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一月,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
就在这期间,北方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四个月之后,英、法等国组成了八国联军,以扑灭义和团为由,发起了令人发指的侵华战争。
清廷实际的统治者慈禧太后不思抵挡,
反而带着光绪皇帝一路向西逃窜,拱手将整个北京城让给了侵华列强
,在此期间,北京城遭遇了历史上极为黑暗的时刻,时至今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依然在向国人诉说着那段历史的悲惨。

列强们只想在中国攫取更多的非法利益,面对慈禧太后的妥协,他们害怕如果换个统治者会对他们更加不利,于是便同意了清廷的求和。
慈禧太后看到了希望,便命令李鸿章北上与八国联军和谈,由于当时列强的意见并未完全达成一致,李鸿章很是顾及,便迟迟不愿北上。
这让清廷统治者很不开心,于是便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连续催促其北上,李鸿章迫不得已只得北上去和列强们和谈。
经过多次协商,列强们确定了十二款条约,包含割地赔款等等不合理要求,李鸿章虽然与列强们据理力争,但最终列强们寸步不让,李鸿章也只得在条约上签字。
李鸿章在卖国条约上签了字,而他也受到了国内不少人的声讨,甚至有些人直接咒骂李鸿章为卖国贼。
李鸿章很是悲愤,原本身体并不好的他,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甚至吐血不止,没多久之后,李鸿章便在一片声讨中一命呜呼。
可是谁也想不到,
李鸿章在去世五十多年后还会经历一次悲惨遭遇,不仅坟墓被炸开,其尸骨也被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
李鸿章风光的参加葬礼
纵观清朝末年,清廷与列强所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大多出自李鸿章之手,李鸿章也一度被清廷的统治者誉为外交小能手,甚至有些列强还指名道姓必须得李鸿章出面,他们才同意和谈,由此可见李鸿章在当时的知名度之高。
不过这也让李鸿章很受国人诟病,
在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他便遇到了一次刺杀
,由于当时流血过多,这让他只要劳累便会产生眩晕的症状。
而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李鸿章每日都劳累非常,以至于出现了吐血不止、痰咳不止、饮食不进的症状。
想想也是,此时的李鸿章已经七十多岁了,有这些症状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整日里还要过度操劳,这样就更加见怪不怪了。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李鸿章的病情急剧加重,甚至不能视事,但即便如此,李鸿章依然在想着如何能让列强再让步一些,最终列强没有让步,而李鸿章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又患上了伤风,后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呕血数碗“。
经过医生的诊断,李鸿章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仅仅几天后,李鸿章便去世了,终年79岁。
当慈禧太后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之后,内心无比悲痛,好似失去了最后的支柱一样。
等到慈禧太后再次回到北京之后,对李鸿章进行了大肆封赏,不仅追封他为太傅,还将他晋封为一等侯爵,并赏赐了五千两为他办丧事。
为了感谢李鸿章对的贡献,清廷还特意为他建了专祠,并且让地方官员定期祭祀,纵观清朝历史,能在京师建祠的人,也只有李鸿章一个。
李鸿章的坟墓被炸开
李鸿章在去世后并没有被安葬在北京,而是
被安葬在了安徽合肥大兴集
,当时的大兴集只是附近几座小村落的商品集散地,根本算不上繁华,据说最初还是太平天国在此地设置的买卖街。
此地是李鸿章很早就选定的墓地,或许很多人觉得,此地是李鸿章的出生地,其实不然,李鸿章是在合肥市肥东县,与此地还是有些距离的,当然此地也不是李家的祖坟所在地。
那么李鸿章为何会选在此地当墓地呢?
这是因为此地还埋葬着两个大人物——宋朝的包拯、明朝的张德胜,尤其包拯是李鸿章生前最敬仰的人物
,由此可见,李鸿章选择这个地方当墓地自然是为了致敬前人。
1903年春天,李鸿章的灵柩被运到了此地安葬,其墓地面积达到了一万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间共有99间,墓道采用了英国进口的耐火砖,可谓是相当气派。
一眨眼,时间过了半个世纪,新中国也成立了近十年,大兴集的百姓兴建一座钢铁厂,他们为了收集钢铁厂的材料,便将目光看向了李鸿章的墓地。
由于当地的人们一直认为李鸿章是个卖国贼,对他的墓地自然也不会客气,当接到了上级的指示后,当地抽调了32个生产队对李鸿章的墓地进行了发挖掘。
由于李鸿章的墓地太过坚固,人们用铁锤根本砸不开,最后他们选择了用炸药,将墓地炸开一个口子之后,有人便从中进入到了墓地之中将李鸿章的棺材从中拖了出来。
李鸿章的尸骨被拖着游街
当时很多人觉得,李鸿章的棺材中一定有很多金银珠宝,只是李鸿章让他们失望了,里面除了李鸿章的遗体之外,只有一副眼镜、一个拐杖、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七个金币和一把宝剑。
人们心有不甘,又将目光看向了李鸿章夫人赵小莲的棺材,在
这口棺材有一个精致的木盒子,当盒子被打开之后,两块金灿灿的“金砖”映入了人们的眼中,有人拿秤称了一下,足足有三十斤,可是经过专家的鉴定,这根本不是金砖,而是铜砖。
李鸿章的坟墓被炸开,可是里面的陪葬品却让民众失望了,由于当时李鸿章的名气并不好,有人就建议将他的尸骨用来游街,以向人们展示卖国贼的下场。
根据当时挖掘坟墓的人回忆:
当时李鸿章穿着黄马褂,遗体保存得还算完好,人们便用绳子拴着他的遗体挂在了拖拉机后面游街。
一路游下来,李鸿章的遗体散落的到处都是,也无人替他收敛,最后尸骨散尽,遗体无存,着实令人唏嘘。
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李鸿章墓地是后来又重新修建的,只不过其中
几乎已经没有属于李鸿章的东西了,只有那口他躺过的空棺材。
李鸿章风光了一世,谁又能想到,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里还会有这样一场浩劫?
或许当李鸿章一而再再三地替清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点,
只不过当时清廷软弱,他挺起脊梁不去签又能改变什么?
多面李鸿章,功过任人评,那么您认为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文献:《清史稿》、《李鸿章全集》、《清史列传》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