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郑维山、张祖谅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奇袭,红色历史故事之六

1952年7月,彭德怀亲自点将,由郑维山接替回国养病的杨成武,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代理司令员。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第二阶段,停战谈判正在进行。为配合谈判,志愿军以“零敲牛皮糖”的打法,积极进行防御作战和战术反击。

近乎疯狂的作战方案

1953年5月,志愿军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开展夏季攻势,第20兵团担任金城地区正面作战任务。当时金城地区联合国军阵地(883.7、949.2和十字山)向北部突出了10多公里,像一个“楔子”深深楔进我军阵地,十分扎眼。这一带都是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敌人占据地利优势,居高临下,可攻可守,进退自如,我军十分被动。

郑维山、张祖谅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奇袭,红色历史故事之六

为扭转被动局面,郑维山决心主动出击,夺取金城地区敌军阵地,拔掉这个“楔子”。郑维山再次发挥胆大心细的作风,一遍遍仔细地查看了地形。他发现美军前沿阵地前不到200米的地方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长期养成的军事嗅觉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里可以潜伏一支队伍,出其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的这个想法与第60军军长张祖谅不谋而合,他们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将我军部队3500人,提前潜伏在敌前沿阵地那片森林里,天黑后发起进攻,如果潜伏顺利,当晚就能结束战斗,然后抢时间修筑工事,补充弹药,为天亮后阻击敌人反扑做好准备。

同时,以21军和54军进攻两边,以60军、67军进攻正面,68军作为预备队,这样可以一举夺取敌883.7、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座首洞南山)以及轿岩阵地。

当时,敌我双方阵地距离大约3公里,我军3500人潜伏的那片森林距离敌前沿阵地仅仅200米,要完成潜伏任务,不被敌人发现,非常困难。可以说,这是一个大胆地近乎疯狂的作战方案。

作战室里的争论

第20兵团作战室里虽然来了许世友、李天佑、杜义德、李成芳等观战团成员,但却出现了少有的寂静。大家对郑维山的作战方案都不做评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其实,像许世友、李天佑这样久经沙场的猛将,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个大胆又冒险的作战方案。大家不说话,也并不是不认同,因为他们都懂得出奇制胜的用兵之道。

如果这3500人在敌人眼皮地下潜伏成功,进攻计划的推进将会很顺利,不仅能作战任务,还将成为伏击战的经典战例。

从战场位置看,在距离敌军200米的地方潜伏3500人,只要有一个人动一动,就有被发现的可能,要想潜伏成功,实在太难太难。

如果敌人发现了这3500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在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联合国军面前,不仅我潜伏队伍会有全军覆没的巨大危险,我军的预期目标无法实现,还将直接影响停战谈判进程。

郑维山、张祖谅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奇袭,红色历史故事之六

张祖谅

这时,第60军军长张祖谅站了起来,他表示支持这个作战方案,并主动要求由60军担任主攻任务。他认为,敌人阵地前这片森林保护的很好,具有潜伏3500人的可能性;山涧的溪水哗哗流动,提供了潜伏隐蔽的声响条件;我军地下坑道有的已经挖到了敌人前沿阵地下方,有利于把部分武器悄悄运送到潜伏地点。

他做了详细全面的分析,但其他参与这次讨论的军事将领各执己见,明确表示支持的很少,作战室里很快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闷,电话是志愿军政委、代司令员邓华打来的。“郑维山同志,我们考虑了你们的作战计划,我们认为打883.7高地和949.2高地的条件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请你们考虑。”

郑维山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就这样,作战方案确定了。由第60军180师担任主攻任务。

180师的复仇之战

郑维山高度重视这次潜伏奇袭,亲自去60军指导战前准备工作。他对张祖谅说:“三千多人潜伏到敌阵地前沿一天一夜,哪一点想不到,哪一个问题不解决,都可能功亏一篑。”

志愿军第60军180师在前期的战役中受到很大损失,全军上下把这次伏击战作为报仇雪耻的机会,积极进行备战。张祖谅在战前动员时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打翻身仗的良机。为了60军的荣誉,一定要全力以赴,打好这一仗!”

鉴于这次潜伏隐蔽的困难巨大,180师采取各种潜伏手段,反复排练摸索,反复总结经验,把潜伏过程中上厕所、打喷嚏、咳嗽、吃饭、喝水、虫子咬等细节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为了减少潜伏期间上厕所次数,张祖谅让提前食用部分“干食”,多吃奶粉、饼干、水果等,以改变饮食习惯。张祖谅认为,这次战役的关键就是潜伏,不管大家采取什么办法,只要不被敌人发现,在“战斗打响时,只要这三千多人能站起来冲锋,胜利就有八九分了。”

战争的结果证明,张祖谅的判断是正确的。

郑维山、张祖谅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奇袭,红色历史故事之六

6月9日午夜到10日凌晨,我突击部队2个团指挥所、4个营部和13个步兵连、4个机炮连及侦察、通信等分队相继到达指定位置潜伏下来。

一切平静如常,微风轻抚着大地,林间溪水潺潺,树林里的鸟儿啾啾的叫着,呼朋引伴,突然潜伏下来的3500余人,好像不存在一样,没有引起它们丝毫的警觉。

敌人虽没发现什么异样,仍不时的向潜伏部队所在的树林打冷炮,导致潜伏部队几十人受伤,有的炸断了胳膊,有的炸伤了腿,有的肠子都流出来了,但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未发出一声呻吟。

张宝才等15名战士受伤后,不让战友救护,自己也不主动包扎,一直默默坚持着,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最后都壮烈牺牲了。

郑维山、张祖谅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奇袭,红色历史故事之六

郑维山坐在指挥所里一动不动,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也在静静地等待着,3兵团的司令员许世友和副政治委员杜义德也赶来了解情况。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终于黑了,我军潜伏部队已成功潜伏20个小时。

郑维山看了看表,8点20分,他果断发出攻击命令。我军炮弹倾泻而出,纷纷砸向敌人阵地。我军炮火不断向前延伸,潜伏的我军将士一跃而起,奇袭开始了,战士们如同神兵天降,带着复仇的怒火杀向敌人,一个猛冲,敌人还没回过神来,已经溃不成军了。

随后,第20军乘胜追击,经过5天6夜的穷追猛打,成功夺取883.7、949.2、902.8等9个防御阵地,取得了我军防御战以来一次歼灭敌一个团的成功范例。

郑维山、张祖谅,这两位大别山区走出来的开国中将,在朝鲜战场上亲密合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给联合国军迎头痛击,打出了我军军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谈判的顺利进行。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将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