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谡失街亭究竟暗藏啥玄机?司马懿反败为胜,诸葛亮北伐痛失好局!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小街亭,大要塞,超意义。街亭虽小,却是大要塞,是连接关中和陇西交通的要道门户之一。街亭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关系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部署,还关系到三足鼎立后期的前途命运。

马谡,蜀汉的街亭守卫战主将,虽是诸葛亮用尽气血所调教及力排众议所挑选,却是同时拥有目空一切的傲慢之心及教条主义的刻板思维的一个领兵作战的庸才,一上阵就颠覆了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误判了战场的形势发展、横生了自己的无视心理,最后出现了自残的严重后果。

《三国演义》中,马谡到街亭,在山上驻扎,再被魏军掐断水源而围困,最后惨败,失街亭,其自残性的后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四个。

马谡失街亭究竟暗藏啥玄机?司马懿反败为胜,诸葛亮北伐痛失好局!

即首先,先来反后到。

战场上,时间即是生命。街亭,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派善于谋略的马谡领二万五千精兵,而司马懿令精于实战的张郃带五万兵,双方都要去抢占街亭。街亭,先到者先得,先得者有利,失去者则不利,还是大不利。马谡和王平原本领先张郃一步,抢占了街亭,只要按照诸葛亮原先的军事部署,在五路总口安营扎寨,据城池阻击防御魏军就成事大吉。由于马谡在街亭排兵布阵时,出现智谋上的两个误判,不顾搭档王平的极力反对,坚持到旁边的孤山上安营扎寨,招致街亭的五路总口很快被魏军占领。所以,马谡统领的蜀军从先来变成了后到,而张郃率领的魏军从后到变成了先来。一先一后,街亭的形势变得风云莫测。对马谡而言,一个字,困矣!

马谡失街亭究竟暗藏啥玄机?司马懿反败为胜,诸葛亮北伐痛失好局!

接着,主动变被动。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马谡照搬照抄兵法,一意孤行,独领二万军马在孤山上安营,只让王平领五千军马下山扎寨。因王平兵少将寡,根本无力在要道抗敌,只好远走十里下寨,互为犄角之势。源于马谡软肋示人、分兵作战,从而给魏军自由纵横、包抄围堵的机会,导致蜀军作茧自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由此,蜀军从主动变成了被动,而魏军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一主一被,街亭的局面变得云谲波诡。对蜀军而讲,一个字,苦矣!

然后,防御改进攻。战场上,临时换阵是讳。只要马谡不刚愎自用,擅自改变诸葛亮的部署及王平的谋划,在街亭五路总口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节节抵御。蜀军以逸待劳打一场阵地防御战,凭二万五千的兵力阻击五万魏军。总体而言,蜀军胜算大而失算小。出于马谡把军马驻扎孤山上,反被魏军抢占要道,致使控制街亭需要发兵进攻方能守住。因此,蜀军从防御变成了进攻,而魏军由进攻变成了防御。一防一攻,街亭的阵势变得风云突变。对蜀军而道,一个字,悲矣!

马谡失街亭究竟暗藏啥玄机?司马懿反败为胜,诸葛亮北伐痛失好局!

最后,拒敌换求生。战场上,军心不稳是忌。只要马谡不自以为是,按照诸葛亮的本意,在街亭老老实实地拒敌,而不因排兵布阵的错误及战场心态的无视,将自己置于死地。特别是水源被魏军控制,蜀军的恐惧和绝望之心随之蔓延,致使军心不稳。为此,蜀军的第一目的从拒敌变成了求生。一拒一求,街亭的事态变得一边倒。对蜀军而言,一个字,惨矣!

困、苦、悲、惨,蜀军一败涂地,而魏军势如破竹地攻占街亭。

街亭之战中,由于马谡的目标颠覆、智谋误判、心态无视和后果自残等一连串指挥失误,让蜀军惨败、街亭失守,让诸葛亮前无所据、被迫撤军,让形势最好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

笔者按:盲目,原指双眼失明。作形容词时,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比喻无见识、无目的。马谡,作为街亭守卫战的主将,一上战场,就接二连三出现一系列错误,将防守街亭的蜀军带入死地而导致街亭失利;将北伐中原的大军置之险地而造成北伐失败。正所谓:大腿上把脉——瞎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