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守陵人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设立了守陵人的职务。据说后世守卫秦始皇陵的是蒙恬的后人,之后由于战乱,渐渐的也消失了踪影。那么清朝的皇陵怎么回事?

满清统治者入关后,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很多皇帝一上台就开始给自己选陵墓。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是顺治,顺治皇帝的孝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也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皇陵。后来清东陵又陆续安葬了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
在清朝的时候,清政府在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设下了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些陵寝,还配置有专门的维护人员和祭祀人员。1912年,清政府宣布撤退的时候,南京临时政府承诺派人守卫清朝陵寝。但当时局势混乱,而且溥仪勾结外国人并企图复辟,和民国政府关系紧张,于是撤走了原本守卫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部队,清朝皇室只能自己守卫陵寝。
俗语道:这计划赶不上变化,顺治帝万万没有想到,清东陵包括他才刚刚入住两位(顺治,康熙)就开始另选陵址了,因为在雍正皇帝当年给自己选卜陵址的时候,在清东陵竟然找不到合适他心意的,要么风水不行,要么看中的地界土质不行,容易地宫进水,所以他一狠心,便开始在其他的地界儿找到了直隶易州,并在哪里大规模营建了自己的陵寝,这便是清西陵。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在明朝灭亡后,满人入关,虽然两个朝代打打杀杀数十年,但当清朝得到江山后,多尔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崇祯重修陵墓,并派出专门的人来保护十三陵。这样下来,才让如今的明朝陵墓得到了完好的保存。
很多守陵人的后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祖上是守陵人。即使有所了解,也不会了解的很多,在一些重要的祭祖节日中,这些守陵人的后裔,也不会像他们祖辈那样,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而顶多是按照祭祖的仪式,做一些简单的祭祀。
还有一些守陵人的后裔,也成为新的守陵人,当然,这些主要是一些已经规划为皇家陵园,或者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人的后裔,会作为其中的维护管理中的一员,来进行自己祖辈的工作。
清朝灭亡后,守陵人就散落陵寝附近的村子,比如永陵、下营子、嘉禾。这些地方也成了爱新觉罗氏最后的聚居村落。他们表面上过着和当地人一样的生活,但祖祖辈辈一直流传守陵人的故事。其中一部分,成了新的守陵人——在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其中的维护管理中的一员,继续完成自己祖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