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台湾一直都是我国领土,台湾当地百姓也都是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内地百姓移民过去的。两岸同文同种,血浓于水,任何时候都是一家人。但是台湾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受到各方势力的觊觎,长时间被分裂出祖国。解放战争末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岛,凭借台湾岛和大陆抗衡,使台湾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归。

1949年1月,虽然当时蒋介石手里还有半壁江山,但是他已经考虑好把台湾作为国民党的最后栖身之地,还把舟山群岛,海南岛,台湾岛作为一个海上封锁链,使其成为封锁包围大陆的战略基地。为了实现其计划,蒋介石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积极在金门,妈祖一带设防,修建机场,港口,还有防御工事,以便国民党军大举撤离台湾,蒋介石还下令将上海的中央银行大批黄金,银元和美钞秘密运往台湾。
早在渡江战役之前,解放军就已经着手准备解放台湾了。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之后,解放军开始具体制定解放台湾的方案。台湾和内地不同,台湾海峡虽然不长,但是也不短,而且解放军是以陆军起家,海军力量和空军力量在当时几乎为零,解放台湾的难度可想而知。
上海解放之后,粟裕被任命为攻台总指挥,组织攻台战役。当时蒋介石把所有兵力分别部署在了舟山群岛,台湾岛,海南岛等沿海多个岛屿上,准备封锁大陆,但越是分兵把守,越容易被各个击破。当时台湾本岛只有7个军14万人的兵力,粟裕最初准备用8个军20万人对台湾发动进攻,准备解放台湾。但是蒋介石很快感到了兵力的薄弱,从日本招募了两万名雇佣军。
日军到达台湾之后,又增加了攻打台湾的难度,原来准备的八个军肯定是不够的,于是粟裕又做了兵力调整。但是随着海南岛战役,舟山群岛的胜利结束,这两个地区先后有20万国民党军又撤退到了台湾本岛,只是台湾本岛的兵力增加了一倍,增加到了40万人之众,台湾这时候真成了一个硬核桃。粟裕开始第三次修改作战计划,将各个军的兵力进行大幅度扩充,并将攻台总兵力增加到12军共50万人的兵力,第一批次攻打台湾的兵力也增加到了15万人。为了增加海空军的力量,全国都开始抓紧修建船只,并从香港,还有苏军购买先进战机,舰船。空军在1950年中旬,已经有了歼击机,轰炸机等各型战机80多架。
在攻台战役如火如荼的准备时,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粟裕的部署,攻台主力也被抽调到了朝鲜战场。此次战役没有实施,成为粟裕一生的遗憾。粟裕一生中,用兵非常大胆,唯独这次十分谨慎,作战计划经过多次修改,也没有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