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的一条小巷,一座碑坊,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在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和同仁医院之间,有一条名叫“东交民巷”的小巷;在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的正南方,有座名叫“保卫和平”的石碑坊,就是这一条小巷,一座石碑坊,见证了中国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北京的一条小巷,一座碑坊,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保卫和平”石碑坊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全长1552米,元朝时,是南北粮运的交通要道,因此而得名“东江米巷”,后来清政府在此处设立鸿胪寺和会同馆,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自从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四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后,所有与清政府有来往的国家纷纷将大使馆设立在“东江米巷”。

“东江米巷”两端分别连通天安门广场和崇文门内大街,是清朝皇亲国戚聚集地,列强们在此设置大使馆,是在无能的清政府心脏上,插了一把刀子。

从1861年起,英国公使入住淳亲王府(道光皇帝第七子铁帽子醇亲王奕譞的府邸);法国公使入住安郡王府(努尔哈赤之孙安郡王岳乐的府邸);美国公使入住美国公民“卫三畏”(美国最早来华的传教士)的“私宅”;俄国公使入住1727年根据中俄双方签订的《恰克图条约》,建起的一座东正教教堂。

这时的“东江米巷”,虽然主权仍归清政府所有,其实早已“形同虚设”,在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东江米巷”已经入住了英、俄、日、法、意、美、德、奥地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公使。

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英、俄、日、法、意、美、德、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为名,实为瓜分和掠夺中国,对中国发动了武装侵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北京的一条小巷,一座碑坊,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1900年,侵略者 英-美-澳-印-德-法-奥-意-倭九国士兵,摄于北京

1900年6月14日下午,德国公使克林德,率领士兵出“东江米巷”恣意寻衅,看见义和团民众在练拳习武,下令开枪,射杀20多名中国人。

1900年6月23日上午9时,清政府准备与列强开战,在开战前,照会了“东江米巷”里的各国公使,出于“人道立场”,清政府保证会护送外国人前往天津,并要求其在24小时内给答复。“东江米巷”里的外国人,想要与已攻陷天津的“八国联军”做“里应外合”的图谋,拒不撤离“东江米巷”,并且于6月23日上午8时,向清廷提出抗议。

德国公使克林德,更是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带着一名翻译乘轿子,气势汹汹,直奔总理衙门而来,在经过东单牌楼时,被在此巡逻的清军“恩海”拦住,不可一世的克林德在轿中开枪,恩海开枪还击,克林德当场毙命,杀死克林德后,恩海将其身上值钱的东西搜走逃了。

1900年8月17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任八国联军总司令;10月17日,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将八国联军总司令部,设在紫禁城!

北京的一条小巷,一座碑坊,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在八国联军中,德国军队最冷血残酷,他们不急着抢夺宝物,而是想着怎样更大更多地掠夺中国的土地与资源,德国公使克林德“被刺”成了德国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手中攥的重要“砝码”,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打算以此为由,逼迫清政府交出“杀人凶手”。

当时清政府也不知道“刺杀”德国公使克林德的是何人,这时候“跳梁小丑”在清内部不知安插了多少“眼线”的日本间谍,给出了线索,原来日本间谍在一处当铺中,找到了克林德的遗物,顺藤摸瓜寻到了杀人凶人“恩海”。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清兵“恩海”,就这样被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为了平息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雷霆之怒”,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把“恩海”交给了德国士兵。

1900年12月31日这天,东四到东单的大街上,挤满了为好汉“恩海”送行的老百姓,押解“恩海”的刑车所过之处,百姓边哭边骂。

即将赴刑场的“恩海”面不改色,悲壮地走下刑车,刑架四周挤满了手持酒碗为其壮行的民众。“恩海”接过一碗酒,一饮而尽,挺直腰板,高声呼喊:“是我杀死了克林德,他在我们土地上做恶,罪有应得!我死之后,希望大家记住,只要有人想在中国的土地上逞凶杀人,不管是他什么人,必须回敬他一枪!”刑场下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

北京的一条小巷,一座碑坊,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英雄“恩海”被捕

1901年9月7日,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美、德、法、俄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作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东单牌楼,修建一座品级相当的石牌坊。

《辛丑条约》后,“东江米巷”彻底成了列强们的领地,列强们拆除了里面的中式建筑,纷纷盖起了自己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并将“东江米巷”称作“使馆街”,中国人称其为“东交民巷”。

在“东交民巷”外一道6米高的高墙上,写着这样一通布告:“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还有这样一条侮辱性的规定:中国人不得入内!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早就憋着一口气的北京人,把“克林德牌坊”拆除,将其迁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为《公理战胜》牌坊。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没能收回东交民巷的主权,这里依然是外国人的领地,中国人依然无法入内。

1949年2月3日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毛主席命令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时,必须要经过东交民巷,宣示主权,东交民巷各式西洋建筑的门口,站满了喜气洋洋的中国人,中国人近半个世纪不能踏足东交民巷的耻辱,在这一天终于被洗刷了!

1952年10月2日,为了纪念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也为了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功绩,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为“保卫和平坊”。

自此,站起来的中国人,不再惧怕任何“豺狼”!

北京的一条小巷,一座碑坊,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荣辱与沧桑

东交民巷里,曾经的大使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