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刘邦建立西汉,手下谋臣武将功不可没。在白手起家时付出的汗水与劳动,在刘邦登基之后自然会受到回馈。在刘邦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很多人都认为征战沙场的曹参应排在首位,但事实上萧何却是排在了第一。

萧何功劳不可否认,他给了刘邦一个安稳的后方。但曹参征战沙场流血流汗,看上去更为重要。刘邦如此做法有何深意呢?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萧何不能被称为谋臣,最多是个文臣,甚至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记载,这一点与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大有不同。

刘邦在秦朝时任职泗水亭长,在释放罪犯后,为了避难而逃亡,此时身边寥寥数人。因为刘邦的罪行,刘邦家人因此获罪,而正是在萧何的帮助下,刘邦的家人才能幸免于难。在秦末起义兴起时,刘邦召集家乡父老响应,从沛县起家,后投奔项梁,这期间出谋划策更是离不开萧何。

在刘邦的眼中,萧何不仅是身边的功臣,更是自己的恩人。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萧何虽然没有过奇谋,也没有带过兵,但是萧何的存在却给了刘邦一个安稳的“家”。在刘邦冲出关中之后,是萧何在巴蜀之地经营。

不仅仅安抚百姓,更是源源不断地为刘邦输送粮草与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看出古时战争最重要的便是粮草,而萧何坐镇的情况下,刘邦高枕无忧。除此之外,萧何还辅佐了太子刘盈。此时能够看出,萧何的权力几乎达到了顶峰,具备极强的自主性。

但是萧何从未居功自傲,仍是如履薄冰,凡事必请旨于刘邦,这一点让刘邦能够感觉到自己才是君王。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从实力来看,刘邦不如项羽,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除了垓下合围刘邦并没有获得过大胜。

项羽对刘邦也比较重视,步步紧逼,常常能使刘邦兵断粮绝。但不管何时,萧何总能从后方提供支援。据记载,刘邦与项羽僵持的过程中,曾源源不断地派人慰问萧何。

这其中自然有深意,而萧何也能看清形势,将家族中兄弟子孙全部送到刘邦手下,刘邦对萧何的疑虑至此消失。萧何行事谨慎,始终能使刘邦安心,这就是本事。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在论功行赏时,有人建议应该曹参排在第一位。曹参参战无数,攻克两国与一百二十余县。从攻城拔地来看,曹参有功劳。曹参参与的征战是最多的,无数披甲上阵的结果就是身上负伤无数,这一点曹参有苦劳。

但是正如鄂君所说,曹参跟随刘邦四处征战,不夸张的说全部都是败仗。在曹参的“功劳”下,崤山以东不止一次失去,如果不是刘邦信念坚定,如果不是萧何后方有力,西汉有没有还未可知。

曹参只是个勤劳肯干的武将,他所做的事情换成其他武将也能够做到,仅凭这一点,刘邦便不可能认定其为第一功臣。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在拟定萧何为首要功臣的时候自然有反对者,但是刘邦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

猎人带着猎狗抓兔子,猎狗只是执行者,更重要的是发现目标后撒开绳子的猎人。而曹参就是猎狗,萧何就是撒开绳子的人。

况且,其他人追随刘邦都是三个两个兄弟,而萧何却是动员了家中能够出征的所有男丁。这一点虽然是根源于刘邦的顾虑,但是萧何做事确实到位,不仅仅是刘邦,众大臣也挑不出毛病。如此一来,萧何的第一功臣便水到渠成了。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之上的论断仅仅是从萧何与曹参的功绩来看,没有从刘邦的角度出发。虽然说刘邦做了一个比喻,但是编者认为并没有说出心中真实想法。刘邦南征北战的时候需要人才,能征善战的将领更重要,虽然萧何有功,但毕竟是文臣。但是西汉建立,刘邦登基之后,文臣武将的地位便改观了。刘邦定萧何为第一功臣,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所有臣子知道“武将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在刘邦的心中,武将的地位不仅仅是重要性降低,甚至成为了威胁,毕竟刘邦这样的心理在汉初是有迹可循的。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萧何名列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萧何精通秦国法令,该技能在西汉建立初期具有重要意义。

在刘邦的应允下,萧何面圣可以不用小步疾行,上朝可以佩剑,尽管萧何手无缚鸡之力。

在臣子眼中第一功臣代表着荣誉与地位,但是到了刘邦手中却成为权衡臣子的工具。重文抑武的观念必然存在于刘邦的心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