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如果要问孩子在学语文、学历史、写作文、背古文上,有什么制胜法宝?那一定非成语莫属。

成语是传统文化精粹。寥寥数语就涵盖了语言之美、历史典故和传统智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孩子:一时的失败不可怕,懂得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总能等到苦尽甘来。

当孩子学习倦怠,读读“凿壁偷光”的典故,能省下妈妈不少说教;

“水滴石穿”的典故告诉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从小学到中学,一路大大小小的考试里,成语题占的比分也不小。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从业10年的语文老师直言:如果孩子能作文里准确运用成语,增加文采,就能得到阅卷老师3~8分的额外加分。

强大的成语储备,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可是平时学习成语时,往往零散、没规律,孩子要么记不住,要么容易张冠李戴闹笑话。

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推荐一套由人大历史学院教授亲自操刀主编、特级语文教师和国际儿童阅读推广人站台推荐的成语学习大书。

我把这话放这,这套书一出,其他成语书都会黯然失色。

《成语上下五千年》

收入中小学3000+个常用成语

追溯五千年中华大历史

专业、权威、精彩、好读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扎扎实实的6本书,记录了从传说时代到清朝末年,一共3000+个成语及背后的历史典故。

考试常考的,写作文常用的,日常挂在嘴边的成语,书里全都有。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跟传统成语大全相比,它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这套书为孩子们开启了一个学成语的全新视角——

沿着朝代顺序和历史事件,用5000年的历史长线,把一个个零散的成语典故,像串珠子一样串联了起来。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既是一套“成语大全”,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翻开这套书,孩子读到的第一个成语就是:开天辟地。

它是中国古代史的开端,也是上古传说时代的起点。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紧接着,孩子就会读到夏朝-大禹时期的:过门不入;夏桀时期的:勠力同心。

商朝-商纣王时期的: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恶贯满盈。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西周-周武王时期的:爱屋及乌;周成王时期的:未雨绸缪,等等。

之后从春秋 战国 秦朝 楚汉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一直到清朝,依次学到3000+个成语。

了解200多个著名历史事件,阅读150篇国学经典小古文。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整套书内容太丰富、太实用、太震撼。活脱脱就是一部,成语历史大百科。

价格也美好,原价210元,现在团购价仅需99元,马上抱回家!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

成语大全+历史典籍+写作素材库+小百科知识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为什么说这套书一本顶十本?

人大历史学院教授主编

专业、硬核、巧妙,颠覆传统

要说成语书,大多都是划分到语文教辅类。这套《成语上下五千年》特地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徐兆仁教授担任主编,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自古文史不分家,从这套书就能看出来:历史教授亲自操刀的成语大全,对孩子来说,实用性太强:每个成语就是一堂鲜活、立体的历史小课。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我仔细研究了这套书,发现它胜在逻辑编排,非常巧妙、有新意。

以历史朝代发展线索为序,把上下5000年历史以朝代为单位装了进去。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3个步骤,给孩子搭建了一堂生动、趣味的成语历史课堂:

第一步,读目录。哈哈,你没看错。这套书的目录编排,真真是用心了。

翻一翻,沿着目录中间的历史长河,孩子马上就能看到每个成语的朝代出处。读目录的过程,就是了解中华五千年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的过程。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第二步,读朝代历史总述。每个朝代开头都有满满一整个跨页的历史知识。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结尾还附上了皇帝列表+历史大事记,朝代顺序、君王信息、大事年表等,一目了然。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一套书读下来,孩子对历朝历代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就有了一个大概印象和总体了解。

第三步才是正式学成语。以朝代为单位,了解成语典故的来历、释义和应用场景。往往2~4个成语,就能串联起一个朝代的兴衰。

打个比方,汉高祖时期就贡献了4个成语:

⊙ 运筹帷幄,讲的是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时,当着群臣的面夸奖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肝脑涂地,原义是刘邦迁都关中,在洛阳大肆修建都城,遭到了一个叫娄敬的士卒毫不留情面地批评。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他说:“自从陛下在沛县,召集三千兵卒,后来历经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得百姓们横尸遍野、肝脑涂地。这种情况下,还要与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比排场,我私下以为这不可取。”

⊙ 多多益善,则讲到了韩信功高盖主的历史故事。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有一次韩信与刘邦讨论在军事才能问题。刘邦先问韩信:“以我的能耐,可以统领多少将士?”自恃功高的韩信丝毫不顾及领导面子,直接说:“您水平有限,顶多带十万兵。”

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则用自信到嚣张的语气说:“凭我的本事,自然是越多越好。”一席话让刘邦很不爽,也为后来韩信被杀埋下伏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萧何和韩信的故事,讲述了汉高祖刘邦的崛起和吕后的专权全过程。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学会这4个成语,孩子对汉高祖刘邦本人、以及他如何在张良、韩信、萧何的帮助下得到江山,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看似学成语,实则学历史、读人物,作文素材+人物传记+历史大事件,全都牢牢记在脑海里了。

从此告别碎片式学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记不牢、不会用。

成语穿起中国史,文史打通大语文

5大创意板块

从此历史不硬背、写作不犯难

书中给每个成语都配置了五大创意板块。包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