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的冬天
卖糖葫芦的,永远是一景
老保定最传统的糖葫芦
是用山里红串起来的那种
大雪纷飞的时候
一颗颗裹着糖衣的红果果
让枯燥的冬天有了色彩
迎着腊月的寒风,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
连着江米纸一起吃糖葫芦的样子
大概应属于过年时候
最富有怀旧色彩的一幅年画了
过年为啥要吃冰糖葫芦呢
据说,最早的糖葫芦
一串只有两个山里红
上面的小,下面的大
山楂外面蘸糖
中间用一根竹签穿起
因那摞起的糖蘸的大小两个山楂形状酷似葫芦
故名糖葫芦
山里红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前景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福气、利禄滚滚而来
吃糖葫芦也就寓意明年有个好彩头
保定满族何记糖葫芦
在保定可是响当当的名气
它的第四代传人何栓子制作的糖葫芦
被当时的朝廷看中,常常被宣进宫
得到了老佛爷慈禧的喜爱
因此堪称糖葫芦中的“贵族”
如今满族何记糖葫芦已历经八代传承
第八代传承人仇金红说
听上一辈讲,满族人管糖葫芦叫“蜜旦旦”
进贡时,名字更有讲究,
要根据食材、造型的不同,起不同的名字
葡萄做的叫“珍珠”、黄瓜做的叫“翡翠”、核桃做的叫“琥珀”
何家祖辈还根据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
做出有人物造型的糖葫芦
如“刘关张三结义”用麻山药制作刘备的白脸
用红山楂制作关羽的红脸
用黑豆沙制作张飞的黑脸
精巧细致,堪称工艺品
说起做糖葫芦,那可是何家的家传绝活
洗果儿、挖胡儿、穿串儿、熬糖
都是辈辈传下来的手艺
一蘸、一转、一提、一放
一支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就完成了
干净漂亮,吃起来又入口酥脆,不会粘牙
让人称绝的是
如果不小心把糖葫芦掉在了地上
只须捡起来吹一吹,沾上的沙土会被吹掉
不像有些糖葫芦,只要沾上一点土
立刻变成灰蛋蛋,一来二去
人们赞其神奇
便送一雅号:“玻璃糖葫芦”
一串糖葫芦 八代不了情
他们用勤劳的奋斗和朴实的坚持
守护着老手艺人那份纯粹动人的初心
编 辑:张天宇
视 频:赵琳
配 音:邵静
编 审:赵琳 孟趁景
监 制:夏红星
本文为保定日报社旗下媒体《莲池周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