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作者:光明网

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一所百年高中和它的著名校友》的报道。

“重庆市教育局三十四年春秋三十五年春”“汉口市政府三十五年秋三十六年春”,这是一份档案封面上的墨书,见证了“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段珍贵的记忆。1946-1948年,在博学中学(武汉四中前身),袁隆平度过了他难忘的少年时代……

2020年10月,武汉四中在整理学校旧档案时,意外发现了袁隆平在博学中学的学籍档案,保存完好。

“我的好身体和英语底子,都是在母校打下的。”袁隆平曾如此回忆母校。他的言行也影响着一代代武汉四中学子:“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 情系母校

6次返校撒播精神种子

走进位于武汉市硚口区的武汉市第四中学大门,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红色的钟楼旁,两座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校友袁隆平院士和林华宝院士。

原本的钟楼现在成为校史馆,在二楼有一间复原的教室,第三排的桌子,是按袁隆平当时在四中读书时使用过的课桌复原的。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曾是袁隆平院士的同桌,留下了“一张课桌两院士”的佳话。

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中学,武汉四中这所百年老校已跨越三个世纪。

离开母校的日子,袁隆平常怀赤诚之心,先后6次回来探望。

“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睿智幽默的老人。”武汉四中原副校长、武汉市第十七中学党总支书记汪波回忆,因为工作的原因,她曾多次与袁隆平院士进行面对面交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9年4月21日,袁隆平受邀回武汉四中参加“名校友面对面”活动。当时,老人精神矍铄,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在第二组第三排靠左的位置坐下,说:“当时我就坐在这里,同桌是林华宝,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复名为武汉博学中学也是袁隆平提出的建议。2009年4月,袁隆平回母校时,向武汉市领导提出了恢复老校名的建议,他说:“表面上看,校名的改动只是几个字,最重要的是弘扬博学文化背后的精神,也就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广博的知识,练就百折不挠的精神。”经武汉市政府批准,2009年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之际,武汉四中同时挂牌“武汉市博学中学”。

2015年6月28日,85岁的袁隆平最后一次重返母校,出席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而此项赛事能够“落地”武汉,还是源于袁隆平6年前的一次提议。

2009年4月,袁隆平回武汉四中参加“名校友面对面”活动。现场,他深情讲述自己在武汉读书时曾获游泳冠军的故事:1947年,湖北省举办全省运动会。他十分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但由于个子太小,没有入选。不服气的他混进了预赛场地,老师勉强答应让他试试看,结果一鸣惊人,获得了汉口赛区(武汉市)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的冠军,后来又在全省的比赛中摘得男子自由泳的两块银牌。

“将来要有所成就,必须先练好身体。”袁隆平告诉年轻的学弟学妹们。

■ 初心依旧

承继院士精神梦想不息

无论走到哪里,袁隆平始终在心里念记着博学中学。为弘扬博学文化,袁隆平于1995年在母校始设“袁隆平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向上。20多年来,有近千名博学学子获颁“袁隆平奖学金”,他们在文、理、体、艺等领域多元发展。

武汉四中校长胡斌告诉记者,一位老人,一粒种子,成就了一段用一生践行初心与使命的传奇。师生们常思索:袁老留给武汉四中人的“精神种子”是什么?他说,“袁隆平特别奖”是今年学校首次设立的奖项。不同以往,这个奖项不仅仅面向学业突出的学生,也包括在其他方面发挥积极引领作用的学生,激励广大学子追寻袁老足迹,秉承袁老遗志,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潮,做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 勤朴博学

改革发展创新育人途径

“桃李芬芳,誉满天下”“崇尚科学,崇尚个性”“继承理科特色,发扬英语优势,保持体育传统,创建全国名校”,在武汉四中校史馆,可以看到袁隆平多次为母校题词,对母校的教育给予朴实的激励。2019年,学校建校120周年之际,袁隆平最后一次为母校题词:“勤朴博学,个性发展,甲子双至,再创辉煌。”

除了袁隆平院士,武汉四中还培养出了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著名外交家、“中国中东特使”孙必干,农业部原副部长杨显东,外交部原常务副部长蒲寿昌,神舟飞船测控总指挥陈长贵将军等一批科学家、外交家、政治家、著名学者。

丰厚的文化积淀,几代人的不懈探索,武汉四中逐渐形成了开放创新、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博爱笃学、励志力行的优良校风,不断创新育人途径。

学校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生态文明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与主体发展,西方文化与国际交流,科普知识与学科竞赛,艺术审美与休闲健身等领域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2018年袁隆平奖学金获得者陈君宇同学,喜欢自己动手做理化实验,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多次在全国理化竞赛中获奖,目前被清华大学保送就读研究生。2019年中国足球协会室内足球国际锦标赛中国队对丹麦队的比赛中,来自武汉四中的校友邓韬、李志恒、沈思明同时上场,力压欧洲强队丹麦队。今年,李志恒、沈思明再次入选五人制国家(男子)足球队。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来源: 长江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