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韩信本来就是一个无名小卒,然后成了功臣,最后又惨死,在这个过程中,韩信的命运和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他的伯乐萧何。

韩信,出身于贫寒家庭,后借由秦末的农民起义开始了从军之路,最初投奔于项羽,但未受到项羽的重用。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从项羽的军营帐中跑出来,遇见了萧何,萧何第一次见到韩信,就看出了这个人身上有将领之才,于是将韩信推荐给了刘邦。

之后,在韩信等人的支持下,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而韩信的命运,就是从这里开始变化的。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当刘邦带兵讨伐项羽时,陷入到了项羽的圈内,于是刘邦就向韩信发出信息,希望韩信速速带兵前往支援。韩信趁着刘邦面临危险的时候,向刘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想让他出兵可以,但是必须封他为齐王。

韩信虽然名利双收,但同时刘邦的心里也在默默对韩信有戒备之心。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韩信的仕途是越来越顺利,但是萧何就和他不一样了,萧何成了丞相,受到刘邦和吕后的信赖,但是韩信却受到了猜忌,两个人渐行渐远。

后来韩信想好造反计划的时候,萧何毫不犹豫的为吕后出了一个计谋,那就是诳韩信进宫,就说刘邦已经把陈豨灭了,让韩信来宫中迎接刘邦凯旋归来。韩信不知是计跟随萧何进宫了。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根据《史记》记载,萧何为吕后献策,不到一会功夫,韩信就被杀死了。

吕后是一个聪明人,在韩信走进大殿的时候,就让人将他绑了起来,这时,韩信冷冷的说“汉王曾许我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吕后当然知道这件事情,但是萧何献了一个计策。

“来人,把韩信的头用布袋罩起来。”随后上来两个人用面口袋套在了韩信头上。

吕后问:“淮阴侯,你还看得见天吗?”

韩信不服气地说:“只要我站在大地上你就没权力杀我!”

吕后于是按照萧何的交代说:“来人,把韩信吊起来,”随后韩信像吊大钟一样吊了起来。“

最后韩信又说,天下的兵没有不拿铁器的,没有人能杀我!

但他不知道,萧何的计策实在是高,吕后一挥手,一群宫女手持削尖的竹竿上去乱捅韩信,不消一袋烟的功夫,韩信死在了一群女人手下。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面对韩信的尸体,萧何则是痛哭着说了12个字:“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

而这12个字流传下来,就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现在这句已经成为了谚语,也是现代很多人的口头禅!

韩信和萧何的故事,记载于《史记》,这篇文章也是老顾对史记故事的见解,在二十四史中,老顾最喜欢《史记》,因为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从未被超过的史书。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里面所记载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有趣,让你了解过去的历史,关键是有朝代的盛衰,有人的一生,从辉煌到死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和社会哲理。

《史记》是文学的巨作,更是史学的大成。

一个人一辈子发生了什么事,或者稍微长一点,一朝一帝或者从一个家族的建立到灭亡,这都是一段一段的历史。我们有看待这些片段的眼光,但司马迁用他的著作让我们认识到,当我们把历史当作一个整体时,所看到的历史、从里面学到的内容,以及因此认识到的世界与道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萧何献计将韩信杀死后,哭着说了12个字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自己的生命投射在《史记》中,因此他更能体察到人性的鲜活与世事的机变。所以,在他的笔下,人性刻画重于事件阐述,关键人物重于帝王将相。

与此同时,《史记》还有多篇文章入选教科书,乃是青少年必读书籍。

因此,我们可以多读《史记》,通过读这本书,你就像多活了4000年(从五帝时期到现在)。自古以来《史记》便是成功者的宝典。

也有很多人跟老顾说,《史记》很多版本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而老顾自己读的这一版的史记,非常好理解,通俗易懂的文言文,还有详细的注释,读起来不会枯燥。

关键是还有大量的插图,就连孩子也可以读,从小培养历史格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