定发动宣传反击,同时准备军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进攻。"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在这种情况下,1943年10月20日,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遵照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派129师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领16团,护送部分机关干部及中央的部分干部家属西渡黄河,紧急驰援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

3、王近山跳出封锁线来到韩略村。

王近山,湖北红安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红三十一军第93师师长。抗战中历任八路军

一二九师

副团长、团长、副旅长、旅长兼太岳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在战场上打仗以勇猛、不要命著称,一不留神,就拿起大砍刀冲进敌人的阵地猛砍。据说有一次作战打得兴起,没有子弹了,就抱着一个高个子的国民党军士兵滚下山去,结果敌人死了,王近山却活得好好的,正是因为这种不要命的精神,人称外号“王疯子”。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红军时期王近山

1943年10月20日,接到命令的386旅旅长王近山、16团团长陈金钰,立即率领16团从长子县东裕、西裕地区出发,向同蒲线转移。这时候,日寇扫荡的各路部队已深入太岳区腹地,正在横冲直撞,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而16团将士们左避右闪,神出鬼没,时而突然出现给敌人以猛烈杀伤,时而销声匿迹,无影无踪,神出鬼没,终于跳出了敌人重重封锁线,乘虚逼近日军第1军临时军部,即操纵“铁滚”的前敌指挥部所在地临汾,进驻临汾东南方向的岗头村,一股敌人尾追上来,该团又调头北上,迎敌而去,然后又转到敌人背后,插到临汾东北方向,于10月22日晚上进抵

洪洞县古罗乡的

韩略村南北挂地隐蔽宿营,准备乘机穿过临屯公路向延安方向悄悄进发。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韩略村是公路边的一个大村子,北距洪洞约25公里,西距临汾约18公里,地处临汾至屯留公路进山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1939年,日军就在韩略村东侧建起了炮楼,经常驻守着一个小队的兵力,负责保护着这条公路。而韩略村周围日伪据点密布,是敌人的所谓“治安区”。

但是,和许多敌占区一样,八路军在韩略村的群众基础特别好,地方工作坚实,就连各据点伪军内部均有我军的工作关系。所以,在王近山率领主力16团进入该地区后,群众十分热情,当地民兵积极配合,

严密

封锁消息。

16团到达韩略村不久,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明烈、韩略村村长王明秀就来到16团宿营地。在交谈中,王近山得知,在这条公路上,敌人每天上午都开着数辆汽车,由几十个人押运,沿临屯公路东去,运输大量物资给参加大扫荡的日寇,然后在下午时分又带着从抗日根据地打劫来的物资返回,雷打不动,鲜有例外。由于地处敌人腹地,所以这些车队的防范极为松懈,简直可以说是大摇大摆、无所顾忌。

王近山一听,这火就上来了。天天对我抗日根据地烧杀抢掠,还嚣张如此,不打一下,给他们一些厉害,简直都不知道马王爷长了几只眼,打一次,既能配合太岳军区的反“扫荡”,也能帮助地方开展工作,更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打他娘的。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王近山立即派人对韩略村的周围进行侦察地形,另一方面打探日军大部队活动情况。侦察员和当地游击队员对韩略村周围进行侦察地形后发现,该村西南距离炮楼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段公路很窄,只能通过一辆卡车,这段窄道延伸约500米,又正好在处于沟底,两边都是好几米高的陡壁,非常适合伏击战。而且,由于距离炮楼比较近,公路上来往的日军自然会比较麻痹一点,再加上炮楼被村子的风口垣墙遮挡住,根本看不到伏击地点,成为了容易被敌忽视的“灯下黑”,地形太有利了,简直是天赐。

经过王近山和陈金钰团长带着几个人亲自勘察,决定将伏击地点就放在这里。

4、八路军设伏韩略村。

就在王近山将作战方案拿出来讨论的时候,16团的其他干部并不同意王近山的计划。

因为,这次16团的主要也是唯一的任务是护送部分机关干部及中央的部分干部家属赶赴延安,并将在16团的基础上扩编成新的守备旅。而且,在16团出发前,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就明确指示:沿途不求战不恋战,全速行军赶路,如果遇到战斗,则力求速战、速决、速离。像王近山这样的主动求战,是不符合这一次的任务精神的,所以,即使打胜了,也是未经允许,擅自作战,如果打败了那性质就严重了。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王近山听到这些议论就生气了,他说,你们就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肆无忌惮地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而视而不见?你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肥肉不吃任由他横冲直撞?打,出了问题,我担这个责任。

