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历朝历代的宫廷政变,不管是老子杀儿子,还是儿子杀老子,为了维持胜利一方的天命正确性,失败者的下场,不是血溅当场,就是一杯毒酒或是三尺白绫。

而与手段酷烈的吕后和武则天齐名的慈禧太后,竟然在发动戊戌政变之后还让光绪继续当傀儡小皇帝,则是出人意料了。

是老佛爷忽然动了善心了吗?其实,她早就准备第一时间除掉作为维新派旗帜的光绪皇帝了。因为政变之后,很快就传出了光绪重病的消息。

重病,就是得了随时会死的病。这是光绪未死但舆论先行。

但是被捏在慈禧手心里的光绪为何能又憋屈地活了十年呢,除了一些大臣有话说外,更是西方列强干涉的结果。

当然,这种干涉本身是一种口头威胁性质,只是内忧外患下的慈禧怕了。

不过,等到慈禧自己要死了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于是,竟然没被虐待致死的光绪也就必须死了,还是必须死在她前面。

没有慈禧的权力欲就没有光绪皇帝

光绪能当皇帝必须得感谢慈禧。已经垂帘听政14年的慈禧,在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为了不交出手中大权,时常将“守祖宗成法”挂在嘴边的她竟然做出了“变法”。

中国历史上,皇帝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儿子的话,都会选立一个皇室近亲作为嗣子,而后继承皇位。但是这样的话,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慈禧就要升格成为太皇太后了,势必要让出权力给同治的皇后,因为人家才是正经的皇太后。

于是,慈禧的办法就是不给同治立嗣,而是选了同治帝载淳的叔伯弟弟,也是自己外甥的载湉当了皇帝。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光绪皇帝真算是眉清目秀的

莫名其妙就当了皇帝的光绪继位时才四岁,朝廷上下的大权自然仍然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

即便是光绪大婚后,慈禧归政,光绪皇帝也还是一个傀儡摆设。

“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

重要的事情,光绪看完奏折后一定要让慈禧拿主意。

根据现有史料看,最初,光绪和慈禧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光绪还是很听慈禧这个既是婶子又是姨的话的。

但是,掌权的皇太后和长大的皇帝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单纯两个人的问题,他们身后的那些人都有各自的政治诉求,利益矛盾突出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也就是所谓的“太后党”和“帝党”。

而被众人推着向前的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在甲午战争时开始暴露。

慈禧说了 谁让我今天不高兴 我就让谁一辈子不高兴

甲午战争爆发后,一开始,还真没什么帝党后党之争,因为无论是光绪还是慈禧,都是主战的。

慈禧这一辈子也算是经过战火考验了。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陪着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之后在她主政的“同治中兴”那段时间里,先有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又有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所以在慈禧眼里,大清朝的军事力量在亚洲还是很强的。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慈禧太后

而日本,在慈禧看来,就是一“蕞尔小国”,所以她开始也是主战的,甚至警告知晓形势的李鸿章的朝廷重臣们,“不准有示弱语。”

但是,刚一接战,朝鲜就丢了,数万大军丢盔卸甲败退回国。

年轻气盛的光绪当然想要打到底,可是慈禧不愿意,因为全大清都在为她的六十大寿做准备。

打仗需要钱啊,可是一边一面倒地失败,一边慈禧还要大修颐和园,于是光绪就劝慈禧,园子咱们就别修了。慈禧一听当然就怒了,

“甲午六月,高丽军事既起,帝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太后大怒,自是至乙未九月间,凡十余月,不与帝交一言。”——《清史纪事本末》

太后老佛爷不仅是不搭理皇帝,对于那些要求她节俭办大寿的人,直接就说了,

“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而随着败战的继续,慈禧的想法变了,她不想再打下去了。可是登基以来没吃过败战的光绪不干,仍然极力主战。

这时候,慈禧放大招了,你这小皇帝不是跟我作对吗,那就从你身边的人开收拾

,“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

正是因为战局不利,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激化了,也等于是帝党和后党之间激烈碰撞起来。

