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肯德基盲盒套餐被指诱导食品过度消费 “快乐水”为何让盲盒娃抢了风头?

央广网北京1月1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快餐品牌肯德基推出了一套联名款盲盒套餐——买快餐套餐可以得到一个盲盒玩偶。有消费者为得到盲盒雇人代买代吃。这当中也不排除有人直接将吃不完的食物丢弃。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表示,肯德基作为一家餐饮企业,其经营的快餐食品属于限期使用的商品,通常消费者不会超量购买,以限量款盲盒销售,则是以“饥饿营销”手段刺激消费,并容易导致消费者因超量购买造成无谓的食品浪费。

(来源:中消协管网)

可以说,如今我们对“盲盒”这类商品,或者说,这类销售手段已经不再陌生。神秘感已经褪去的盲盒到底套牢了我们的哪根神经?“买椟还珠”式的盲盒消费中,快餐套餐里的“快乐水”给不了人们盲盒所带来的快乐吗?

不确定性的魅力

买套餐送玩具,二十几年前的快餐品牌就这么做了。只不过,那时候,他们通常有规律地每周推出一款。消费者连续几周,每周吃一次,基本上就能凑齐全套。这样的规则,放到现在,大概就是“让人怀念的过往”。

因为,盲盒的规则出现了:努力路漫漫,概率说了算。

如今,人们可以说已经摸清了盲盒的套路,可是,为何却仍被盲盒套路?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义诚解释称,人类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感被称为“潘多拉效应”(Pandora Effect)。未知的吸引力有多大?大到就算是不好的结果,比如,抽的盲盒又重复了,或者抽到了自己并不想要的一款,都不会降低人们探索的愿望,还想看一看下一个打开的是什么。

唐义诚介绍,有科学家使用脑部扫描技术发现,当人们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时,大脑的纹状体就会变得活跃,纹状体活跃激励人们去外界探索并期待这种探索能得到回报和奖励。而结果怎样,是好是坏,并不影响对于这种探索的渴求。

虽然抽到“隐藏款”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偶尔获得一次“隐藏款”的体验却让人难以忘怀,唐义诚指出,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间歇性强化”,是种很好的奖赏和鼓励,对于重复决策具有强化作用。

心理学家斯金纳早年做过这样一个动物实验:将老鼠获得食物所需要按控制杆的次数随机化——老鼠可能按1次就能得到食物,也可能需要按40次才能得到食物。斯金纳对固定比例与不规则的间隙奖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奖赏间隔不规则的情况下,消除既有行为需要的时间最久。

也就是说,非固定间隔强化使得人们对“隐藏款”盲盒的期待不易消退。

“快乐水”打不过盲盒娃?

快餐品牌盲盒套餐中,本来应该拿主角剧本的套餐本身,作为高热量餐食,在过去也是掌握了“快乐密码”的讨喜角色,没想到如今却被赠品抢了风头。

从消费心理来看,吃炸鸡、喝可乐的过程是一种功能性的消费——购买食物充饥。而买盲盒是一种悦己型消费,功能目的并不明确,只为取悦自己。唐义诚表示,在心理学上,所谓的功能性消费有上限,吃饱了欲望就会消失,而悦己型消费的精神需求没有上限。因此,人们可能通过不断购买套餐获得赠品盲盒来让自己感到愉悦。

有人觉得购买盲盒是冲动消费。不过,有消费者为了得到盲盒而购买“代吃”服务,有些人去完这家店还要换一家店再试试,投入这样的心力似乎并不是一时冲动。从消费心理方面分析,所谓的冲动消费是一种即时购买行为——随心情、凭冲动买了没用的东西,而费尽心思得到盲盒则更符合强迫性购物。

虽然算不上冲动,但也同样并不理性。

唐义诚在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中指出,相比于冲动消费,强迫性购物所潜藏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值得警惕:“我们调查统计显示,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会是强迫性的购物者。虽然,在某些程度上这还不会严重到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功能,但是,包括大量债务、亲密关系破裂等情形可能和强迫性购物是相关联的。”

当盲盒这种形式和有食用期限的快餐绑到一起,除了一堆款式重复的玩偶外,还有可能因超量购买造成食品浪费。此时,人们或许需要一些适度的愧疚感。

唐义诚指出,适度的愧疚感可以让人产生补偿行为,在下一次可能会选择不浪费或用更经济、理性的行为模式消费:“其实,适度愧疚是一种有益情绪。”

监制:梁悦

记者:刘飞

编辑:杨扬、马露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