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郑芝龙的船帮集团在福建海出现是值得深思的。他出生于泉州府南安县的石井村,少年便随李旦到了澳门,信仰了基督教,懂得葡萄牙语,这些条件有利于其日后的商业活动。他早期的活动范围是澳门—马尼拉—日本之间。

1、郑芝龙何以能崛起?

1612年似是他首次航抵长崎,据日人木宫泰彦的研究谓:

“(庆长)十七年(1612)二十五日,明舶与日本商舶由吕宋归国者二十六艘,舳舻相衔而入长崎,皆是明人,郑芝龙之来日本即在是时。“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当时郑芝龙应是追随李旦负责马尼拉至日本的海运,这本来是海商李旦的航线。李旦原是马尼拉的华商领袖,他早在1613年以前便移居日本平户,并被推举为日本华商领导。李旦对日本的反基督教行动似有所觉察,以为日本与马尼拉和澳门的贸易终将衰落,所以,他在1614年便开始前往台湾及澎湖等地从事贸易活动。

换言之,在荷兰人据台以前,李旦在台湾及澎湖已活动了一段时间,他日后成为中、荷之间的斡旋者是与其地缘有关,有学者认为郑芝龙在1620年便以台湾为“巢穴”,其实应说是追随李旦在台湾活动。

因为1624年日本禁止西班牙人来航,马尼拉与日本的贸易已没有作为。郑芝龙可能在1624年之前便转到台湾活动,其后当上了荷兰人的通译,这应是李旦的巧妙安排。

这样一来,在厦门有许心素代理,在台湾有郑芝龙代理,他自已则可以回日本坐镇。很不幸,李旦在1625年8月逝世,而郑芝龙则“干没其金,并在海上寇。”李旦死后,在台湾的郑芝龙便成为集团之首。

不过,荷兰人似乎并不重视他,因为能够为荷兰人出力的是许心素。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荷兰人、许心素、杨六、俞咨皋已因贸易关系结合成一结构性的走私集团。

但是郑芝龙是被排斥的,同安知县曹履泰就提到:

“抚贼杨禄(六)等原系郑芝龙伙党,禄等领龙银、备器械为贼具,及招抚之时则撇出芝龙。”

郑芝龙落海为寇虽是冲着杨六、许心素而来,但他有着更多的考量,郑芝龙能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及灵活的手法,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

他清楚的看到葡、日间的澳门贸易或者是西、日间的马尼拉贸易已后继乏力,他看出荷、日贸易随着荷兰人在台湾统治而趋于活跃,这也意味着中、荷台湾贸易必将成为新的航线。他在1627年入寇中左所(厦门),正好说明原来的贸易框架已遭破坏,他在福建的积极经营是为了重建新的贸易架构。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刚好,此时是明代走向衰败的开始,军事资源与力量主要集中来应付辽东的满洲及西北的流寇。对于福建沿海的防卫已不再被提及,加上总兵俞咨皋无心恋战,竟为郑芝龙提供了机会。

2、郑芝龙究竟有多强?

天启七年(1627)三月,郑芝龙聚众数万,舟数百攻击铜山所…继而是中左所,总兵俞咨皋与副将陈希范闭门不出,郑芝龙在居民面前指责俞咨皋负约之罪,并扬言”必得杨禄、杨策、许心素而后去。”

可见,郑芝龙的发难与贸易利权关系密切。其后,郑氏乘胜直抵内地,“遍搜各港民兵船而一并焚之”。派大船出大担劫洋船,又入亨泥港报水。在“贼势猖狂,援兵不至”的情况下,中左所为郑氏“耽耽视之,其意全在俞总镇”。而杨六则在许心素家,“招兵自卫,贼亦未能遽攻。”

在同安知县曹履泰心目中的许心素、杨六和郑芝龙都是一丘之貉,他向福建巡抚朱一冯报告时提及许心素扬言:“倘追之急,则有转而从红夷。”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事实上,当时就有荷兰船靠泊在浯屿,俞咨皋谓:

