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与呐喊——2021年度书单
2021年,我尝试养成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未能下笔如有神,却领略到斗室之外的诸多风景。年度书单的选取较为个人化,以非虚构内容为主。
书单作者:Kinson
《却将谈笑洗苍凉: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三编》
作者:姜鸣

1
晚清的政局与人物,在动荡年代之中自带历史的纵深感。
书起马嘉理事件,在清廷的外交失败后,中英之间的谈判愈加艰难。当时清廷对于英国和日本使节的基本看法便是“他们系简第一等坏人来中国作哄”,不得已签订的《烟台条约》佐证了这般判断。
而后书中从异常天象引发政治斗争、胡雪岩破产、张佩纶、李鸿章等重臣的最后生涯入手,从政治、经济和生活等层面加以解读,以小见大,展现出超越史实文本之外的新颖思路。
作者对于历史涉及的地点尽可能做到了现场踏访,因而带给读者更多关于人文氛围的感受和古今交汇的感动。
总体而言,该书兼顾史实而行文流畅,对于文史爱好者而言阅读门槛较低,前作《天公不语对枯棋》和《秋风宝剑孤臣泪》同样不容错过。
《图瓦大地》
作者:鲍尔吉·原野
2
我对于图瓦共和国的了解不多,只是偶尔看到一些livehouse的演出信息中提及,来自那里的乐队独具特色,近年来在民谣领域有不少佳作问世。
该书既是一部游记,也是一首写给图瓦大地和人民的情歌。仅有20万人口的图瓦共和国,在我的认知当中自然是个小国,但是世居此地的人们并不纠结国土宽阔与否,在南西伯利亚过着偏安一隅的生活。
作者的文笔无需质疑,无论随意翻开哪一页,都能令人嗅到山林与松塔的气息。
《西藏天空》
作者:阿来
3
《西藏天空》同名的故事早已拍成电影上映,而阅读文本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故事聚焦解放前后的社会变革与人们的个人成长,节奏较慢,相比《尘埃落定》似乎少了些生猛,显得温和。
我应该承认,阅读遥远时空中发生的故事时,总有一丝猎奇心。西方世界时常用东方主义解读他们眼中的异质文化,试图展现想象中的奇观。而作者在书中写出了普遍性,即人类共同的处境,因而能够引发来自不同背景读者的共鸣。
《再会,老北京:一座转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
作者:迈克尔·麦尔
4
我在北京长大,零几年的时候,有一次学校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围绕“京味语言的魅力”展开。当时不少学生都挺高兴,觉得不容易跑题,写够字数便是了。
读这本书时我想起了当时写作文时候的感受,古老的京城有着独到的魅力,同时也有些许凌乱和烟霾。
印象中,不少胡同里的老旧危房中都曾住过些“体验生活”的老外。作者的视角与何伟有不少共通之处,书中展现了西方人眼中有趣的北京老城,回顾胡同和市民文化的发展脉络。修缮和整治对于改善市容市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隐去了许多市井趣味。应当说,阅读本书有种一秒穿越到童年的怀旧趣味。
《东北游记》
5
了解到这本书的存在,是在B站看纪录片《拯救东北1910——晚晴大鼠疫110周年考察纪行》时留意到一条弹幕,提及《东北游记》记叙的故事和纪录片中涉及的位置离得不远。
作者在东北的行程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入乡随俗,探索着近代以来这片土地的变迁。留在荒地村的人们渐渐对他打开话匣子,让他有机会学会砍价和闲谈,找到生活的乐趣。
在很多地方,传统都在流失。而东北流失的不仅仅是传统,更是年轻人。年轻人前往经济发达的地方谋求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东北的兴衰荣辱见证了这个国家的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虽为译著,并无聱牙佶屈之感,行文幽默而不失严谨。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作者:刘子超
6
作者在帝国卫星一般的中亚诸国探访,旅途之中遇到了许多人和事。他有朋友与美酒,但身边依然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孤独。
譬如,承受着国家和婚姻双重解体的中年人为了填补空白的时光,接待为数不多的旅客,执意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黄瓜三明治称为“苏联料理”。再譬如,吉尔吉斯人以作家艾特玛托付为傲,认为那是苏联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然而他并不受西方世界待见。热爱写作的中亚年轻人们,也不再愿意使用俄语了。唯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发表在美国期刊上能让他们欢呼雀跃。