当然,手里没啥实权的光绪,小胳膊拧不过慈禧的大腿。最后虽然日方已经后继乏力,但大清朝不想打了,于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光绪:不给权我就退位 慈禧:早就不想让你坐了

堂堂上国竟然被一“蕞尔小国”打败,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当然想着奋发图强。可现实在那摆着,虽然他已经亲政数年,但是他没权啊。即便是不涉及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长大了的皇帝当然会想收回权力。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光绪终是死在了慈禧前面

洋务运动搞了二三十年了,国人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面对颓势,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甚至在甲午战争后期,就有不少朝臣要求慈禧真正放权给光绪。

“皇太后既归政皇上,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光绪朝东华录》

得到了大批人支持的光绪

,“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

但是,这不是他想就行的,慈禧还在上面坐着呢。终于,光绪忍不住率先发难了。

1898年初,根据苏继祖《戊戌变法》的记载,光绪通过重臣奕劻告诉慈禧,“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慈禧也毫不客气地直接回答说,“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

不过也许是因为光绪毕竟是皇帝,慈禧还不清楚那些依附于自己的满清保守派最后会站在谁一边,于是后来又说,“由他去办,办不出模样再说。”显然,慈禧清楚,光绪要变革,一定会触动很多权贵尤其是保守派权贵的利益。

果然,暗流涌动之下,看似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不过百日而终结,史称“百日维新”。帝党的维新派死的死,逃的逃,而光绪直接被慈禧完全控制了。

光绪政变后说自己病重 坊间早传出他得了花柳病

就在戊戌政变的第四天,也就是1898年9月25日(本文使用阳历),清廷扔出了一颗炸弹,就是光绪病重。而且怕天下人不相信,还是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的上谕,

“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

而为了增加可信度,上谕中更是要求全国上下保荐名医,给自己治病。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而且光绪才二十多岁,以后日子长着呢。就如日本记者所言,

“满洲人之意,以为西后既老,光绪方壮,若太后一旦死,恐光绪复政,不利于己,故不如及西后在时,绝其根也。”

并且在官方公告之前,清朝廷更是先一步做了舆论战,就是传播各种谣言。而且谣言早在戊戌变法时就有了,可见慈禧一派早有预谋。

“北京谣言极多, 皆言皇上病重, 初言患淋症, 继言患腹泻症, 继言患遗精症, 继言患咳嗽症, 皆云自内务府太医传出, 确凿有据。或言张荫桓进红丸, 或言康有为进红丸。”

这种谣言完全就是对光绪皇帝的人身攻击了,都不需要刻意推波助澜,非常适合喜爱宫闱秘闻的人自发传播。而且还将维新派牵扯进去,完全是一石二鸟之计。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十一国公使与清朝政府代表

在华外交官们,都是中国通,9月21日戊戌政变后第一件时间想到的就是光绪皇帝只怕是性命不保。

9月23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就给英国首相发了电文,说光绪皇帝死了。

但在25日,见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招名医的上谕后,列强的在华外交官们就开始有所行动了。就如一英国人所言,他们的目的自然是要保光绪。

“人们认为皇帝如果还活着的话,他的处境也是危险的。各国使馆都在寻求良方,站在皇帝这一边,出面干预并能获得成功。”

英国驻华公使更是对清廷称

,“假如光绪帝在这政局变化之际死去,将在西洋各国之间产生非常不利于中国的后果。”

列强哪有什么好心 只是想扶持一个听话的皇帝

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在内,都是让大清朝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元凶,这时候为何想要插手保光绪呢?理由也简单,除了日本和俄国之外,西方列强没有想过从领土方面瓜分中国,他们想要的是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比慈禧保守的政治理念,列强认为她阻碍了在中国的利益与商业发展。而主张变革的光绪比较倾向西方,尤其是英国和日本。所以列强认为让年轻的光绪活着更有利,日后慈禧一死或是局势有变,比较听话的光绪就能真正掌握大权,这算是一种长远的政治投资。