“夷之攻贼,确然可信。当时形势十分复杂,前咨皋不但以贼制贼,且勾红夷,攻击郑芝龙,结果是荷兰人败逃。“

可见郑芝龙实力太强,局面已不是俞咨皋所能控制。

当时,郑芝龙的:

“徒党皆内地恶少,杂以番倭骠悍,三万余人矣,其船器则皆制自外番(指红夷),艨艟高大坚致……统炮一发,数十里当之立碎。”

本年十二月,郑芝龙再度攻击中左所:

“官兵、船、器俱化为乌有,全闽之震动。”而总兵俞咨皋竟“越城而逃,潜抵同安。“

3、海禁的影响

这次的袭击“海寇结伙流突内地,如沿海浯洲、烈屿、大嶝、澳头、刘五店、中左等处焚掠杀伤,十室九窜,流离载道。”当时,真的是“逼海皆,民无片帆可以往来,商贩生理断绝。”消息传抵北京已是崇祯元年(1628)正月,给事中颜继祖弹劾俞咨皋谓:“钱神有灵,冰山足倚,听强寇蹂躏内地、同安、海澄间,故闽帅不可不去。“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明思宗见事态严重,随即下令逮捕俞咨皋审查,本年三月巡抚朱一冯罢官。由熊文灿接任,俞咨皋本拟死罪,后免死,革去世袭军职。最不幸的是,明思宗对于海外贸易问题并不了解,朝廷大臣也没掌握海外形势的变化,以为海禁便可一切恢复安宁。

崇祯元年三月,当福建巡按御史赵荫昌提出“请禁洋舡下海”时,朝廷便马上作出“禁漳、泉人贩海”的决定。福建海澄月港在隆庆元年(1567)开放出外贸易,不但化解倭寇带来的危机。这里一直是海外白银直接输入的唯一口岸,也因此带动本地及内地的发展。近年由于荷兰人和海上私商的骚扰以及战火的蹂躏,这里已失去万历年间的繁荣景象,对外贸易地位逐渐衰退。明思宗再度实施海禁即意味着走私海商船帮更趋激烈,福建沿海的发展将不是朝廷所能控制。

俞咨皋被逮,对荷兰人来说并非好消息。俞咨皋在荷兰人撤出澎湖时会答允,可在台湾进行贸易。由于沿海走私海商的争夺与骚扰,贸易并未履行。荷兰人曾在1626年4月派船至厦门找许心素谈判,其后因郑芝龙的动乱,贸易仍没法展开,当时荷兰人与郑芝龙并非同伙。

4、荷兰人为何选择郑芝龙?

这可从《巴达维亚日记》的记载得知,1628年6月的记录中提及:

闻中国海贼在海上称霸,我国人不得已退避之,贼人一官(郑芝龙)拥有戎克船一千艘……占领厦门及海澄,破坏焚杀,故人皆畏。”又提及一艘荷船West Cappel号从平户开往台湾途中,“已为海贼所袭而被捕。“

这艘船上连荷兰人在内共有76名俘虏,郑芝龙命令他们携带武装守卫他的住宅。由于要打开中国贸易,巴达维亚总督决定增加多艘战舰带回货物前往中国,试图与军门(巡抚)、都督(总兵)或其他大官交涉,订立贸易协定。开辟泉州(漳州)与台湾的航线,如果成功,荷兰人愿意“竭尽全力以破海贼,作为报酬。”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但如失败,则致力于攻击前往鸡笼和淡水贸易的戎克船,甚或北上南京海岸或进至朝鲜,“务尽一切手段,努力在任何地方开始贸易。”

