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和刘伯温身上都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掐指一算就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在古代的诸多谋士中,这两人也是出类拔萃的,那么他们之间到底谁最厉害呢?那史书中的诸葛亮是个怎么样的人,到底有没有才能,演义中无所不能的他又为何没能帮助刘备统一三国呢?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都听过一句话,那就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句话可以说是诠释了他们的一生成就。那么,诸葛亮作为三国时代最顶尖的谋士,为何无法助刘备统一三国呢?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对诸葛亮一生的功过得失有着独到的见解。就让我们抛开已知的艺术形象,随着毛主席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其一,诸葛亮身为主帅,不懂得关键时刻亲临战场策应战事。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主席在读《资治通鉴》时,对书中关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有过批注,在马谡失街亭这一段下面作了如下批注:“初战,亮宜自临阵”。从战略大局上来看,街亭一战可以说是北伐成败的关键,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诸葛亮更应该亲临街亭以策应战事。当初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其二,用人不当,更不懂得培养人才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记载:“初,越太守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中原,只有第一次最接近成功,可惜最终却因为街亭之战的失败而退兵。而街亭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临终曾对诸葛亮有遗言,留下了“马谡不堪大用”的告诫。可诸葛亮因为和马谡私交很好,最后还是枉顾刘备遗言,任用纸上谈兵的马谡去守街亭,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除了用人不当之外,诸葛亮还事事亲力亲为,看起来是呕心沥血之举,实际上却忽视了蜀汉人才的培养,年轻人才得不到锻炼的机会。等到蜀汉后期时,这个弊端就暴露出来,以至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反观魏、吴两国,在人才建设方面就做得很好,比如周瑜去世后,东吴大都督一任比一任厉害。

其三,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其实就是犯了这个战略错误,因为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会让刘备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

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这是吸收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决策。而正是这些失误,导致他无法助刘备统一三国。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诸葛亮的这个规划并没有成功,虽然他也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可后来形势的发展却并没有像他在《隆中对》中说的那样智珠在握。关于诸葛亮失败的原因,主席曾评价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刘备本就兵弱,荆、益二州更是相距甚远,在如此情况下还三分兵力,那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注定要失败的。但人无完人,虽然诸葛亮身上存在三个缺陷,但毛主席也肯定了他身上的一些优点,比如他身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发明创造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主席总结出有三点,注定无法助蜀汉统一

其实这三个缺点,诸葛亮自己恐怕也知道,而且他也一直想要做出改变。比如主席在《资治通鉴·魏纪四》中批注:“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看来诸葛亮也知道自己当初的失误,所以此后每逢重要战事都要亲临指挥。可是因为他一开始的策略就走入了误区,再加上夷陵之战对蜀汉实力的打击太大,使得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助蜀汉统一天下的大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