随即,统一思想后,王近山作出具体的战斗安排,考虑到战后撤离的方便,16团政委常祥考事先率领第1营和3营2个连共5个连,以及团直属队保护干部队和家属先通过临屯公路,朝安泽方向,向延安转移,团长陈金钰带1个排和当地民兵封锁韩略村东侧的炮楼,保障伏击作战的顺利进行,王近山自己则率领2营3个连和3营1个连共4个连来负责伏击。

10月23日下午,参战的团、营、连干部,再次化装到韩略村附近仔细侦察了地形,地方干部也迅速动员群众和民兵准备配合部队作战。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10月23日深夜,王近山率领16团战士来到韩略村村西驻扎,村长王明秀在村公所里让老百姓们烧好了开水,准备好担架。随后部队就布置到了预备伏击的那条沟两边,大部分安排在南边,只留了一小部分在沟北,指挥部设在沟北的丰口垣上,太阳出来刚冒红,他们也看到了二十里外秦壁滚滚而起的尘土,通知部队做好准备。10月24日凌晨3时,主力团4个连的伏击分队吃完饭,秘密进入伏击地区,同时一个民兵排也进入另一阵地监视韩略村东面的敌人据点。

上午8时20分,公路远方出现了滚滚烟尘,王近山举起望远镜观察,发现有些不对劲,从临汾方向开来根本不是几辆汽车,而是满载日军的12辆汽车 (其中有3辆小汽车) ,这和之前的情报有些不相符,旁边的2营长有些急了,轻声问王近山,这么多人,怎么打,搞不好打蛇不成被蛇咬了,要不撤吧。

王近山想了想,说:不成,都已经来了,怎么也要干他一下子,我在暗他在明,何况你看他们那个样子,根本就意料不到有伏击,我就不信咬不死他。

敌人的汽车很快进入我军伏击圈,只听得公路东段四连阵地上一声枪响—这是开始战斗的信号,200多米的伏击地段上,寂静如常的战场顿时伏兵四起,枪声大作,机关枪子弹像瓢泼大雨一样浇向了车上的敌人,手榴弹密集地在车队中爆炸,整个山沟霎时间被硝烟和尘土所笼罩。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六连的战士们首先炸瘫了车队中的倒数第2辆,一下子把敌人的退路堵死。看到后退无望,前面的车想一脚油门,直接冲出伏击圈,但被前面四连和九连的阻击阵地封锁,许多鬼子还来不及跳下车,就被打死打伤。担任拦头任务的9连率先冲上公路,将领头的小汽车驾驶员击毙,整个战场上日寇被完全堵住在公路上,乱成一团,埋伏在公路两侧的16团各连战士趁势冲下来,将敌车队斩为数截。

然而,和以往日军部队不同的是,这些日军经历最初的混乱之后,竟然能够迅速组织起反攻,依仗汽车等各种隐蔽物,结成临时“战斗群”进行抵抗不过,不仅如此,有几个日军临时“战斗群”还反守为攻,企图打掉我重机枪阵地,占领战场制高点,重获战场主动权。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王近山一看,今天真是怪了,运气不好还是咋的,碰上硬茬了,他大喊一声“好”,一面大声命令部队猛冲猛打,一边将周边指战员的劝阻当成耳旁风,再一次像红军时期当团长那样,将上衣一脱,光着膀子挥舞着大刀,亲率突击队朝反击之敌迎了上去。

王旅长又亲自上阵了!“王疯子”的疯劲来了,亲自和日本兵拼大刀展开了白刃战!这个消息比啥战斗动员口号都管用,指战员们看到以后,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5连指导员郑光南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韩略村及其附近的民兵们,也举着鸟铳、铁锹、菜刀、扁担前来助阵,民兵杨玉秀用手榴弹炸毁了1辆汽车,来自柏村的村民李智礼,用铁锹将1个日军军官的脑袋拍成了血葫芦。

后来,韩略村村长王明秀回忆:

