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话说,在许多古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看砍头的镜头。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其实在古代,死刑的种类繁多,令人触目惊心。如火烧、炮烙、剖心、剔刳(ku)、醢(hai)、腰斩、车裂、磔(zhe)、磬(qing)、踣(bo),阬、定杀、戮(lu)、弃市、凿颠、绞、枭首、凌迟等等。

斩刑只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另外,古代的斩刑也有许多的讲究。

比如,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不能让犯人人头落地,必须要保证犯人的全尸。

那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再打几个滚,而是脖子上的肉还要连着一点。所以,这是对刽子手技术很大的考验。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另外,古人执行死刑一般都会选午时三刻,原因就是,古人认为午时三刻的人间阳气最盛,此时砍头可以避免犯人的鬼魂出来祸害人间,这也是砍头的一个重要规矩。

除了这些,死刑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规矩,一直流传下来,甚至到今天仍然在沿用。

唐《狱官令》就有明确的规定:“诸决大辟罪,皆防援至刑所,囚一人防援二十人,并官给酒食,听亲故辞决,宣告犯状,仍日未后乃行刑。”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一、断头饭

在古代,犯人在行刑前,一般都会有断头饭。

据说,这个做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之后,为了显示自己博大的胸襟,用一顿好饭好菜把造反的大臣送上了断头刑场。后来,这一习惯就开始在各诸侯国流传开来,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断头饭的种类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应该是一碗白米饭,一碗肉再加一碗菜。

另外,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犯人的断头饭中必须搭配有一块生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犯人在经过奈何桥的时候,用这块生肉去喂孟婆养的一条狗,这样才能顺利投胎。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二、犯人和家属的告别

中国古代特殊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国家以亲情为支撑的伦理规范秩序。作为一种统治手段,亲情和伦理道德,一直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循天理,顺人情”,一直是中国古代法律的要求,也是古代司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就是死刑犯在临行前和亲属的告别仪式。

这项制度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在今天世界上保留了死刑的国家中,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

比如在美国一些州,在接到了处决死刑犯人通知的时候,官方会通知家属在死刑犯监狱中,和即将上路的家人在一起度过十二个小时,并可以和死刑犯共进最后的告别饭。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古代死刑犯的碗中,为啥必须放一块腥臭生肉?

死刑犯甚至还可以和自己的配偶在一起,度过一段临终同居的时间。

这个,死前还能给自己留个种儿,确实很人性化,但是总让人感觉怪怪的,你们觉得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