不过,这并不是一本被失意弥漫的书。中亚各国的人们纵使有着的失落之感,他们也还有新的希望,那便是古丝绸之路逐渐换发的生机。
在书中最后的章节,在终日繁忙的霍尔果斯口岸,资金正在流动,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古老的中亚一定会迎来不同以往的命运,那不仅是“卫星”们的未来,更是中国的未来。
《摇滚乐全史》
作者:虎子
7
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深吸了一口气。
听摇滚乐已经有十几年了,相关的文字作品也已经看过不少,能被称为“全史”的著作,将会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书中不仅展现了各个流派的音乐特点,更着重描绘出摇滚乐诞生前夜的社会历史图景。布鲁斯的不断发展最终催生了摇滚乐这个不羁的“孩子”,而后便有了随着时政和思潮不断变化的摇滚乐风格。
毫无疑问,作者对于音乐流派的渊源有着细腻的认知,只是或许由于出版的要求,其中涉及到的乐队的中文译名看上去十分正式,或者说官方味道太浓了。不少中文名和乐迷们平时闲谈时惯用的代称区别较大,读来有种陌生感。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作者:陈喜年
8
这本书相当火,但我并不想叫它“爆款”。
除去宣传因素,其中受人关注的重点在于作者的真诚和敏感。我相信经过时间的考验后,此书依旧会受到读者们的重视。
矿洞就像是这个世界的一种“背面”,其中有太多艰辛,蕴含着力量和痛苦。底层人民的呐喊掷地有声,书页之间足见生活的风霜。
在非虚构写作被人们不断重视的时代,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这样源自真实生命体验的文字。
《小说稗类》
作者:张大春
9
这本书就像是优秀小说家的弹药库,其中可见作者思路奔逸,素材完备,而又极为难得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
小说并不小,而“稗”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有着野蛮生长、不受拘束的属性。书中有云,每个提笔讲故事的人都注定与小说势遥遥相对,甚至雾里看花。小说的写作技法已经被太多人描摹过了,而小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层面上的影响,还有待人们持续关注和思考。
我越是想要把书中涉及到的概念弄明白,给自己列的书单就越长。例如,其中有两章都以《老残游记》举例,而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过,现在看来只能争取明年完成任务了。
《韩剧如何讲故事》
作者:郑淑
10
这是本薄薄的小书,主要讲述了韩剧这种商品完成的工序,同时展现了近年来媒体环境的变化。观众们的胃口越来越刁钻,讲故事的人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把握住以内容为核心,才能在市场的厮杀之中获得一席之地。赢得观众的共情,重视代入感,是创作者越来越重视的要素。
相比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书中原理性的论述并不多,使用的实例更有时代感,不过思路上是殊途同归。
若是对于同类的书感兴趣,以学习故事创作为目的,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的《这样写出好故事》同样值得一读。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作者:李诞
11
脱口秀类的节目风头很盛,演员们语出惊人时常上热搜,我便有兴趣看一看相关的综艺,咂摸出一些段子的意趣,找来李诞这本书看一看。
“是不是做同事无所谓,可以做竞品。”
前言中的这句话很有意思,而正文里很多经验和感悟更加有趣。例如,要努力写逐字稿、不用谐音梗;要做到天天写,还要请更厉害的人改稿。
其实这类经验之谈,和很多网文作者愿意强调的笔不能停、开书之前精修开头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李诞的说法更诙谐一些,行文自带节奏,更加强调共情。
在每个行业,能做到顶尖的人都必然有独到之处,因此我想从事其他行业的朋友们也可以翻翻看,几万字的小书完全值得一气呵成读完。
往期推荐
1.【书鱼书单】玄学/风水书单(耽美5篇,言情1篇)
2.【2021晨曦杯】《一银币一磅的恶魔》:两位美强惨的相互救赎
3.【作者亲推】《最终诊断》:拼尽全力和死神斗智斗勇!永远斗下去,才是我活着的意义
4.【书鱼书单】馨梦的2021年度网文书单——杂食与大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