我当时在村公所里,就听见一声巨响,八路军开始扔手榴弹了,在村里也能看到一股黑烟冲天而起,紧接着就听见八路军吹响了冲锋号,我从没有见过这阵势,不少老百姓也都听着看着,大气也不敢出。

这场伏击战前后进行了约90分钟,最终以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将这个由187人组成的日军部队基本全歼,仅有2人靠趁乱钻入狼窝洞里得以侥幸脱逃。这一战共击毁日军汽车13辆,缴获手枪、步枪各60余支,战刀百余把,以及6挺轻重机枪。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取得胜利的王近山来不及打扫完战场,就率部带着部分战利品匆匆撤离了战场,约10分钟后,敌机就赶到了战场上空,可这时,除了给死去的日寇收尸外,早就看不见八路军的任何踪迹了。

5、意料不到的收获。

按照以前打伏击战的经验,王近山等人只是将这次战斗看作是一场常规战斗,虽然也感觉到有些奇怪,这些日本鬼子中怎么有那么多军官,但由于战场紧急,也没有多想,就迅速地撤离了战斗,分几路往苏堡方向转移,要不然就会被日本人反包围,那就危险了。

然而,经过后来洪洞县武委会

情报站

得到的情报,这次看似平常的一场战斗,却让华北敌人特别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如丧考妣。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地点

原来,冈村宁次此次对太岳军区实行全面封锁,并在我抗日根据地各个村口附近修筑了据点,实施“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在扫荡初期取得了一些成果,让他有些得意忘形,随即将新战法以报告的形式上报日军大本营—东京参谋本部,在报告中,冈村宁茨向东京参谋本部夸口说:"

这次绝对可以迫使共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不降即亡!

"

日本东京参谋本部和日本天皇裕仁看到冈村宁茨这一"杰作"后,表现出特别欣赏态度,为了了解和学习这一经验,特地从各地抽调一批军官,由时任60旅团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带领,来到太岳前线"观摩学习"冈村宁茨的经验,沿途各日军据点要做好保卫和接待工作。

为此,冈村宁茨精心准备了一次扫荡行动,同时组织这些日军军官前往前线,观摩他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是如何实施并获得战果的。可是,冈村宁茨万万没有想到一支八路军主力团会从“铁滚”下溜到他们的鼻子底下来,并最终让这场观摩闹剧变成了日本陆军所谓的“精英骨干”的死亡葬礼,其中7名大佐除一名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打死,一次性歼灭少尉以上百余名日本军官,包括日本天皇的侄子,日本朝野震惊。

这实在是打脸,结结实实的打脸。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日军统计的被歼灭军官部分名单

面对日本军部的问责,岗村宁次恼怒异常,为推脱责任,驻临汾第69师团师团长井上贞卫成为替罪羊被撤职,韩略村据点的日军小队长因在整个战斗中始终未敢出战,被认为是内奸,当众吊死,伪山西省政府的日本顾问被撤换。据说后来,倒霉的井上贞卫被调到了太平洋战场,担任帕劳地区日军司令,在1944年10月19日的安加尔战役中,被美军打死。

紧接着,恼羞成怒的冈村宁次声称就是牺牲掉两个联队也要把这支八路军消灭,于是从扫荡部队中抽调2000多人发兵力前来围剿,而王近山率领16团将士们迅速离开洪洞,毫发无损地按原定计划赶到了陕甘宁边区自此,冈村宁次精心策划的对太岳根据地的大扫荡完全破产。

韩略村伏击战,创造了一个在中国抗战史上极为经典的游击战例,也是 三十六计 “ 顺手牵羊 ”的典型战例,它沉重地打击了华北日军气焰,极大地振奋了我抗日军民的反扫荡决心,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和表扬,战将王近山也因这场战斗名扬太行山。

韩略村,王近山鬼子窝里竟敢打伏击,毛主席:听说有个王疯子

王近山到延安后,毛主席接见了王近山,握着他的手说道:“

我早就听说过红四方面军有个‘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

谈到韩略村战斗,毛主席更是赞不绝口,称其勇敢、果断、有胆略,没请示上级就主动积极地打了一个漂亮仗,说:“

人家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刘伯承也评价说:“

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这王疯子疯到顶头上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