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姐等烈士总结“狱中八条”,为何强调重视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上个世纪的大革命时代,是一个造就大英雄的时代,但也是产生大叛徒的时代。历史上排列着无数至死不渝的忠烈,也抹不去那些寡廉鲜耻的叛徒。

历史上最令人痛恨的是可耻的叛徒。从渣滓洞大屠杀中逃出生天的革命志士罗广斌向组织提交《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其中最后一章是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党总结提出八条意见。

江姐等烈士总结“狱中八条”,为何强调重视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那些在狱中饱受摧残、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形成了狱中同志们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训。

《报告》指出:“从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较,经济、恋爱问题、私生活问题,这三个个人问题处理得好坏、往往决定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对革命是否忠贞。

江姐等烈士总结“狱中八条”,为何强调重视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古语有云,爱江山更爱美人,这在一些叛徒身上得到深刻体现,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背叛革命,荼毒战友。

在那个时代,各有各的追求可以理解,革命中途不想继续革命也可以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元帅、陈毅元帅都曾在队伍里有人想离开时说过,革命靠自觉。不想干的,发给路费回乡,但有一条,离开之后不能投靠敌人,不能调转枪口打红军。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我们痛恨,曾经多少败类无耻叛变、荼毒战友;我们痛惜,曾经多少英烈惨遭出卖、流血牺牲。

这些献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其实一直都是现实存在,只是限于极度困难的条件,没有能系统的总结并传播,直到大陆解放才正式被记录和流传下来,事实上,对照众多叛徒特别是高级干部叛徒的叛变之路,狱中八条简直就是条条对号、字字诛心,如果这些经验早些被总结、被列为经验教训推广执行,不知能甄别多少意志动摇者、避免多少无谓的牺牲!

江姐等烈士总结“狱中八条”,为何强调重视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1930年代,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主动投敌叛变,令蒋介石都大喜过望,而他叛变的直接原因,是担心自己的二婚妻子流产。大陆解放后,台湾地下省委书记蔡孝乾叛变,直接导致台湾地下党1800余人暴露,整个省委地下组织几乎全盘覆灭,而蔡孝乾被捕后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把他十几岁的小姨子接过来同居。

古语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革命的大风暴里凭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大潮很难,但更难的是无论如何艰难困苦都始终坚定不渝。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有人在血雨腥风中更加坚定不移,也有人在风雨中腐化堕落。每当革命最关键、最危险、最艰苦之时,历史总是向我们展示巨大的两极分化。一方面,高尚的英雄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另一方面,卑鄙的叛徒为了自己的苟安,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利,抛弃自己的理想,甚至出卖自己的同志。

江姐等烈士总结“狱中八条”,为何强调重视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结语: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但这句话,不适应于公正的史书。历史是洪钟,也是明镜,高尚终将成为光荣殿堂的通行证,而卑鄙则是卑鄙者连墓志铭都不配拥有。

江姐等烈士总结“狱中八条”,为何强调重视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参考资料:

1.金一南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7月。

2.罗学蓬著,《红岩秘档B类(敌特叛徒类)档案解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07月。

更多历史故事,敬请加入免费圈子“正能量历史交流群”,与四百位历史爱好者共同学习交流。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尽快删除。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