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德华一世:是征服周边邻国的霸主,也是遗憾死在战场上的入侵者

作者:爱因斯坦讲堂

1239年6月17日,爱德华生于威斯敏斯特宫。

动荡的王国

亨利三世是位溺爱孩子的父亲。爱德华十几岁的时候,已经长得高大健壮。作为儿子的成年礼,亨利三世把自己在法兰西加斯科涅和爱尔兰、威尔士的领地及各种城堡都分封给了爱德华。尽管爱德华是这些领地名义上的统治者,但亨利三世却是实际的操控者。倘若亨利三世是位称职的国王,又有一个顺从的儿子的话,那一切也就风平浪静了,但亨利三世显然能力有限,而爱德华确信,若论治理这些领地,自己会比父亲管得更好。但是,当贵族们要从他父亲、料想将来也会从他手中夺走国家的控制权时,爱德华转而成了保皇派。

爱德华一世:是征服周边邻国的霸主,也是遗憾死在战场上的入侵者

1264年5月14日,保皇派军队在刘易斯战役中与西蒙·德蒙福尔的军队交手。爱德华率领骑兵从右翼向敌人发起进攻,敌军四散奔逃。可是,只顾漫山遍野追击宿敌的爱德华却把指挥战斗的事儿抛在了脑后。结果当他返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战败,父王也已败北。在随后紧张的谈判中,爱德华被作为人质交由孟福尔看管。亨利三世仍然拥有国王的头衔,但王权却由孟福尔掌控。除了没有名分之外,孟福尔成了英格兰的新统治者。

爱德华被扣为人质一年,但在1265年5月,他得以逃脱。

爱德华的回归

就这样,遭囚禁的亨利逃过了一劫,被儿子救了出来,重新执掌王权,又过了两年才使国家安宁下来。这时的爱德华,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更遥远的目标。随着他父亲稳坐王位,他将进行十字军东征。

爱德华一世:是征服周边邻国的霸主,也是遗憾死在战场上的入侵者

爱德华和他未来的新娘埃莉诺在卡斯蒂尔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1274年,爱德华回国,成了新国王。在接下来的15年里,爱德华与大法官罗伯特·伯内尔(Robert Burnell)联手,改变了英格兰的立法。作为国王的爱德华决意亲自推动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在伯内尔和爱德华深爱的王后埃莉诺相继过世后,爱德华在位的最后15年表现出来的是严苛冷酷和不屈不挠。

通过改革,爱德华还懂得了议会的价值和作用,学会了借助这个平台让臣民了解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同时直接听取臣民的想法和意见。在议会里,他不仅吸纳大人物,而且还笼络了许多小人物,从而塑造了英格兰政府的未来架构。

威尔士问题

在爱德华登基后的最初10年,他所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便是威尔士。

1277年7月, 爱德华入侵威尔士。卢埃林的大本营位于易守难攻的斯诺多尼亚(Snowdonia)山脉,但他的粮仓却是肥沃的安格尔西(Anglesey)岛,与斯诺多尼亚隔麦奈(Menai)海峡相望。所以,为了饿死卢埃林,爱德华派出一队骑士去占领该岛,还有数百人手持镰刀去岛上抢收庄稼。釜底游鱼的卢埃林乖乖就范。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头衔,但卢埃林却沦为格温内德(Gwynedd)王。为了巩固英格兰的统治,爱德华开始大兴土木,建造了包括卡那封(Caernarfon)、康威(Conwy)、博马里斯(Beaumaris)、哈莱克(Harlech)在内的一系列城堡,在威尔士北部形成了一圈壁垒。

爱德华一世:是征服周边邻国的霸主,也是遗憾死在战场上的入侵者

哈莱克城堡重建后的样子。建筑师圣乔治的詹姆斯充分利用了每一个自然地貌,使得城堡更加安全

然而,和解并没有持续下去。战争再次爆发的催化剂是威尔士人对他们国家英语化的抵抗,以及达菲德·埃普·格鲁福德对爱德华让其以背叛换领地的不满。向英格兰人发动第一次攻击的正是达菲德。他的兄弟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与背信弃义的他为伍,要么支持英格兰。卢埃林选择了他的兄弟,加入了一场反对英格兰吞并的民族抗战。作为回应,爱德华决心进攻,一举征服威尔士。1282年12月11日,卢埃林在奥里温(Orewin)桥战役中阵亡,威尔士抵抗军群龙无首。虽然爱德华放过了那些在战争中被俘的威尔士人,但有一个例外。这个人便是两次叛国的达菲德·埃普·格鲁福德。达菲德一定后悔没有像他的兄弟那样战死疆场。

爱德华一世:是征服周边邻国的霸主,也是遗憾死在战场上的入侵者

苏格兰叛乱

尽管英格兰与威尔士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但与苏格兰的关系却和睦友好。然而,随着一些人夭折早逝、苏格兰成为无王之国,加之王位争夺人达14个之多,这一切开始生变。爱德华声称有权在争夺人中判定由谁来主政苏格兰。在被称为“伟大事业”的王位争夺的乱局之中,人们请求爱德华在两名王位争夺者——约翰·巴里奥尔(John 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Bruce,即罗伯特一世。)之间做出裁决。1292年11月,爱德华选择了约翰·巴里奥尔,但巴里奥尔是一个软弱的国王,后被贵族们罢黜。作为回应,爱德华率军大举入侵,通过闪电战役,在21周内征服了苏格兰,将苏格兰加冕石(coronation stone,又称“命运石”)从斯科恩(Scone)带到威斯敏斯特,并将苏格兰置于英格兰的管辖之下。

但是,由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领导的叛乱很快爆发。1297年9月11日,他在斯特灵桥之役中战胜了萨里伯爵指挥的英格兰军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胜利。1298年7月22日,人在欧洲的爱德华返回,在福尔柯克战役中击败了华莱士。华莱士临阵脱逃。后来,苏格兰人通过1300年、1301年和1303年的战役继续骚扰和抵抗英格兰人。然而,罗伯特·布鲁斯在1302年和1305年宣誓效忠爱德华,威廉·华莱士被抓获并被带到伦敦接受审判,然后以与达菲德·埃普·格鲁福德同样残忍的方式被处决。

爱德华一世:是征服周边邻国的霸主,也是遗憾死在战场上的入侵者

华莱士死后,爱德华无疑认为苏格兰终于平静下来。但随后,罗伯特·布鲁斯杀死了另一位苏格兰王位的合理诉求人约翰·科明(JohnComyn),并于1306年3月25日自行加冕为苏格兰国王。爱德华大发雷霆,一路向北,把满腔怒火全都发泄到抓获来的布鲁斯的亲眷们身上:布鲁斯的兄弟尼尔被吊死后分尸;妹妹玛丽被挂在罗克斯堡城堡外的笼子里公开示众了四年。不过,布鲁斯自己却躲过了一劫,而对爱德华来说,时日已经不多。

当时已然68岁的爱德华身体每况愈下,尽管行动迟缓,但他仍然坚持再次率军北上。1307年7月7日,爱德华在卡莱尔(Carlisle)的桑兹(Sands)附近的伯格(Burgh)去世。尽管后来人们称其为“苏格兰之锤”,但事实上,这把苏格兰之锤令他筋疲力尽,最终击垮了他,而威尔士人却没能如愿以偿。

(内容来源:《金雀花王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