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谈及三国,有最让你意难平的对象吗?

在个人心中,周瑜就算一位。不止是因为至今几乎人人都记得他那一句饱含无奈和不甘的“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个人对这位将门世家英雄莫名的偏向。

对于周公瑾的初印象,应该是在小时候看的搞笑版三国中,因为不是完全照着历史和《三国演义》来描述故事发展的,人设可能会有些出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旁观

公瑾和卧龙先生之间的Battle。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我们知道的两人之间比较著名的“博弈”,应是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诸葛孔明一招“借东风”,将曹方军队击溃,毫无还手之力。但是从一些历史角度来看,各居一方的两人又各为其主,似乎基本就没有见过面,就连“草船借箭”都是罗贯中后期编写的。

那么

那句人人皆知的“既生瑜,何生亮”,真的是周瑜说的吗?

孔明先生是否真的像书中那般有能耐?二人又是不是真的有过多次“博弈”?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江东才子周公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羽扇纶巾”的人物写照多是用来描述诸葛亮的,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真正“羽扇纶巾”的人却应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出身名门,是典型的官宦世家,乃真正的名门出生,自小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即便是醉酒了依旧能听出曲中的阙误,故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在正史上,公瑾量雅高致、文韬武略兼备,是一个身怀雄才大略的人才。如果要说公瑾的智谋,应是相当出类拔萃的。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天下权力纷争割据之时,公瑾投靠了执掌江东自小交好的孙策,20岁就能领兵作战,和孙策各自迎娶乔家儿女为妻。

孙策死前还交代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后期孙权握权期间,对公瑾也相当优待,时常下赐,一年到头可以有上百件衣物,在现代来说都没有几人能赶上;就连曹操都几次想要撬墙角,派遣蒋干游说,想要拉拢,由此可见公瑾之才能。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要说公瑾的成名战役,应是我们所熟知的

“赤壁之战”

。从历史上讲,这一时期的天下局势算是曹操一家独大,江东和刘皇叔联合起来,周瑜更是力排众议,打算死战曹操。

和孙权一记“草船借箭”,凭3万精兵击退曹操80万大军(这个尚存争议,有观点认为曹营应是20万大军),

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基础。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于是也就有了上面的“谈笑间灰飞烟灭”,可见风度翩翩。

但是后期的

《三国演义》却将功劳都归结到了有旁观之实的诸葛亮一方,并且将公瑾写成了一个会因为他人的刺激而伤己的狭隘之人

,实在可叹。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卧龙先生

诸葛亮也是三国时期推动局势发展和变化的重要人物,其言辞恳切有暗含悲怆的《出师表》至今令人难忘。

就历史而言,他是有名的政治军事家和文学家。早期隐居隆中,因刘备三顾出山,两人在茅庐商讨了天下局势,被后世称为

“隆中对”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在刘备因曹操南下荆州,败走夏口之际,孔明自荐前往柴桑,向江东求援谈判,联合对抗曹操。

要说

孔明和江东的初步交涉

的话,应该也就是这里最紧密了,但在这个期间,

与之交谈的似乎一直都是做决定的孙策,

孔明和公瑾有没有碰面,这个在历史上还是暂时没有找到参考。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这样同盟结成后,两方共商赤壁战役,孔明也的确在这一战中成名,给予了自己很多启发与思考。

平定荆益,助刘皇叔奠定蜀国的政权,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形象也渐渐拔高。

不得不说,诸葛孔明本身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从刘皇叔的一个

“如鱼得水”

的形容中就能不难看出他对孔明的信任与依赖。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总觉得若不是刘备生前将年轻一代的将相之才全部都霍霍了个干净,后续刘禅继位时,也不至于让孔明几乎贴着耳朵告诉刘禅朝中人才的利用和做事的原则,最后却还是走到无人可用的境地,蜀国也许还能走向一个更好的局面。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用“三气周瑜”的情节来表达诸葛亮的才能,

又是愚弄周瑜,又是夺取荆州,竟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江东直接折损了一员大将。

但从一些

正史记载中,自赤壁一战后,刘皇叔和江东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就连荆州都是刘皇叔借用没还的。“三气周瑜”就谈不上了,更谈不上“既生瑜,何生亮”一说。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后续的荆南四郡平定之战,诸葛亮都为刘备提供了很多建议,正式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就书中所说的

“大意失荆州”

,和上面提到的戏弄周瑜等人,令五虎上将夺取了襄阳、南郡等地,

在正史中所记却是公瑾和曹操在争夺此地,刘皇叔一派尚未参与。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这里有很大一部分观点是因为个人原因,即使是在不太了解三国真实历史的阶段,也始终对公瑾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觉得这个人

就应该意气风发的在军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智谋,身材俊朗、意气风发,

而不是成为书中那个会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愁闷颓废形象。

不是说要完全否认

诸葛孔明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但是就从《三国演义》的赤壁一战的描述当中,他的智谋多少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像是一个“天下知”的神人,又反衬公瑾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竟是被一个比自己的有能耐的人气得吐血身亡,这实在不太合理。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然而在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

中,

公瑾

程普

的交往中,曾多次被程普以年长之名凌辱,

公瑾都是自降身份不予计较,后得到程普的敬佩。“饮醇自醉”

也正是出自这里。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会因为孔明一些刻意刺激的话而英年早逝?

但就三国时期而言,乱世英雄人才辈出,况且真实情况又时隔千年,谁又能完全说清楚当时的具体事态发展呢?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诸葛孔明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继续阅读