俞咨皋的下台,意味着荷兰人与明朝官方唯一的沟通管道中断,与许心素的贸易也将无所作为,荷兰人必须重新寻找合作者。

当然,巴达维亚并不甚了解福建局势的变化。郑芝龙在天启七年(1627)底的出击,迫使泉州府乡绅“议抚”声四起,郑氏则以兵护送谷粮船只救济同安,成为当地的秩序维护者。不过,同安知府曹履泰对郑氏并无好感,抱怨郑氏既抚之后仍然“番服包红,露刀杀人。”

所以,当新巡抚熊文灿一上任便收到曹履泰的信,他指责郑芝龙“始而挟抚,继而要劄,又继而择官。”因而认为若要招抚,“必当有以散之或南路、中路、北路各处调发,党与既分,邪心自息。“

可见曹履泰根本不信任郑芝龙,问题是自俞咨皋被逮捕后,中左所已变成无政府状态。所谓:“泉南重地,竟无一将一兵以为自固之计。”

5、郑、李大战的结局

巡抚熊文灿经过二个月的了解后,似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终于接纳泉州府士绅招抚郑芝龙的建议,以招抚郑氏缓服群寇。其时东北吃紧,朝廷不可能接兵南下,福建只能自力救济。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熊文灿在崇祯元年(1628)六月奏报郑芝龙:

“不杀不焚,颇有悔罪之意……正月十八就中左所受抚,余众渐行解散。”

这当然是为郑芝龙脱罪之辞,朝廷在七月亦正式接受郑芝龙的归降。

郑芝龙接受招安的目的是要通过合法身份来操控对外贸易,现在他的目的已达到。他的同伙李魁奇就是“因分赃不均”而叛去的,这可能涉及对外贸易的利益。

李魁奇在崇祯元年九月:

“夺船背去,招纳亡叛,与芝龙为难….十二月初九日,魁奇连结陈盛宇、钟六(即钟斌)、周三诸伙以四百余入旧浯屿约战。”

李魁奇的反叛,竟将郑芝龙的船舰炮械俱挟之而去,郑氏仅余船数十只,兵六百名。“从李魁奇的号召力来看,其实力不亚于郑芝龙。郑、李长达一年多的战争,表面上,郑芝龙具有明官军的合法身份,而李魁奇仍为海寇。然而郑、李之战纯粹是贸易利权的争夺,不必怀疑郑芝龙企图垄断福建沿海的对外贸易。

他在1628年10月1日(崇祯元年九月四日) ,便与台湾的荷兰长官纳茨订有为期三年的贸易契约。李魁奇刚好这时叛去显得事出有因,其时,郑氏已控制福建沿海及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权。这可从李魁奇提出归顺条件中窥知,他说:“招安之后,吕宋通贩,如芝龙故事。”当然这是郑芝龙与福建当局的约定,显然都是不合法的协议,因朝廷已下达海禁令。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李魁奇的招安并没有实现,郑芝龙为了本身的利权,必然全力对付李魁奇。战争从闽海转战至粤东,李氏重回中左所,可见李氏实力强大,非郑氏所能轻易除掉。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李魁奇同伙钟斌驾大乌船十八艘叛离,有意投向郑芝龙,这使郑氏实力大增,就在同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1630年2月9日),郑、钟联手攻中左所,李魁奇为钟斌所生擒。

由于郑芝龙威望日盛,驭众甚严,中左所人心渐安。钟斌也许未得应有的反馈,他竟统领船只南下追擒叛党,实质是分布外洋以窥伺商船,进行掳掠洋客的勾当。钟斌大概与郑芝龙周旋了一年多,崇祯四年(1631)正月二十一日,郑芝龙亲率水师围攻南澳时,钟斌突围,潜遁外洋,官兵穷追,不知所迹。是时,谣传许心素被郑芝龙侍从所杀,事实上,在1628年,郑芝龙攻厦门时,许心素已为郑芝龙所杀,相信杨六亦同时被杀。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自此以后,许心素、杨六再没出现。换言之,郑芝龙终于得尝所愿,确立了在福建沿海的军事力量,及控制了对外贸易的利权。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