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精绝故地藏奇锦 吹尽黄沙始到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在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和若羌小河墓地、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入选。这些入选的新疆考古发现生动阐释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之地,也展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之绚烂多彩。

尼雅遗址中,有件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精绝故地藏奇锦 吹尽黄沙始到金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被疯狂盗挖的遗址上抢救性发掘

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源于昆仑山山脉的尼雅河在流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途中,曾创造了一片繁荣的绿洲,滋养出一个在汉代丝绸之路南道上有重要地位的城郭。

约2000多年后,中日尼雅考古合作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尼雅遗址,终于明确了这个在史书中出现,却消失在战火与沙埋中的绿洲城郭——精绝。

始于1988年的联合考察发掘工作,在一片于20世纪初就曾被疯狂盗掘的遗址上进行。从1901年英国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到达尼雅开始,一批批来自国外的掠夺者从这里盗走了不计其数的各种文字简牍文书、武器、乐器、织品、饰物,留下的是大量被破坏的废墟。

通往尼雅遗址的考察之路无比坎坷。考古队员回忆,沙漠里车走不了,只能靠骆驼,有时候30公里的路要走3天,狂风随时改变着沙漠的样貌,标注方向都是很艰难的事。但对尼雅遗址的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队员们要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抢时间,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老一辈考古工作者的调查资料积累,终于走进了尼雅。

联合考察队的任务不仅是考古发掘,重点是要抢救和保护这里众多的文化遗存。除了墓葬外,队员还对遗址中的宅院、佛寺、作坊、陶窑、果园、水渠、古桥、冶炼等遗迹精心编号记录和留存。

在1988年至1997年共计9次的发掘中,队员清理出大量建筑构件,汉文、佉卢文简牍文书和佛教壁画、钱币、陶器、木器、纺织品、饰物,以及麦、糜谷、肉、瓜等食物遗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精绝故地藏奇锦 吹尽黄沙始到金

遗址中的雕花门柱。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锦护臂折射西域各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出现,就发生在对尼雅遗址95MNⅠ号墓地8号木棺的抢救性发掘中。

这座墓地之前似乎未被盗掘过,但风沙的侵蚀已让它的部分木棺暴露在外。考古队员在打开一具半朽的木棺时,一块五彩斑斓的织锦便映入眼帘,它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经过查看,考古队员初步判定木棺中是一对合葬的夫妻,因为随葬品丰厚,且他们穿着写有“延年益寿长葆子孙”“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等吉祥语的织锦衣物,所以认为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精绝贵族首领。

随葬品中还有陶器、木器、镜袋、弓箭、箭筒及干化的食物,因为遗址处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下,所以它们保存较好。

锦护臂戴在木棺中男性的右臂上,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面锦织造用白、青、黑、赤、黄五色丝,它的五重平纹织法代表了汉代织锦的最高水平,经线密度达到220根/厘米,纬线密度达到24根/厘米。

在锦上缭绕的云气骨架中,队员们可以辨认出用汉代隶书织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它是中国传统天文星占的占辞,是古人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变化后总结的占辞术语,体现了汉代阴阳五行思想。

在古代,天文观星由中央政权专设机构掌管,从而确保神圣性与合法性,中央政权对五星占辞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这件织锦护臂应该是由专设机构织造的,后赐予了精绝贵族首领,证明了汉代中央政权对当地的管辖。

织锦的图案上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禽瑞兽,还有云纹、象征太阳的圆形纹,织锦护臂成为随葬品,鲜明地折射出西域各地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与认同。

锦护臂主人或参与过汉征讨南羌

与这个锦护臂一同出土的还有一片织着“讨南羌”字样的锦料残片,与锦护臂的用料一致,研究人员根据史实分析,两件织物如果拼在一起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在《汉书·赵充国传》等多部史书里,都曾记载过汉代中央政权与羌的战争。考古专家根据史料与地理位置推测,精绝也是受南羌侵扰的地方,8号墓的男性作为精绝贵族首领很可能参与过汉征讨南羌,为国家尽责。

因为本身重要的价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收藏于新疆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2002年进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受到特别保护。

尼雅遗址是汉代织锦遗存的宝库,除了这条织锦护臂外,这里出土的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元和元年锦囊、金池凤锦等都是汉至魏晋时期织锦工艺的高水平代表。

出土于尼雅遗址的文物,呈现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初当地的社会百态,有比较成熟的种植、畜牧、酿造、纺织和冶炼等行业。

作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现存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群,尼雅遗址实证了历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的历史真实,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地区。针对它的考古发掘成果,使有近百年历史的尼雅考古学研究、丝路汉晋考古学研究走向了一个新阶段,并有力推动了中国治理边疆历史、新疆地区历史、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遗址外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