所以在政变后,慈禧没能第一时间除掉光绪,那么,光绪在列强的干预下就很难死了。因为政变的第二天,英国就通知驻华海军负责人西摩中将率舰队到大沽等候。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康有为与梁启超

而逃出生天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则马上找到了英国人和日本人求助。

“明知他邦干预内政,非本邦之福,然日暮途远,不得不倒行逆施。”

但此时首先要看看光绪是不是活着,活着的皇帝才有价值。所以一开始列强们的态度实则很暧昧,即便是英国舰队已经到了大沽,仍对清廷说是,“英国舰队虽受命开往天津,但仅为防备万一,并非有意采取什么行动。”

只是清廷内廷消息封锁十分严密,外国人的触手伸不进去,无非得知光绪生死。不过这时候,清朝的重臣们可坐不住了。

坐镇江南的两江总督刘坤一上书《太后训政保护圣躬疏》,说道,“国家不幸,遭此大变,经权之说须慎,中外之口宜防,现在谣诼纷腾,人情危惧,强邻环视,难免借起兵端,伏愿皇太后、皇上慈孝相孚,以慰天下臣民尊亲共戴之忱。”

此时离戊戌政变已经过去十余日,各路人等一见刘坤一上书提到了皇上,就明白了,光绪皇帝现在还没死。

于是,列强的外交官们就开始行动了。

最毒妇人心的话都说了 还扬言调兵三十万来华

光绪虽然暂时未死,可是他还“病重”呢,也就代表他可能随时会死去。所以列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人们都知道光绪没病。

外交也是需要突破口的,于是列强的驻沪领事们找到了大清朝铁路大臣盛宣怀,先向他询问光绪的安危。

盛宣怀很外交口吻地就说了,各位听到的都是谣言,废立皇帝是没影的事。

列强们这时就是上门施压来了,英国驻沪领事就说了,“最毒妇人心,英亦有此语。”意思是他们早就知道慈禧的心思了。随后他开始真正威胁了,“或竟有此举,中国必纷乱,各国不能默尔。“如何算是不沉默呢,“于一月内,英可调印度兵三十万来华。”

列强们的狠话是放出去了,而且同时也采取了军事行动施压,在拜会了盛宣怀后,10月9日,英、俄、法等国军队开进了北京使馆。清朝一开始还挺硬,说要随时派兵阻止外国鬼子出来。但随即态度就软了。

10月15日,总理衙门大臣奕劻出面会约见了英国大使,就是告诉他光绪现在身体恢复了,

“光绪的健康大为增进, 且常和西太后一同听政。”

但是“最毒妇人心”的话都说出去了,列强们自然怕慈禧说假话,于是再一次公然干涉清朝内政,要求让他们的医生给光绪看病。

本来这是一个十分无理的要求,史上还没有人洋人入宫给皇帝看病,但此时的慈禧应该放弃了立刻废掉光绪的想法,竟然同意了。

法国医生就这样见到了光绪,看病之后,认为光绪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

就这样,为了保守派或者顽固派的利益,慈禧本来应该立刻就杀掉光绪的,可是最终在列强的干涉下,光绪没死。

但是慈禧只不过施了一个缓兵之计,只过了两个月就对外声光绪没儿子,所以要立储,这就等于是随时可以废掉光绪了。

而这一次又是在重臣们的集体反对和列强的干涉下,慈禧没能成功废立皇帝。但这也激起了老妇人的血性,也才有了其后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北京之劫难。

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没立刻杀掉光绪?谣言都造了 却被列强吓住了

八国联军

光绪皇帝病重,而后不治驾崩,应该是慈禧一党最初的脚本,省的日后史书留下弑君罪名。只不过他们没想到,列强们居然会直接要干涉大清朝的内政。

列强们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当好人,而是一切以他们在华的实际利益出发,毕竟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和他们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一旦换一个皇上,条约很可能作废,“今帝以二十余年君主,历与我立约,将焉置之?”

参考资料 《清史纪事本末》《光绪朝东华录》《戊戌变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